圆明园罹难160周年,你的专业能为复建圆明园做什么?
160年前的1860年10月18日,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西方列强抢掠、焚毁,园林建筑被毁,无数珍宝不知去向,一代名园沦为一片废墟。160年后的今天,十二兽首中的“马首”铜像回到圆明园,却难有合适的地方安置,收集回来的故有文物也面临同样问题。圆明园该保持现状还是重塑往日的辉煌不同专家也有不同的观点。
圆明园是否复建?专家学者中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是“废墟派”,主张保持原貌、反映历史沧桑;另一方是“复建派”,认为圆明园应该通过复建重新展现盛世的辉煌。因为审批程序复杂,“废墟派和复建派”的学术之争,经常导致一些遗址的复建、古建筑的紧急保护迟迟没有进展。笔者认为现阶段应该将紧急抢救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先解决抢救的问题,接下来就可以再谈它的展示和利用问题。”
用BIM方案复原圆明园模型
根据原有的历史记载以及留存的档案资料可以先把资料整理出来,然后通过成熟的技术包括BIM技术把圆明园复原为模型资料,复原后的圆明园模型一方面可以便于专家学者用于学术研究还可以开通给游客线上游览博物馆;另一方面可以为将来修复圆明园提供准确而全面的资料储备。
激光扫描复原古建筑之美
BIM对古建筑保护和修复具有积极的意义,甚至可以基于BIM进行古建筑保护。建筑物可以通过BIM建模把建筑物模型化数据化完美的保留到计算机或者云平台中。无论是古建筑外形还是内在甚至窗台样式屋顶雕花都可以1:1原样保存。比如早在2015年,艺术历史学家安德鲁塔隆就曾用激光扫描仪,非常精确地记录下了巴黎圣母院的全貌,这也为2019年大火后的巴黎圣母院复原提供了重要依据。激光扫描具有极高的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合理的利用BIM技术可以让古建筑永葆青春,另外对古建筑的修复也具有很高的价值。将BIM技术应用于古建筑保护也同时开创了BIM应用的新领域和新维度,也为其他古建筑设计公司提供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