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中级职称考试(相关专业知识)真题精选及详解(第1天学习)
⼀、A1/A2型题 (以下每⼀道考题下⾯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个 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框涂⿊。)
1. 以⼈们的⾏为和⽣活⽅式改变为⼯作⽬标的是( )
健康教育
【解析】 A项,健康教育是通过⾏为⼲预等⽅式,帮助⼈们掌握健康知识,采纳有益的健康⾏为和⽣活⽅式,其⽬的是促进 ⼈们改变不良的⾏为和⽣活⽅式。B项,健康促进是通过个⼈、家庭、社会和国家等⼀起采取措施,改善⼈群健康 的过程。C项,健康宣传是通过标语、宣传⽚、宣传资料等⽅式,帮助⼈们形成健康意识的活动。D项,健康传播 是通过⼀定的传播媒介,⿎励个体和社会有效参与,从⽽实现促进健康的⽬的。E项,健康⼲预是应⽤相关理论和 ⽅法,对健康危险因素进⾏⼲预,从⽽改善⼈群健康。
2. 下列软件中,属于应⽤软件的是( )。
财务管理系统
【解析】 计算机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软件,应⽤软件是为满⾜⽤户需求⽽设计的软件,系统软件是控制计算机 及外部设备,⽀持应⽤软件运⾏的系统。BCDE项,都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属于系统软件。
3. 计划免疫的常规四种疫苗包括( )。
卡介苗、百⽩破疫苗、⿇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预防接种的⾏为。计划免疫的常规四种疫苗为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破三联 疫苗和⿇疹疫苗,即“四苗防六病”。这四种疫苗也被纳⼊世界卫⽣组织的扩⼤免疫规划。
4. 下列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副反应的是( )。
淋巴结化脓
5. 卫⽣服务⾼危⼈群不包括( )。
具备⾼危意识的⼈群
【解析】 ⾼危⼈群通常由于年龄、职业、⽣活⽅式、基因等因素的影响,患某种疾病或出现某种健康危害的⼏率⾼于正常 ⼈群。在卫⽣服务过程中,需要对⾼危⼈群给于更多的关注。ABCD四项,都属于⾼危⼈群的范畴。
6.社会医学研究内容中的社会病因分析是指应⽤各种⼿段研究( )。
影响⼈群健康的因素
【解析】 社会医学是指从社会学出发,研究社会因素对⼈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影响,进⽽提出防治措施。社会病因分析是 在社会医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能使⼈群发病风险增加的各种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7.对调查问卷设计的步骤描述,不正确的是( )。
结果分析
8.促使⽣物-⼼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的动因不包括( )。
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深化
9.对于急性传染病接触者,采取检疫措施的时间是( )。
最后接触之⽇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解析】 传染病的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机体⾄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不同。对急性传染病接触 者,采取检疫措施的时间期限是最后接触之⽇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10.反应疾病发⽣频度的指标是( )。
时点患病率
【解析】 反映疾病发⽣频率的指标包括发病率和患病率。发病率是⼀定时期特定⼈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患病 率是⼀定时期内所观察⼈⼜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例,包括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
11. 卫⽣资源指标不包括( )。
A. 每千⼈⼜医⽣数
B. 每千⼈⼜床位数
C. 每千⼈⼜患病⼈数
D. 每千⼈⼜⼤型设备数
E. 每千⼈⼜卫技⼈员数
【答案】 C
【解析】 卫⽣资源是⼈们开展卫⽣保健活动的物质基础,可分为⼈⼒资源、物⼒资源和财⼒资源等。常⽤卫⽣资源指标包 括:每千⼈⼜执业(助⼒)医师、每千⼈⼜注册护⼠、每千⼈⼜卫⽣技术⼈员、每千⼈⼜床位数、每千⼈⼜⼤型 设备数、⼈均卫⽣费⽤等。
12. 在计算机内信息的表⽰形式是( )。
⼆进码
【解析】 计算机内的信息采⽤⼆进制码来表⽰,⼆进制只有0和1两个数字符号,⽤于表⽰电⼦原件等的不同状态,当规定 ⼀个状态为0时,另⼀个状态即为1
13.评价年龄⼤于实际年龄,并且计价年龄与可选到年龄之差⼤,属于( )。
存在危险型中的⾃创性危险因素型
【解析】 通过⽐较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可进⾏健康危险因素的个体评价,A项,健康型指评价年龄<实际年龄。 B项,⾃创性危险因素型指评价年龄>实际年龄,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较⼤。C项,历史危险因素型指评价年 龄>实际年龄,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较⼩。DE项,⼀般危险型指评价年龄接近实际年龄,增长年龄接近评价 年龄。
14. 建筑平⾯图表⽰的内容是( )。
对⼀株房屋沿⽔平⽅向剖切所形成的剖⾯图
【解析】 建筑平⾯图是将建筑物及内部结构和功能布局等情况,以⽔平投影⽅式与图例所组成的图纸,即⽤⽔平的剖切平 ⾯沿房屋窗台以上的部位剖开,移去上部,向下投影所得的⽔平投影图。
15. 1KB为( )。
1024字节
【解析】 b表⽰位,B表⽰字节,KB表⽰千字节,MB表⽰兆字节,GM表⽰吉字节。1B=8b,1KB=1024B,1MB= 1024KB,1GB=1024MB。
16.⾎清流⾏病学与传统流⾏病学的主要区别是( )。
结局的测量技术不同
17.卫⽣⾏政部门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建设项⽬予以批准,井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尚 不构成犯罪的,对单位负责⼈、直接负责的主管⼈员和其他直接责任⼈员依法给予的⾏政 处分是( )。
降级、撤职或者开除
【解析】 《建设项⽬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卫⽣⾏政部门及其职业卫⽣监督执法⼈员对不符合法定 条件的建设项⽬,发给建设项⽬有关证明⽂件或者予以批准,并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单位负责⼈、直接负责的主管⼈员和其他直接负责⼈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 者开除的⾏政处分。
18. 下列关于家庭保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家庭保健是由家庭医⽣完成
【解析】 家庭保健是以家庭为单位进⾏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卫⽣保健运动,需要家庭成员和医务⼈员共同参与,以促进 家庭成员的健康
19.关于社区诊断,错误的是( )。
通过社区诊断明确具体的疾病治疗⽅案
【解析】 社区诊断是研究在特定的时间和范围内,⼈群中健康状况及疾病与有关变量的关系,其⽬的在于明确社区的卫⽣ 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确定社区⾼危⼈群等,但疾病的治疗⽅案属于临床诊断的范畴。
20. ⽣命质量评价的应⽤不包括( )。
A. 治疗⽅案的选择
B. 计算减寿⼈年数
C. 卫⽣服务效果评价
D. ⼈群健康状况的评定
E. 计算质量调整⽣存年数
【解析】 ⽣命质量评价的适⽤范围包括评定⼈群健康状况、选择治疗⽅法、计算健康寿命年、评价卫⽣投资的效益、评价 疾病负担和评价临床疗效等。减寿⼈年数是指在⼀定时间内,某⼀⼈群在⽬标⽣存年龄内因死亡⽽使寿命损失的 总⼈年数,突出了早死的危害
21. 预防性卫⽣监督是由各级卫⽣⾏政部门负责执⾏的⼀种( )。
卫⽣⾏政执法⾏为
【解析】 卫⽣监督是卫⽣⾏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督促检查,对违反卫⽣法规的⾏为追究法律责任的⼀种卫⽣⾏政 执法⾏为。按卫⽣监督的过程,可以将其分为预防性卫⽣监督和经常性卫⽣监督。
22.下列不属于亚慢性毒性实验所观察的指标是( )。
致死效应
【解析】 亚慢性毒性实验的观察指标通常包括:体重、⾷物摄取率、临床症状、⾏为改变、⾎象和⾎液⽣化、尿的性状和 ⽣化成分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致死效应属于急性毒性实验的观察指标。
23.在三⾯投影中,⽔平投影反映( )
形体的长度和宽度
【解析】 物体在某个投影⾯上的投影称为视图,通过正视、俯视、侧视所获得的三视图,即三⾯投影图。其中正⾯投影能 反映物体的正⽴⾯形状以及物体的⾼度和长度,⽔平投影能反映物体的⽔平⾯形状以及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 投影能反映物体的侧⽴⾯形状以及物体的⾼度和宽度
24. 预防性卫⽣监督概括分为( )。
城乡规划卫⽣和建筑设计卫⽣两⼤内容
25.⼀流经市内风景区的河流,上游恰好处于当地夏季最⼩风频风向的上风侧,为防⽌拟建 的某有机磷农药⼚对居住区和河流的污染,应采取的措施是( )。
⼚址选在当地夏季最⼩风频的上风侧,修建专⽤废物管道,引⾄河的下游
【解析】 有机磷农药⼚的建造应尽量避免对居民区和河流产⽣污染。河流上游处于当地夏季最⼩风频风向的上风侧,即在 当地夏季时,风由河流上游吹向下游的⼏率最⼩,将⼚址选在此处,可尽量避免农药⼚有害物质对居民区的污染。修建专⽤排污管道,也可减少污染的排放。
26. 在卫⽣费⽤评价指标体系中,卫⽣部门在费⽤分配时应⾸先注意的指标是( )
医疗、疾病预防和妇幼卫⽣费⽤的⽐例
【解析】 卫⽣费⽤是衡量卫⽣事业的宏观指标之⼀,卫⽣费⽤评价指标体系在卫⽣资源配置、资⾦使⽤、卫⽣政策等⽅⾯ 具有⾮常重要的意义。卫⽣部门在对费⽤分配时应注意费⽤在各类部门间的⽐例。
27. 关于健康教育市场营销的提法,不正确的是( )。
健康教育市场营销的市场⼤⼩取决于健康教育者的⼈⼒资源
【解析】 健康教育市场营销是将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法⽤于健康教育,以提⾼健康认知⽔平,改变不良⽣活⽅式,促进⼈ 群健康。健康教育市场营销的市场⼤⼩由⼈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健康教育机构等多种因素决定。
28.控制信息偏倚的⽅法不包括( )。
增强调查技巧
【解析】 信息偏倚是指研究过程中,在获取研究所需的信息时所产⽣的系统误差。常见的控制信息偏倚的⽅法包括制定严 格的纳⼊排出标准和质量控制、采⽤盲法收集信息、采⽤客观指标、应⽤调查技术和统计学处理。对调查⼈员应 进⾏统⼀培训,确保调查⽅法和技巧的⼀致性。
29.采⽤重复测量评价信度时,两次测量间宜间隔( )。
2~4周
【解析】 重复测量是将⼀份问卷在同⼀⼈群中测量两侧,并对两次测量结果进⾏评价。若两次测量时间间隔较短,则第⼆ 次测量易受第⼀次测量的影响,若两次测量时间间隔较长,则研究对象的⾏为等可能发⽣变化,⽬前⼀般认为两 次测量间隔2~4周较为合适。
30.采⽤两项筛检试验并联使⽤,可以使筛检试验的哪⼀特征增加( )。
灵敏度
【解析】 联合试验是指在筛检过程中,采⽤多项筛检试验检查同⼀对象,以提⾼筛检的灵敏度或特异度。若多项筛检试验 串联使⽤,全部筛检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者才定为阳性,可以提⾼特异度。若多项筛检试验并联使⽤,任何⼀项筛 检试验结果阳性就可定为阳性,该法可以提⾼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