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级中科大金融硕士考研详细解读
本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科大金融硕士项目:
一、项目简介
二、培养方式
三、专业方向
四、业界导师制度
五、就业情况
六、考研报录比分析
七、复习备考教材推荐
一、项目简介
中科大的金融硕士项目自17级开始正式招收全日制学生,18级由2年制改为3年制,项目配套的课程设置、两地办学、导师制度、就业指导、学生管理等办学经验方法也日趋成熟和完善。金融硕士属于管理学院统计与金融系,充分发挥科大的统计、管理学科优势和金融业校友资源优势,借助于独特的业界导师制度,为金融硕士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高端成长平台,培养掌握现代金融理论、数据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熟悉金融实务与法规,拥有前瞻性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金融人才。
两地办学是中科大MF的特色,研一所有学生均在合肥班上课,研二分上海班和合肥班。合肥班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简称:中科大国金院),具体地址为:合肥市滨湖新区广西路1789号;上海班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简称:中科大上研院),具体地址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秀浦路99号。分配方案主要是按照学生的自我意愿并结合研一的成绩,必要时由学院做出调整。目前上海班的容纳上限是75人,基本上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选择。即使是在合肥班,因为课程的合理设置,在研一会修完绝大部分的学分后,就可以自由的出去实习,无论是去北京还是上海。这样,研一就可以在比较安静的合肥扎扎实实的学习专业知识,研一暑期就可以去业界实习,夯实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二、培养方式
1.国内项目
标准学制3年,无论是否提前毕业,申请学位都要求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之一:
(1)案例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北大案例通讯、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或全国金融专业学位案例中心;
(2)作为主要贡献者之一参与编写经济管理类教材或专著;
(3)参与制定金融行业标准、获得金融相关的软件著作权、金融发明专利;
(4)在CSSCI、CSCD检索期刊发表经济管理类文章;
(5)在世界著名出版社期刊或被EI检索期刊发表经济管理类文章。在满足上述学分、成绩要求的基础上,如果满足如下条件之一,学生可以申请提前2-3年毕业:
(6)满足上述条件(1-5)之一,而且参加竞赛获奖和考取证书累计积分达到10分;

(7)以主要作者参与撰写的案例入选全国百篇优秀案例、哈佛或IVEY商学院案例库;
(8)作为主要贡献者之一参与编写经济管理类教材或专著;
(9)在SCI、SSCI检索期刊发表经济管理类文章;
(10)在指定的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经济管理类文章。目前来看,提前毕业并不十分困难,希望提前毕业的同学通过努力,基本上都可以达成目标。
注:学费15万元,第一、二学年初各缴7.5万元(提前毕业也需要缴纳所有学费)。
2.国际项目
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马里兰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等世界名校商学院合作开办金融(量化金融、金融工程)硕士双学位项目。参加国际班的学生在就读期间前往国外合作院校学习一年,合作双方互认部分学分或者减免部分预修课程要求。一般在学生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F项目录取入学后,按照国外合作项目的要求进行申请,需满足对方英语水平要求,通过对方录取审核和面试。
上课方式是第一学年在合肥,第二年在国外合作院校学习,第三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上海)。如果国外合作项目是春季入学,赴国外学习的时间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参加国际班的学生在就读期间前往国外合作院校学习一年,合作双方互认部分学分(或者减免部分预修课程要求)。国外留学的费用相当高,因为国外按照课程收费,但双方互认学分就可以减少很多费用。根据往届同学经验,出国费用大约可以节省三分之一。
注:需缴纳国内学费,还需一次缴清国外合作项目学费,具体学费标准参见其官方网站。
三、专业方向
目前专业课共开设3个方向,分别金融工程与量化投资、大数据与金融科技、金融市场与金融管理,前两个方向与强势的数理学科所结合。具体的课程有金融数据分析、数据科学与金融计算、证券投资分析、固定收益证券、区块链技术与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随机分析、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技术等等,其中涉及的编程有Python、MATLAB、C++和R语言等,满满的都是干货。
在传统金融行业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以量化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热正在掀起,金融与科技结合,符合时代的潮流,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注:专业方向可等到入学后,根据个人情况再进行选择。
四、特色业界导师制度
中国科大MF项目拥有一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业界指导教师,为MF学生切实提供学业、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业界导师大多来自于校友,均在各个金融机构任职,其中半数以上为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中科大的业界导师制度可以说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特色,导师秉着责任和情怀,在生活和职业规划上会给予同学们极大的帮助,这一点绝对超越大多数院校。
业界导师主要来自以下机构:



为更好地增进金融硕士(MF)学生对金融业的了解,学习他人的成功从业经验,增强学生的商务礼仪、社会责任意识,提升沟通技巧,金融硕士管理办公室决定实施“与业界导师面对面”活动,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硕士业界导师(或其他业界专家)到校与同学们零距离互动。



五、就业分析
21届就业报告:可见前面的专栏投稿or私信我获取vx:jrxzh431。
中科大2021届金融硕士就业报告根据21届的82人的就业情况如报告。可以看到不少同学签了券商,仅华泰的投行就有3位,也有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和东方财富这样的头部券商,还有像汇添富这样的知名公募基金。
同时也可以看到,除了传统的投行和行研这样的岗位外,也有不少金融科技的岗位。大家可以看一下科大金融硕士的招生简章: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现代金融理论、数据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熟悉金融实务与法规,拥有前瞻性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金融人才。实际上,从科大的课程设置来看,也是非常重视金融科技方向的教学。培养方向主要分为金融工程与量化投资、大数据与金融科技和金融市场与金融管理,这样就给了大家更多的选择空间。21届整体就业情况较为乐观,相对于之前也有较大的提升,分析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1.就业环境变好
这两年资本市场走的比较好,属于券商大年,国家也给了很多政策支持,比如科创板和新三板的上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金融机构都进行扩招,增加了不少就业岗位。当然了,学长学姐本身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看到有些本科不是太好的同学依然找到了较好的工作。自身业务能力强和丰富的实习经验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除了要掌握学校课程教授的各种专业知识,也需要去业界进行大量的实习实践。一些本科不太好的同学,千万不要灰心,不管是否考取科大,只要努力够了,本科也不会成为限制发展的唯一因素。
2.科大本身的认可度
可能大家之前对科大金融很少听闻,但实际上科大有非常多的校友从事金融行业,也不乏一些大牛,也有不少校友志愿作为MF学生的业界导师,为同学们提供帮助。同时,学校本身层次较高,就目前招聘情况来看,学校的因素远远会高于专业的因素,因此在求职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绝大部分公司的简历要求。
3.上海班和合肥班两地办学
毫无疑问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优越的地理位置,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可以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丰富的实习经历会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大有帮助。科大MF项目设置的是研一全部在合肥班学习,研二开始分班,主要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事实和大家所想的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就20级的分班情况来看,并不是大家都抢着来上海班,上海班75个名额完全够用。而且,科大的课程设置也非常合理,大部分课程集中在研一,那么从研一的暑假开始,同学们就可以自由的去各个地方实习啦,也不一定都来上海,像北京和深圳也是不错的选择,还有其他城市。因为最终要涉及的问题是生活,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志于扎根北上深,毕竟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是非常高的。
4.科大项目老师的帮助
一方面是学校的老师,对同学就业的关注与指导;另一方面,业界导师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会给大家带来许多帮助。
在硕士背景差不多的情形下,有影响的就是你自身的能力和态度,传统金融对本科等背景要求可能比较高,但金融科技只要你实力足够就可以。在金融行业里面,一些职位可能对学生的本科要求极高,但大部分职位只要你实力足够,科大的平台可以帮助你找到一个较为优异的职位。
中科大的金融硕士项目在知乎上一直被各种黑,每当有学弟学妹们去咨询情况时,就会出现一群匿名用户各种贬低,比如说科大金专就业不行,看空科大MF项目,而且这些人往往都是匿名小号。可是数据是不会骗人的,大家可以根据目前的就业情况来判断。另外,读研是自己的事情,工作也是自己的事情,没有必要什么都要比较,做好自己就行了。有志于报考科大的同学,没有必要被一些没有源头的话所干扰,安心学习才是正确的备考心态。
六、考情分析
中科大从17年正式招收全日制金融硕士以来,难度逐年加大,报考红利也逐渐消失。尽管报考人数在这两年有下降,但分配给考研的名额也有减少,导致分数线逐年增加。随着中科大MF项目的日趋成熟,套利空间也将消失,想要报考科大的同学必须要下好决心并付出更多的努力。尽管中科大金融考研难度在上升,但相比其他热门金专名校,难度还是小一点的,竞争也会相对小一点。并且科大近几年出题内容变化不大,出题方向较易把握,不压分,这也是近两年复试线上升的原因之一。所以大家不要被表面的分数线所吓倒,都是相对的。
历年报录比和复试线:

历年复试单科分数线:

七、参考书目推荐
1.黄达——《金融学》,第五版
对于货币银行学的复习建议,大体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例如黄达教材的第一篇、第二篇主要是有关金融学的基础知识,这一部分知识偏向记忆;第三篇则是理论部分,这部分是理解部分,单纯的靠记忆是很难掌握的,在后面做题的过程中都需要你能够熟练的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第一篇、第二篇是大楼的基底,在这些基础之上构建金融学的理论大厦,逻辑也是非常好的。
第一次看黄达《金融学》时可能感到无从下手,知识点很杂乱,理不清书本上的逻辑,时常看完了一章节后也没记住里面的内容,需要花了一段时间才能慢慢有感觉。第一遍看时,先梳理出整本书的框架,比如宏观金融讲的是货币理论,金融市场理论包括金融中介和金融机构,宏观政策理论包括通胀、货币创造、货币政策等等。
通读的时候可以只着重看重点理论,一些辅助解释性的文字可以略去不读。黄达的每一章节后都有习题,这些习题与科大的出题方式很相似,18年也有一道原题,建议做一做。第一遍如果写不出来可以参考圣才的答案做大致理解。通读完一遍课本后,可以参照图南的讲义将一些大的理论,系统的知识点整理并默写出来。比如汇率决定理论、利率决定理论、货币政策传导、通货膨胀理论等等,前期牢牢掌握这些必背知识可以缓解后期复习时的压力,而且对许多内容的理解都大有裨益。除此之外,还可以参考其他教材,如胡庆康的《货币银行学》,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如果对国际金融部分理解不够,可以参考姜波克《国际金融》。
对于刚刚开始着手专业课复习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遍重复阅读教材,并且阅读的速度一定要快,一定要有足够多的遍数,因为每一遍你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前期切记不可在某一个知识点停留过久,因为这门课的范围太广,不允许你这样去做。即使有些难点,暂时不能理解的,可以先放一放,等回过头来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见解,自然就豁然开朗了。这门专业课大家必须得搭建好一个完整的体系框架,这种能力自然也是建立在你书读百遍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的,所以强调看书的遍数。
2.罗斯——《公司理财》,前19章和衍生工具章节,第九版或第十一版
公司理财和投资学主要就是计算题的部分了,从近几年真题计算题所占分值比重中可以看出这一部分的重要性。复习的话,建议大家先从罗斯的《公司理财》入手,不建议直接看官方指定教材博迪《金融学》。罗斯的书写的是非常通俗易懂的,很适合初学者。具体的方法就是先阅读一篇教材,弄会例题。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第二遍复习,此时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做课后习题。等完成上面的工作之后再去看博迪《金融学》,此时你会发现,这些知识点我以前都是见过的,因为很多知识在不同的教材上都有出现,但是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黄达金融学的第四篇就是微观知识,不过写的非常简洁,不建议大家看那上面的,又或者罗斯的《公司理财》也包含了很多投资学的知识,但是有些部分写的不够深入。此外,由于博迪《金融学》翻译的不是很好,读起来比较生涩,也可以不看这本书,罗斯的书作为替代是完全可以的。
3.博迪——《投资学》,第十版
博迪的《投资学》刚开始看可能会觉得有点吓人,书很厚,但认真看下来就会发现很多内容可以跳着看,注意把握计算题的考点就可以了,课后习题要做。第一遍下来可能会有很多问题,考点、公式、知识点要反复看,做错或者不会的习题标记下来,重复做,之后就会发现书越看越薄。当然了,报班的同学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可以不看这本书,课程里面会将所有的计算题重点讲到。
前期备考以上面提到的参考教材为主,这几本书一直到考试前都要反复拿过来翻看的。9月份之后可以开始看科大真题,具体时间可以根据自己安排调整,真题一定要保证知识点全部掌握。之后每天可以留出一到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做做其他学校的真题。有时间的话可以琢磨琢磨了解下计算题出题思路,但一定是把握好基础和重点的前提下。名词解释和简答在黄达《金融学》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其他学校的题适当补充,最好是10月份之后每天抽一点时间背背专业课知识点,再加上平时翻来覆去的看,就算考试的时候遇到不熟悉的点,结合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多多少少还是有话可说的。还有,考试之前专业课一定要模考,可以购买答题纸,按照考试标准把每一题的答案认真写下来。
更多关于科大备考信息,欢迎随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