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这句话竟出自300年前的法国
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这句话竟出自300年前的法国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名作《论法的精神》中,曾有过被后人广为传讼的一句名言: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
孟德斯鸠是世界上第一个从政治体系上批判封建制度的思想家,也是最早的广义法学家,他直接揭穿着封建社会“君权神授”、“民心所向”的欺骗本质。
孟德斯鸠尖锐地指出,封建君主,为了向百姓确立君权存在的天然合法性,他们需要让老百姓认为君主的当权是必然的。
为此,封建君主一般会采用两种方法,来宣扬君权的合法性。
第一种,就是君权神授。
这种说法,所强调的是,君主的统治权力,是由超越人类的神所授予的。
在西方主要利用政教合一,通过教会向君主,假借神的名义进行授权,从而确立君主的合法统治地位。
而东方,则更加直截了当,皇上即天子,本就是代表着上天来管理民众的。
第二种,就是民心所向。
无论东西方的君主,特别是改朝换代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都会给自己加一个“民心所向”的幌子。
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都具备一个明显的的特征,就是统过武力推翻旧王朝,然后建立自己的新王朝。
这种新旧更替,并不都是正向的,有时是倒退的,正如有位历史学家曾说过:文明并不能战胜野蛮,在人类历史上,许多时期,反倒是野蛮战胜文明。
即便是野蛮对文明的战胜,胜利者也总会标榜自己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虽然他们的上位,并非是赢得了民心,而只是赢得了战争而已。
孟德斯鸠是每一个全面研究国家形态与体制的思想家,他在《论法的精神》中,还提出了“行政、立法、司法”的分设、制约与抗衡,并以此进行权力控制,这个思想成了《美国宪法》与《法国宪法》的基础。
孟德斯鸠所生活的18世纪初,正是中国的清康熙时期。
一个在欧洲已经开启了现代文明的启蒙运动,并在美国与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实施;一个还豢养着太监,大搞维护清朝统治的文字狱。
孟德斯鸠所说的“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这句话之所以广为传播,在长达300多年里经久不衰,就是因为,这句话是所有现代文明国家权力体制与宪法的基础。
每个拥有权力的人,为了维护住自己的权力,他必然要讨好并服从给予他权力的人。
如果权力来自于上级的授权,他唯一讨好与负责的只会是上级;如果权力来自于民众的选举,那么,他唯一讨好与负责的便是民众。
这是一个简单不能再简单的道理,正是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予者为尊”,也就是说掌握着给予能力的,才会被尊重。
当普通百姓觉得自己得不到权力尊重时,正是因为你从来都不是权力的来源,你也从来都不是掌握着给予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