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Farewell, captain! ——谈《死亡诗社》

2019-05-27 21:43 作者:loop晓风残月  | 我要投稿

Gather ye rosebuds while ye may, 

old time is still a flying, 

and this same flower that smiles today, 

tomorrow will be dying.  

我庆幸在大一期间的第一堂《英美文学鉴赏》课上,老师带我们观看了《死亡诗社》的部分电影情节。

当我看到一群学生在课堂上撕书,还是任课老师驱使的,当我看见这个老师站在教室前方的讲台桌子上给同学们上课时,我就知道,这部电影对我的胃口!课后,我找来完整版电影,连夜看完之后,心情无比沉重。

我们被压制得太久了,被生活、被体制、被感情,被使我们抑郁的一切!

我们渴望反抗,但是从来没有人教我们正确的反抗方式,以致最后往往是草草收场。

在这样的反抗中,我们赔进去的是时间,乃至性命。

在这样的反抗中,有人虽然败了,但是得到了名,有人得到的是零。


基廷老师初次上课,在教室外偷看学生

电影中,一群平时生活在学校各种各样管制里的孩子,他们的生命中突然出现了一丝光明——一位新来的文学老师基廷(Keating),教师中的异类,带他们做了诸多疯狂的事:在绿茵场上呐喊经典诗句;在校史楼内倾听死亡的声音,思考生命的价值,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勇于追寻自己热爱的事物。这些突破桎梏的教育方式激起了班上一部分学生对这位老师的好奇心,他们“人肉”了这位基廷老师,发现他曾经也是这所学校的学生,还是“死亡诗社”的一名成员。学生们一下子便觉得自己和这位老师的距离更近了,还对“死亡诗社”这个组织产生了兴趣。

至此,这一切都是正常进行,但后来,从学生们违反校规,在宵禁期间集会组成新的“死亡诗社”,到一位社员在校内刊物上以死亡诗社的名义发表与学校宗旨不相符的作品,再到尼尔因违背父亲意愿追寻了自己的表演梦而导致他与父亲之间爆发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感觉人生无望而选择自杀,故事逐渐向悲剧转变。

我身边有同学说,一见基廷误终身。基廷是个传火者,但是这把火没有烧到旧的体制,而是伤害到了这群尚未经世的心灵。还有人说,基廷不是一个革命者,但是新的“死亡诗社”中却偏偏又有充满革命精神的成员,他们将基廷视作领导者。这个矛盾或是导致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

我赞同基廷不是革命者的看法,但是不认为这是一个彻底的悲剧。尼尔的死确实让人悲伤,但这正是他宣示对这个充满约束的世界的反抗的一种方式,举起手枪的那一刻,他心里是无尽的绝望:除此之外,他再无他法。基廷最后离开了学校,最出人意料的是当初那个在他课堂上怯于表达的男生却是第一个站在桌子上喊出“O Captain! My Captain!”的学生,随后班上一些受到基廷影响的学生也陆续站起,他们俯瞰着这位曾经俯瞰过他们的老师,就用这最熟悉的方式向这位“船长”道别吧! 

Farewell, captain! Best wishes for you!

基廷老师离开,班上的学生以最熟悉的方式向老师道别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Farewell, captain! ——谈《死亡诗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