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迹象表明,乌克兰前途异常凶险

文/木兰
俄乌冲突,对于美国而言,是一场典型的“代理人战争”;对于俄罗斯而言,则是一场反霸战争。仗打了这么久,世人都知道,乌克兰之所以能撑到如今,就是靠美欧西方的援助,外援一旦停止,很快就会崩盘。有太多的迹象表明,大批西方国家正在对这场冲突越来越感到厌倦,泽连斯基政府恐遭抛弃。
近日,西班牙知名媒体《阿贝赛报》登载一篇文章,题为《战争疲劳:笼罩乌克兰的威胁,并有可能导致其输掉这场冲突》。文中内容主要为,俄乌冲突虽已持续了半年,但不会轻易结束,而西方国家现已经显露出了“战争疲劳”的迹象。
客观而言,西方国家出现这种状态很正常。地缘政治环境方面,即便当今的欧洲缺乏像默克尔这般睿智的政治家,但欧洲各大小国家政府都应该懂得一个基本常识,即一个国家若要谋发展,不可能离得开一个和平的大周边。如果欧洲生战生乱,只会白白成为美国的“韭菜地”。冲突以来,欧洲资本疯狂出逃,大幅削弱欧元区经济,就是有目共睹的,欧洲各国应该已经感到了肉痛。
俄欧关系方面,双方是有着紧密“共生”关系的,两者之间谁也离不开谁。不过严格地说,俄罗斯因为跟中国、印度等多国保持着紧密经贸往来,所以欧洲是更离不开俄罗斯的。毕竟,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粮食等,这都是欧洲各国的刚需,特别是如今已进入下半年,再过几个月寒冬将至,仅天然气供应这一项,就足够欧洲好好掂量掂量:要不要继续在俄罗斯头上动土?已有媒体爆料,从7月份开始,欧洲就没怎么往乌政府的账户里打过钱。
从乌克兰战局来看,欧洲从乌克兰身上看到的只有无尽的悲观。欧洲依赖于俄罗斯的能源和粮食等基础物资,这固然不假。倘若能通过一场战争彻底削弱、拖垮俄罗斯,各西方国家应当会“墙倒众人推”,不顾一切地对付俄罗斯,可现在的战场态势是,乌克兰已经遭到重创,基本被打残,而俄罗斯充其量只是受到“轻伤”。可以看到,俄罗斯迄今只在乌战场用到一小部分战争资源,还留有强大的后手;俄经济并没有遭到实质性的摧毁,卢布十分坚挺,比欧元强得不止一点半点。凭俄罗斯的实力,还能让战争在较长时间内拖下去,而欧洲的哀嚎声调将会越来越高。
有人可能会说,近期,俄军的攻势有所停滞,而乌军则动作很频繁,对扎波罗热核电站展开炮击,克里米亚的俄黑海舰队司令部、弹药库、军机,甚至连克里米亚大桥等都遭到袭击,还有针对杜金父女的暗杀事件等。对此,俄军的报复很有限,这些不是表明,俄军应该不行了吧?殊不知,乌克兰越是这般疯狂,越是这般没有下限,就越意味着其无法对俄军发起真正有效的反击,而是黔驴技穷,末日将临。
应该看到的是,俄军已经基本掌控顿巴斯地区,乌南部大片地区也几无悬念。可以说,乌克兰广袤的国土里面,最精华的部分、俄语区基本已经落入俄罗斯之手,俄罗斯现在最需要做的并非继续攻城略地,而是“消化”这些地区,比如促成这些地区民众进行换身份证,使其拿到俄国籍;换货币,让他们抛弃正在飞速贬值的格里夫纳,并持有“值钱”的卢布;还有就是换课本,让民众回归俄罗斯文化……当前形势下,俄罗斯对掌控的地盘求稳固更重要。
从未来形势来看,俄罗斯完全可以拖一拖,以拖待变。欧洲因自身对俄罗斯的依赖度,不可能继续头铁地制裁俄罗斯,也不可能愿意继续把钱扔进乌克兰这个无底洞。接下来应该会看到,欧洲各国即便不可能全都跟俄罗斯暗通款曲,但至少会变得日益分化,大批国家会越来越对美国阳奉阴违。一个越来越松散的美西方霸权体系,对于俄罗斯的反霸战争是有利无弊。眼看敌人一天天乱下去,既然这样,俄军又何必着急发起攻势?
最近,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就释放出了悲观论调,称“德国人现在感受到了能源战造成的后果”。并指出,这场冲突“可能会持续数年”。德国是欧洲大陆的领头羊,尚且如此,相信贝尔伯克这种观点一定会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染”开来,欧洲各国对乌克兰的支援将越来越冷淡。美国诚然会继续支持,但独木难支,乌克兰的前途将异常凶险。
未来的世界地图上,乌克兰的版图会变成什么样子?或者,还能不能找到乌克兰的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