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优质备课
一、钻研教材
第一步:读课文。达到“三读”,即把课文读准、读熟、读懂。《语文课程标准》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为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第二,第二、三、四学段之首,足见其重要。“三读”,与课标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依次对应。读懂了才能做到读得有感情。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第二步:理解课文。就是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
第三步:认真思考课后习题,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教师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教师读好。
第四步:查阅资料。一是阅读《教师参考用书》,二是上网查阅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阅读。
二、备课的“模拟讲授”环节
模拟讲授或训练,作为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教案完成了,是纸上的东西。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导入新课和设计导语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第二,根据授课的内容设计导语。备课时可以从教学内容中抽出有概括意义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将其与学生熟知的或似知非知的事例联系在一起,设计出独出心裁的导语。第三,导入要言简意赅或短小精悍。导入部分时间过长,使人有喧宾夺主之感。第四,导入的形式要丰富多彩。任何一种形式的授课技巧,一定要灵活运用,不可形成定式,使人产生呆板之感,导入导语也不例外。
三、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根据学生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我们在听公开课时不难看到,有的教师在上课时,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教师上课时整个课堂几乎成了几个优等生表演的舞台,而大多数同学却在发呆。究其原因,就是前者在备课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步骤,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后者只是把自己想要教给学生的内容机械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些学生根本找不到自己参与的机会,齐读课文时就人云亦云,教师提问时就三缄其口。二者相比,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四、精心设计,写好教案
教案是备课书面形式的体现。写教案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校以及上级的检查,更重要的是我们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步骤进行有计划的安排,所以也有人把教案称为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的内容应包括课题、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的重点难点、每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教学方式、主要的启发性问题、板书设计和课内外作业设计及处理方式。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于101智慧课堂,以智慧教学为核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