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当然要打划算的目标

一种武器的出现,如果不能直接、迅速的威胁战争决策者的性命,那么,这种武器就不会是决策者的威胁。
冷兵器时代,想要在战场上斩杀对方的主帅、主将,不仅需要突破对方的军阵,还得杀破围绕在主将身边的亲兵队伍。
有句话说的,将军难免阵前亡。
但真正在战场上遭到斩杀的主将、主帅,其实很少。
等候在京城里的皇帝、国王,以及百官,即便前线军队败亡,也还是暂时安全的。
敌军打到首都城下,仍然需要面对地方军队的抵抗,或者勤王军队的骚扰。
而攻破城高墙深的都城,往往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后人批判的李煜,只知道写诗填词,也坚守了一年多;反倒是同样具备文人气息的宋徽宗父子,骚操作良多。

热兵器时代,就以二战为例,希特勒什么时候选择了自杀?
前苏联军队攻进柏林,兵峰推进到希特勒躲藏的地堡后,希特勒才真正绝望,选择了自杀。
也就是说,发动战争的首脑决策者,等到普通士兵战死无数后,他都能活得好好的。

等到了核武器出现,运载工具不断升级,洲际导弹打得越来越精准,这时候就可以直接威胁到战争决策者及其身边人的性命。

一颗核弹,加上洲际导弹,卫星导航,维护操作,这可是不小的成本。
用这样的国之重器,去攻打普通士兵,似乎真的不太划算。

反过来,有核国家动用核武器的时候,肯定打击的是重大军事目标,目标是敌国重要的经济、政治、军事重镇。
一国首脑,高层可以把老婆孩子带到重重地堡里面躲着,可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也能到里面去躲着吗?
很多不够级别的官员、军官,他们的家人也能享受到同样的保护吗?
想想吧,一颗核弹落到某个国家的首都,或者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或者重要的工业城市,这个城市的市长、副市长、议长,能保证他们一定能平安无恙吗?

那肯定是不能的。
正因为如此,核武器加导弹升级成完全体后,与核大国发生全面战争,即便美国,也不敢轻易下定这样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