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谈剧里朝鲜著名的两班贵族家族——安东金氏和丰壤赵氏
安东金氏为定居庆尚北道安东地方的金氏家族的统称,为新罗王室后裔,在朝鲜王朝后期一度权势极其强盛。
丰壤赵氏也是朝鲜历史悠久名门家族,在高丽王朝就曾风光一时,到朝鲜王朝前期丰壤赵氏一度没落,但到了后期又很快强盛起来。
剧中朝堂上出现的中年实权人物是安东金氏的金左根,他的父亲永安府院君金祖淳是朝鲜纯祖的义父和岳父,他的姐姐是朝鲜纯祖的纯元王后也就是剧中的大王大妃。在朝鲜纯祖时期,金左根的父亲金祖淳利用自己是国王义父和国丈身份独揽朝政当上了领议政,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就此开始。金祖淳撤换了纯祖的亲卫军换上了自己的人马,改革朝廷人事安插安东金氏的金汶根、金左根、金祖根、金弘根等子侄把持了各项朝廷要职。他们勾结贪腐的儒林士大夫,建立了一系列的书院,以宣扬儒教的名义压榨百姓,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达到高峰。
1827年,金祖淳颁布了“大同米”的粮食政策引发了民变。金祖淳虽然派兵成功压制了农民起义,但在朝廷里的影响力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丰壤赵氏的势力开始抬头,丰壤赵氏的赵万永成功地将自己女儿嫁给了纯祖嫡子孝明世子也就是剧中的赵大妃(后世称为神贞王后)。安东金氏的势力此时有所下降。
赵大妃在做王世子嫔时生下了王世孙。其夫孝明世子先于朝鲜纯祖去世,所以赵大妃其实生前没有做过朝鲜王后。1834年朝鲜纯祖去世后,王世孙李烉直接继位为朝鲜宪宗,朝鲜宪宗尊其母赵氏为王大妃,纯祖之妻纯元王后金氏升为大王大妃。
随着赵大妃的儿子朝鲜宪宗即位,丰壤赵氏形成新的势道政治,并与安东金氏争权夺利。赵大妃的父亲赵万永被封为丰恩府院君,她的叔父赵寅永被擢为领议政,而她的哥哥赵秉龟、堂兄赵秉铉等人也跻身中枢,掌握大权。
当时朝鲜国内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天主教传播也逐渐广泛起来。安东金氏由于压制不力导致影响力衰退。丰壤赵氏抓住了这个机会,发动了一次全国性的排外行动。1839年,赵万永发动了已亥邪狱,大肆捕杀天主教徒,并趁机打压安东金氏和开放派(主要是潘南朴氏)的势力。赵万永、赵寅永兄弟确立了丰壤赵氏势道政治的地位。
自1832年金祖淳病逝后,安东金氏一度群龙无首,难以与丰壤赵氏对抗。金祖淳之子 剧中的实权人物金左根想继承父业,但当时安东金氏内部也权争的厉害,他的堂兄金祖根胜出成为安东金氏的首长。金祖根将女儿嫁给朝鲜宪宗为孝显王后成为国丈,不过大王大妃纯元王后是金左根的姐姐,赵大妃神贞王后是赵万永的女儿,他们仍然是权重外戚,金祖根难以取得绝对权力。1843年孝显王后早逝,此时金赵两大外戚家族是处于势力均衡状态。1844年金祖根过世,金左根终于成为安东金氏的首长。
1849年朝鲜宪宗23岁就过世了,因宪宗无子嗣,安东金氏和丰壤赵氏两族为王位继承问题开始明争暗斗。金左根找到了当时流放在江华岛的王室旁支李元范(剧里的男主),最终金左根的姐姐纯元王后金氏(剧里的大王大妃)利用自己的长辈身份压制了神贞王后赵大妃(剧里的大妃),指定李元范过继给自己当养子,继承大统而即位,改名李昪,是为朝鲜哲宗。大王大妃金氏垂帘听政。丰壤赵氏试图拥立的李夏铨之后被流放济州岛,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赵大妃被迫远离政坛中心,而丰壤赵氏的势道政治也被遭到安东金氏压制。
随着哲宗上位,安东金氏家族大权独揽,金左根权势更盛,他成为当时安东金氏的头号人物,由于他居住在校洞,所以被安东金氏的晚辈称为“校洞叔主”。此时丰壤赵氏的赵万永早已过世,而赵寅永也被金左根逼死,丰壤赵氏的势道政治走向了低谷。
1852年安东金氏又有一名女子成为朝鲜王妃哲仁王后(也就是剧中被现代男人灵魂魂穿的女主)以后,安东金氏的外戚势道政治更如日中天,垄断了朝鲜王朝的所有重要机构。金左根在1850年被任命为议政府右参赞,1852年拜相,擢升为议政府右议政。 次年二月被任命为领议政 ,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权势者,而国王哲宗则成为以金左根为首的安东金氏集团任意摆布的傀儡君王。
金左根任领议政的十年间,加大了对百姓剥削,同时以权谋私贪腐严重,酿成了所谓“三政紊乱”,导致威望下降其势道难以维系。以电视剧里的赵大妃为首的丰壤赵氏势力重新抬头,安东金氏势力又开始衰落。1857年大王大妃金氏逝世,赵大妃成为宫中最年长的王室长辈。
1863年冬,哲宗病危膝下无子,安东金氏和赵大妃为首的丰壤赵氏围绕王位问题又发生对立。赵大妃主张立兴宣君李昰应之子李命福为新王继承大统;而金左根等人则表示反对,主张另选王族继承大统。由于赵大妃的决定得到朝中大多数人的支持,而金左根也被兴宣君的障眼法蒙蔽,认为他是个无能的酒肉之徒,所以没有坚持反对下去,并亲自迎接李命福入宫。 李命福继承王位改名李熙,是为近代朝鲜最有名的君主高宗(明成皇后之夫),由赵大妃垂帘听政,兴宣君晋升为兴宣大院君,代理高宗国王打理朝政。高宗即位后,安东金氏的势力迅速下降。金左根在高宗即位数月后辞去领议政的职位,改任判敦宁府事,从此远离权力中心。 而其他金氏族人也被兴宣大院君接连降职、免职。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彻底瓦解了。
赵大妃垂帘听政三年,1866年兴宣大院君从妻家骊兴闵氏选出女子嫁给高宗是为明成皇后闵妃,随后兴宣大院君逼迫赵大妃撤帘退位,开始了兴宣大院君长年的实际统治。丰壤赵氏的势道政治也暂告一段落。
丰壤赵氏虽然被大院君逼退,但赵大妃仍试图让她的两位侄子赵成夏和赵宁夏取得政军权力,与大院君对抗。由于大院君种种过分的铁腕政策,迫使贵族与士大夫走到了自己的对立面,甚至包括他亲自选定的媳妇——闵妃。明成皇后闵妃非常殷勤地侍奉赵大妃得其欢心,同时利用娘家骊兴闵氏族人联络各方反大院君势力包括丰壤赵氏和安东金氏,就连大院君的儿子李载冕、哥哥李最应(兴寅君)等也投入闵妃麾下。
1873年明成皇后闵妃联合赵大妃发动“癸酉政变”,迫使大院君倒台,高宗宣布亲政。赵大妃重新得势,她的侄子赵宁夏也升任武卫都统使,控制了兵权。但这触犯了骊兴闵氏的利益,加深了骊兴闵氏和丰壤赵氏的矛盾。很快,闵妃以清朝为后台,于1875年将自己的儿子李坧立为王世子,赵大妃被迫又一次退居幕后,丰壤赵氏的势道政治再次陷入低谷。明成皇后大量启用闵氏家族成员,随着她成为朝鲜晚期的政治核心人物,又一个朝鲜著名的贵族家族——骊兴闵氏再次登上了朝鲜近代政治的舞台。
1881年赵成夏死后,丰壤赵氏势力已日落西山。然而,1882年,朝鲜发生了“壬午军乱”大院君重掌朝政,明成皇后流亡宫外,高宗再成傀儡,而日本军队企图侵略朝鲜。清朝为对抗日本势力出兵朝鲜,得到赵宁夏全力支持和参与。清军进入朝鲜后,不但压制了日军,而且还俘虏了大院君将其押回中国受审(袁世凯在此战后崭露头角),帮助丰壤赵氏势力回温,明成皇后也重回宫内。赵宁夏控制了兵权,与骊兴闵氏的闵台镐联手,并扶植安东金氏的金炳国为傀儡领议政,把持了朝鲜的军政大权。
1884年,朝鲜爆发“甲申政变”。安东金氏年轻一代的金玉均领导开化党反对清朝干涉朝鲜内政,并大肆屠杀亲清派官员。闵台镐和赵宁夏都惨遭屠杀。虽然驻朝的清军将领袁世凯平定了叛乱,但丰壤赵氏的势力却遭到了严重的打击。一年后,大院君归国,丰壤赵氏的势道政治终于瓦解了。1890年,赵大妃以八十三岁的高寿辞世史称神贞王后,丰壤赵氏势力失去了最后一根顶梁柱,彻底衰落。不过,人才凋零的丰壤赵氏之后也出了一些民族独立英雄。比如赵琬九参与了上海临时政府的建设,赵东爽在国内领导义军反对日本的殖民政策,都给留下了光辉的印象。
1895年10月8日“乙未事变”爆发,日本公使三浦梧楼策划日本军人和浪人入侵朝鲜王宫,杀害明成皇后闵妃并焚毁其遗体。骊兴闵氏因而在朝鲜政坛的势力也最终衰落。
朝鲜的两班贵族家族 安东金氏、丰壤赵氏以及骊兴闵氏的兴衰都融入于朝鲜王朝跌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