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海上故宫”的国家海洋博物馆,究竟浪得虚名还是实至名归?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神仙号专门探访了我国最大的海洋宝库,一起聊一聊博物馆里的海洋。

明明是海洋博物馆,为啥满眼是大象狮子恐龙、八大行星宇宙空间站,却连一条活鱼没看到?
开馆不过两年,为啥能叫板故宫博物院,地位和国产航空母舰竣工一般高?
门票免费,还能看8米长的巨型鱿鱼稀世珍宝,奈何参观指示迷宫一样弯弯绕!
有人强烈推荐,也有人失望吐槽。



作为关心星辰大海的十八线科普小号,神仙号最近专门赶去天津,实地考察了国家海洋博物馆到底好不好?
去博物路上花了俩小时,从北京南站出发,先坐城际高铁到天津塘沽或者滨海站,再打车半小时,就来到了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的,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物馆。


给人第一印象一个字,大。
首先空间规模大。
馆区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8万平米,离很远就感受到规模和气势,白色博物馆主体建筑造型就像某种神秘大型海洋生物。而室内也给人感觉非常宽阔,上中下一共三层,有的位置是四层,围绕“海洋与人类”主题,共设六大展区16个展厅。
其次时间跨度大。
尽管开馆仅两年,但展厅起笔就是46亿年前的远古海洋,其他核心展厅还包括了侏罗纪时期的“龙的时代”、地理大发现时期的“航海发现之旅”,当代的“今日海洋”,“筑梦极地”、甚至还有“海洋天文”,将时间线一下推向500年后的火星。



个人感觉,远古海洋厅里,海洋科学的知识量最为丰富。这里陈列的大量珍贵的三叶虫、鹦鹉螺、菊石、鱼龙等化石标本实物,不来亲眼看一下,你很难相信寒武纪时期的三叶虫长的比油饼还大,鲸鱼的祖先巴基鲸是一种像狼一样生活中陆地的哺乳动物,再看这个,你就能明白儒勒凡尔纳为什么在海底两万里中把第一艘潜水艇命名为鹦鹉螺号。

国家海洋博物馆显然并没有把自己定位只局限在中国或者局限在海洋,展厅里很多珍贵的化石标本珍品都来自马达加斯加、意大利等全球各个地区。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一比一复刻的郑和下西洋时的中式大帆船,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独木舟,还能跟随欧洲远洋船队、跟随达尔文乘坐的"小猎犬号"考察船去全球各地探索发现神秘生物。
不仅各类鱼虾龟贝海鸟的标本模型应有尽有,以海洋为底色,各类陆地生物,比如非洲大草原的狒狒狮子大象,北美野牛、地球最北端的北极熊、南极企鹅、深海黑烟囱的热液生物全都尽收眼底,可以说,国家海洋博物馆的动物标本数量和精致程度在国内一定名列前茅。甚至龙的时代这个展厅专门讲“龙”,十几米长的鱼龙化石保存相当完整,很值得一看。你能想到的生物,该有的甚至不该有的,比如这个大眼睛的小可爱,这里都有。





而海洋天文展厅陈列着人类最古老的航海设备,讲述着公元前1000年波利尼西亚人完成了人类探索大海的第一次远航,随着科技的进步,探索也从未止步。从传统的六分仪到导航卫星,从海洋到到月球、火星探测器、旅行者一号、卡西尼号、国际空间站等,国家海洋博物馆做到了从航海到航天的无缝衔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蔚蓝的海水成了人类探索宇宙深空好奇之眼的泪水,不得不说,这样的展馆叙事,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宇宙格局和心系全人类的博大视角。
除了大,国家海洋博物馆还给人印象就是,真!
展品可谓货真价实,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里企鹅标本是真的,作为前中国南极科考队员,标本身上那股淡淡的“鹅臭味”,太熟悉了,而这个冰上作业的南极科考队员塑像更是逼真到吓我一跳。博物馆外还停靠着中国海军752导弹护卫艇,当然已经光荣退役了,这艘艇曾参加过中越北部湾联合巡逻,现在由海洋博物馆和军博联合打造成室外展场。甲板上的炮台,驾驶室的导弹按钮都提醒着人们,这是艘真真正正在中国南海劈波斩浪的海军护卫艇。
以上点赞,接下来就该吐槽。还是一个字,粗!
首先参观路线指引很不清晰,即便拿着地图,依然不容易找到参观路线和要去的展厅,这一点已经被很多人在网上吐槽。
每个展厅前都有前言文字介绍,可唯独海洋天文展厅的前言采用居中的版式,这又不是写诗,为什么不能和其他展厅的前言做到版式前后一致呢?
还有,筑梦南极展厅的大风体验区也很鸡肋,作为前南极科考队员,我觉得这里的风太不像南极了,既不大也不冷,难免会让人产生南极的风也不过如此的错觉,建议馆方参考新西兰基督城国际南极中心,那里的寒风体验区真的是几十秒就温度骤降到零下十几度,瑟瑟寒风立马让人对南极的严酷环境心生敬畏。

如果以上还能说是我吹毛求疵,那么请看这张图,一开始以为是国际空间站的某种太空裸眼3D效果,但走近一看,实锤了印刷错版。还有每个动物的名牌上都有中文和拉丁文名称,拉丁文我不懂,但背过托福单词的人应该都还记得这个词十有八九是河马,河马没问题,怎么尼罗鳄也成了河马,白化非洲狮也成了河马。毕竟是国家级的博物馆,这类粗枝大叶的低级错误未免太贻笑大方。



另外,我个人还觉得国家海洋博物馆在内容上还有以下缺失:
第一,尽管对近代北洋海军、甲午海战的记录非常详细,但近代沿海地区居民靠海而生、下南洋、甚至跨越大洋谋生的华人华侨故事也应该被国家海洋博物馆录入,这里真的可以好好参考下厦门的华侨博物馆;
第二,展厅缺少对国内海洋科研探索、国之重器的展示和对海洋经济、海洋军事的系统介绍;
第三,海洋博物馆,除了记录和传播海洋知识和文化,更应该是激发人们对海洋好奇心。毕竟海洋和每个人的生活和梦想都息息相关,而不应该是只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冷知识。但目前的展厅,缺少一些增强普通人与海洋连接的内容,看完后还是觉得大海是大海,我是我。其实,冲浪潜水、邮轮航海、海滨度假、海岛旅拍、海鲜美食、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等等都是普通人对海洋接触最多的内容,甚至可以增加海上模拟驾驶舱,模拟巨浪下的颠簸和潜水区海底造景,从这些切口做设置,或许更能消除普通人和大海的距离感。
海纳百川,贵在真实。总体来说,国家海洋博物馆囊括了海洋科学、海洋动物、航海、野生动物、恐龙、航天、军事、甚至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值得一看,不管文科理科,你一定都能在这里找到感兴趣的内容,而博物馆内还有海洋周边纪念品店和餐吧,也能让你逛累了坐着休息,面朝大海喝点咖啡品品茶。
博物馆不可能一两年就做成百年老店,但毕竟冠以国家之名,作为海洋大国、海洋强国的博物馆,对标的应该是欧美国家的世界顶级博物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家海洋博物馆,路漫漫其修尚远。
好了这就是本期内容,感谢你点赞收藏转发支持,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注神仙号,下一期继续关注星辰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