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强烈不建议来看拿破仑。(含有大量剧透和个人结合剧情与历史的恶评)

2023-12-04 01:01 作者:練得身形似鶴形  | 我要投稿

电影票镇楼 结合电影票时间以及我现在的发布时间,以下是以我的基本观影感受为基础的文字,这里面有一定的遣词造句以及行文的逻辑顺序存在缺陷,还望读者理解。 以下部分是我对这幅片子主观感受上的恶评,要看剧透以及涉及到内容相关的具体细节上的评论,请跳过以后的几段,直接看红色段落以后的部分。 从一开始进入电影院,放完土仑战争以前拿破仑认识约瑟芬的部分,我对这个片子就没有好感。我就基本上已经确定片子的内容是什么了。毕竟拍片子的导演是英国人。 这部片子的观感和质感都非常差。我进厂的时候,电影院里面坐了30个人,左右,等到放完之后,我坐在最前面回头一看,157分钟的电影也不算长了,从5点多这个提前吃饭的点看到8:30。竟然只有七八个人看完了整个电影,根据上次看张桂梅的经验,这其中应该还有一个人是影院的工作人员。 这个片子的服化道很一般,场面足够大。对历史的细节也完全没有做好考究。而且对于拿破仑这个人的个人精神之类的,也完全没有做任何描述,考虑到是英国导演这么干太合理了。 现在国内片子的编剧导演应该学的就是国外的这些导演的那一套。他们的脑子无法相信一个人有信仰,无法相信一个人有追求。国内导演能够把张桂梅拍成一个老公早逝之后为了躲避悲痛、逃避现实而投身教育的怨妇。国外导演能够把拿破仑拍成一个寄生在约瑟芬性魅力上的恋爱脑。如果看的时候不认真听英语,只看中文翻译,还没有那么逆天,没有那么色气。如果同时听英语原声看字幕,这个电影里面描述的拿破仑要比字幕里色气十倍。(我没有看美国那边的版本是什么样子的,有可能那边存在更加露骨的几个画面)

以下涉及剧透不过整个片子是建立在大量的史实之上的,剧透也不是很重要。

电影里面有一半都在讲拿破仑跟约瑟芬的逆天恋爱,约瑟芬出轨,拿破仑原谅他,约瑟芬又出轨,拿破仑又原谅他,然后约瑟芬生不出来孩子,拿破仑跟他离婚,然后拿破仑又跟约瑟芬搞在一起。然后因为约瑟芬死了,所以说滑铁卢战败,拿破仑被赶去了圣赫勒纳岛。 剩下一半再讲就是因为约瑟芬,所以说拿破仑打赢了土轮战争,所以说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所以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所以说拿破仑建立百日王朝,所以说拿破仑滑铁卢之战战败。 因为喜欢约瑟芬,所以说拿破仑打赢了土伦战争,因为约瑟芬出了轨,所以说拿破仑回来抓奸,然后顺便发动了雾月政变。因为拿破仑被驱逐去了阿尔巴岛,约瑟芬又出轨了俄国沙皇,所以说拿破仑又回来捉奸,所以建立了百日王朝,因为约瑟芬死掉了,所以说拿破仑能力下降,滑铁卢之战战败。 ??? 这个片子对战争场面的塑造,仅仅从场面大小视觉观感上是好的,从实际效果来讲极其弱智的,里面每一个战争场面的描写都在践踏我的大脑,侮辱我的智商,震慑我的灵魂,同时让我相信英国人真的不善于陆上战争。拿破仑自己就是线列式步兵最早最优秀的指挥官。结果每次有战争场面,双方都是聚到一起对射,万岁冲锋之后就是骑兵往上冲。也不管己方的骑兵对着自己聚成一堆的红虾兵冲锋会不会把队友给撞死?(本身法军的军服是红虾兵,就已经够逆天了) 滑铁卢之战中,法军战败是因为惠灵顿公爵指挥的正宗红虾兵全部聚集成一堆,摆成了一个圆阵,所以法军的骑兵冲不进去就在周围绕圈圈,然后全部活活被打死???一群骑着马的骑兵,不拉开距离,利用势能对肉身的红虾兵方阵进行二次冲锋就够逆天了,二三十个骑兵围着一个看起来直径连10米都不到的红虾兵方阵绕圈圈是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搁这丢手绢呢? 而且双方居然是在双方的火炮攻击范围之内相互压住阵脚。拿破仑和阿维德利都能够直接在己方的火炮阵地上,直接把火炮放平轰击到对方的火炮阵地。你在镇压保皇党的时候平射火炮也就算了。要是双方的阵地一高一低,有一方把火炮放平,能轰击到对方的阵地,我也能理解。双方都能把火炮放平,直接轰击到人家的阵地,那你为什么不提前就用火炮大仰角开炮呢?? 土仑战争也非常逆天,从片中的视觉效果来看,拿破仑把大炮攻城梯,士兵都聚集到城墙的下面,不到100米的地方了,攻城梯都放到城墙下面了,英国士兵都不知道??这个导演还是英国人,他是想表达英国士兵是弱智吗? 不过考虑到导演是英国人以及英国陆军最擅长的战争是砍自己国王头颅,拍成这个样子也不算很奇怪。 这些细节还不是最逆天的,先不说这个细节,毕竟不是所有人在看战争场面的时候都会考虑他是否真实,合理。 整体的剧情的槽点实在是太多了,我就凭借最近的记忆,讲最逆天的两三个部分吧。 这个电影非常明确的表现了以下两件事。 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是因为他的妻子约瑟芬出轨了,他要返回巴黎捉奸。由于他私自返回巴黎违反法律,所以他顺便发动了雾月政变。这样就不会违反法律了。 ??? 本来看到这里,我就已经小脑完全不发育了,后面还有更逆天的第二段。 拿破仑被赶去了厄尔巴岛,当一个寓公。他看到报纸上,当时已经跟他离婚了的约瑟芬,跟俄国沙皇有奸情。所以他生气的返回了巴黎,发生了以下图片中的故事。

然后百日王朝的细节一点没拍,他首先扑到约瑟芬原来的住所,发现约瑟芬已经病死了。然后下一步就快进到滑铁卢。 合着百日王朝就是为了回来捉奸?要真是这样,那拿破仑能成为拿破仑吗?我不知道这个英国导演到底是想侮辱拿破仑,侮辱法国人,还是在侮辱电影院里的所有观众的智力。 之后滑铁卢之战的部分对拿破仑的描写更加逆天。滑铁卢之战打到一半,拿破仑的脑子中回想起了逝去的约瑟芬对他说过的一些话,然后拿破仑就走了。 走了? 你没看错,因为拿破仑想到了死去的约瑟芬,所以双方都已经接敌了,他就走了。 我稍微缓一缓,我要开始对导演进行恶评了。 这个导演是个英国人,英国人拍拿破仑本身就是个笑话。最恶心之处在于他的影片结束的部分也就是拿破仑在圣赫勒纳岛去世。居然给出了拿破仑死前的遗言:法国,战争,约瑟芬......然后还把法国和战争隐去,只留下约瑟芬,着重显示了一下。这一幕完全不需要,因为如果你按照这个片子的意思,拿破仑生命中的法国和战争都只是约瑟芬的附属品。他最后这一幕完全是为了给自己整个电影的精神进行一个牵强附会的背书:就是拿破仑生命中约瑟芬比法国和战争都要重要。 ??? 按照他这个理论,我拍个片子曹操,应该着重拍曹操和他的老婆们的故事,因为曹操的遗言,是交代后事,交代老婆,孩子们将来怎么办。 按照他这个理论,我拍个片子叫刘备,应该着重讲刘备是如何欺骗刘璋,背信弃义的,然后再着重讲一下刘备和刘禅有什么互动。因为刘备临终前给刘禅说的遗言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汝父德薄,万勿效之。 按照他这个理论,我拍个片子叫司马懿,那应该好好讲一讲,勤俭节约以及首阳山的风水,然后好好的给司马懿办个葬礼,因为司马懿的遗言是自己怎么埋。 ??? 拿破仑在圣赫罗纳岛上被监视居住了6年,这6年期间他写字也好,说话也罢,不知道能留下来多少思想,有什么话想说,早TM说完了。 这个英国导演,就光顾着他最后对人世间的牵挂了。 而且说个最简单的问题,当你明知道自己病重马上要死的情况下,嘴里面念叨自己生命中最牵挂的东西,难道不是你一开始刚说出口的第1个词才是最重要的吗?要是把最重要的留到最后一个词的话,你哪来的自信活到自己能够说出最后一个词的时候?就算你有这个自信,那会不会他想说4个词,第4个词是导演遭雷劈,只不过他没撑到说出来第4个词? 对于拿破仑来讲,最重要的难道不是法国,然后才是战争,最后才是约瑟芬吗?这么解释,这个遗言才是合理的。 从观影推荐上来讲:如果你懂一些军事常识,看过战争论等近现代军事著作,不要看这个片子。如果你看过法国大革命相关的历史,看过一些相对比较严谨的,有关拿破仑的历史记录,不要看这个片子。如果你不愿意相信拿破仑不是一个精神上寄托在约瑟芬身上,肉体寄生在脐下三寸身上,外强中干的战争恶魔,你不要看这个片子。 如果你符合以上条件,还去看这个片子,你很难不对编剧导演制片发出恶评。并且感觉自己的钱花得真冤。 ps 最后总结说到战争恶魔,我又想起来一点,这个片子结束的时候用了大概20秒钟,把拿破仑参与的所有战争的战死的人数都列出来,虽然总共不到50万,然而不知道为什么他又在下面列了一个总共死了300万人。仿佛在强调拿破仑是个战争恶魔。你这片子就是沙洛特绍放出来指责他间接杀死了300万人,我都觉得你多少有正义性,你英国怎么好意思的呀? byd,英国人遭雷劈。

强烈不建议来看拿破仑。(含有大量剧透和个人结合剧情与历史的恶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