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喀什噶尔事宜(之一)

2022-10-28 11:11 作者:爽眼喀什  | 我要投稿

清代中后期,大清版图内各地兴起了修纂地方志(史)的热潮,一是因为皇帝老子的钟爱与提倡,捧臭脚者多多;一是因为舆图知识的兴起乃至舆图资料的重要,绘图修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是能写志修史,显得官员有学问很时髦。

喀什噶尔在历史大潮中肯定不曾落伍,因为喀什是西域的重镇,是南疆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历来不缺文武重臣,但现在看来,留存下来的喀什地方志并不完整,甚至关键的环节有所缺失。比如新疆乡土志稿本中,偏远的蒲犁县(现塔县)都有,但喀什及周边都不完全,推测不一定是当时没有,只是在历史更迭与流传中佚失了。

在喀什的方志中有一类比较特别的类别,称作“事宜”类方志。

事宜类方志在清朝乾隆年间比较盛行,比如永保在新疆任职期间,曾组织编纂了《塔尔巴哈台事宜》《伊犁事宜》《乌鲁木齐事宜》《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

百度下永保:

永保洎金川平,追论木果木之败,咎在温福,夺世职,仍留永保原官。出为直隶口北道,历霸昌、清河两道。迁布政使,调江苏。

四十九年,擢贵州巡抚,历江西、陕西。

五十一年,署陕甘总督。寻授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

五十六年,哈萨克汗斡里素勒坦遣子入觐,诏嘉永保抚绥有方,授内大臣,赏双眼花翎。

五十八年,调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授户部侍郎,留驻新疆。

六十年,调乌鲁木齐都统。

从履历中可以看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永保在喀什噶尔任职参赞大臣,而《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据考证是乾隆五十九年完成的,时间吻合度很高。

事宜,词典上的解释是:

事情的安排、处理;

事情的道理;

《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中事宜的意思与词典中的解释没有出入,就是喀什噶尔各类事情的安排与处理方法,喀什噶尔政务处事规则。具体到《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一书,就是把喀什噶尔的档案文件(当时叫奏折)、办事经过、规章制度编纂在一起,供官员们日常工作使用,留给继任者参考。

关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的研究资料很少,查知网,与之有直接关联的有三篇:

《喀什噶尔附英吉沙尔》文献考略;

新疆“事宜”类方志特点摭拾;

新疆地方事宜类志书简介;

这三篇文章都有所涉及,但有些依然不够详尽,也不够精准。

其中胡正华《新疆地方事宜类志书简介》一文中认为,《喀什噶尔附英吉沙尔》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是两本书,其中《喀什噶尔附英吉沙尔》是永保、范建中编纂,《喀什噶尔英吉沙尔》编者佚名,但两本书内容差不多,两本书全数字数各约2万余字。

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


喀什噶尔事宜类方志还有一本,是比《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时间靠后的《喀什噶尔略节事宜》,胡正华《新疆地方事宜类志书简介》介绍说,该书为清朝的珠克登编纂,文字记事截止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十二月,全书约九千字。

不知道这些研究者是否认真看过《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全文,又2万余字的判断是引用资料,还是自己亲自数过的。而《新疆地方事宜类志书简介》对《喀什噶尔略节事宜》字数统计更是错得离谱。

喀什噶尔略节事宜


《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与《喀什噶尔略节事宜》我目前没看到有句读的排字版,看都的都是手写的影印本。我是参照原书一个字一个字的在电脑上录入的。

录入《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与《喀什噶尔略节事宜》很是辛苦,对于我这样的头昏眼花快退休的理工男出身的读者,对历史知识很是缺乏,对繁体字更是少人认识。手头没有工具书字典带到喀什,到喀什新华书店也没能买到可用的字典,字词录入中,对不熟悉的繁体字只能靠猜,猜不出来的只能打个×先空着。像《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还好办,手上有两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是由一个人从头到尾抄录书写的,熟悉了书写习惯,慢慢都有些字的猜测就有了心得。但《喀什噶尔略节事宜》从头到位是多个人的笔体,刚刚熟悉了前一个人的风格,后一个的书写习惯又变了,还得从头猜起。汉字博大精深,有些俗体字每个人的书写习惯都不一样,繁体字有些字笔画多,每个人的简化方式都不一样,有些字既可以上下结构写也可以左右结构写,反正与现在的流行印刷体规范不一样,不认识就得猜,猜多了渐渐就有了体会,猜准率会大大提高。

我一个字一个字敲定之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共12800多字,距离2万字尚远;《喀什噶尔略节事宜》47700多字,对比9000字的说法,就只能“呵呵”了,有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学者的学风可见一斑,浮光掠影,马虎了事。甚至有些都是资料的引用与抄袭,完全不去原创。

喀什噶尔事宜(之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