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违背祖训,医药广告到底有多暴利?
“医生你好,前天体检的时候,这个肾好像不太行,能帮我整整么?”
在一个狭小的诊所里,穿着白大褂的妇女医生,抬头看了看这位中年大叔。
是两道光,一道是急切的目光,另一道是地中海反光。
“还整啊,是不是玩的太野了?”
“最近确实使不上劲,能搞点应应急么?”

气氛逐渐尴尬了起来。
接着“医生”给了他一个小卡片。
“他是这方面的专家,你可以找他。”


01
“经过一个月翻来覆去的思考,我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祖传的秘方无偿捐献出去。”
如果你经常逛b站,应该看过这个视频。
这些神医,一个个看起来都很神秘,有中医、藏医,还有蒙医、苗医。
但是剪辑在一起之后,就很滑稽了,他们不约而同的翻来覆去、最终违背祖训。

有的经过半个月的思考,有的则是一个月。

好家伙,连台词都不带换的,我愿意称它为「神医宇宙」。

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找人特型演员卖假药,进而暴利的行为。
它违法么?当然违法。
虽然说挣钱的都写在刑法上,但是到底多挣钱呢?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这背后竟是庞大的黑色产业链。
02
首先,这些神医都是哪来的?

有媒体采访过“神医”张文荣,好家伙,原来都是读台词的,“导演让我说治哪种,我就治哪种”。

不仅“神医”是假的,就连主持人、观众都也是提前安排好的。

整个流程都是一套,以至于出现了40多位神医,台词一摸一样的滑稽场面。
负责打电话的观众,每次五到七元,负责现场互动的观众,每次收费几十到一百多不等,“四大神医”之首刘洪滨,出场费不到2000元。

真正挣钱的是背后的产业链,从厂家、销售商,再到制作公司和广告公司,吃人不吐骨头。


据一份裁判文书网显示,2014年7、8月,在短短2个月时间里,销售“御医风痛方”和“药王风痛方”2款假药的华*达公司,合计销售金额600多万。

为何很多老年人上当?
首先这些广告都是在电视台播出的,有地方卫视的“审核”,观众自然容易相信。
再加上特型“演员”精湛的演技,以及各种“头衔”的包装,这不就是活脱脱的神医么?
再回到开头那个故事。
很多隐性的需求,比如半个月减肥20斤、一副药就能壮阳、1夜重振雄风等等。
在有限的医疗手段面前,明显不太合理,得不到满足,需要有个出口,需要有心里安慰。
所以有些人才急乱投医,最终上当受骗。
可以说是巨大的需求、信息不对称,以及巨大的利益链条,造就了“神医”乱象。
“神医”从电视台消失了吗?
不,他们转战到短视频、电商、社交媒体平台,他们活跃在网络里。
03
而更可怕的是,盯上这块蛋糕,还有互联网公司。
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报道了某60搜索某C浏览器虚假医疗广告。
记者在浏览器上搜索“减肥”“降血糖”等关键词,搜索结果的前几条都是网友分享治好疾病经历,下方标注着广告字样。
广告里网友自称,自从认识某老师,按照老师给的方子,血糖恢复稳定,胰岛素都停用了。
文章中多次醒目标红老师的微信号。
记者微信添加了这位老师,对方简单询问过病情后,就向记者推荐“白背三七诺丽果粉”。
不仅是某C浏览器,在某60搜索也有不少类似的广告。
很多人可能忘了魏则西,这个被虚假医药广告害死的年轻人。
2016年,“魏则西事件”爆发后,某度深陷舆论漩涡、遭国家多部门联合调查、股价大跌。
同时,某60搜索发表用户公开信,宣布放弃一切消费者医疗商业推广业务。
然而这几年,某60搜索却频频打脸。
因为医疗广告能挣的钱实在太多了。
或许一边道歉一边打脸,才是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