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模仿能力训练

1、动物的观察
兔子:长长的耳朵,两颗大门牙,走起路来一蹦一跳。
老鼠:灰色的身子,细长的尾巴,贼头贼脑,喜欢靠着墙走。
狗:经常伸长舌头“哈哈”,看到喜欢的人就大摇尾巴,看到讨厌的人就汪汪大叫。
猫:走路静悄悄,高兴了就拿自己的肉爪子来骚扰你,跳到你的面前踩出朵朵梅花,不高兴就缩成一团睡大觉,撒娇时“喵喵”地蹭你的裤腿。
通过观察以上动物,我们知道观察动物可以从它的外形、声音、行动、特点、个性等各个方面入手。
2、物品的观察
物品的观察也比较简单,主要从它的外形和用处着手,
电风扇:拥有几片“叶子”,夏天的必备品,插上插头就转起来,为我们带来凉爽。
扫把:“短发”清扫工具,摆摆身子教室就干净了。
3、人物的观察
首先,我们可以从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物着手,如老人、孩子、老师、警察、司机、医生、护士等。
除了职业特点之外,人物的特点比动物的要复杂,个人的习惯动作、口头禅、声音等,对于细节观察的要求比较高。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来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如我们的亲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的同学、同桌、我们的老师等。
4、观察能力提高练习
(1)老师将一件物品在同学们的面前展示大约60——90秒,之后让小朋友们对这件物品进行描述,看看谁描述的最详细、最准确。
(2)老师们提前布置好一间教室,教室放上许多物品,将同学们带到这间教室玩十分钟,看看小朋友们能否记住房间里有什么物品。
(3)老师拿一幅画在同学们面前展示十几分钟(或更长,根据画的复杂程度决定)后,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记忆画一下该画作。
(4)老师准备25——30个颜色不同的彩色圆球或者积木,颜色大约3种,每种颜色数目尽量均等。老师站在同学们中间,抓起两把圆球抛向空中,等圆球全部落下之后,同学们马上说出不同颜色圆球的数目,看看谁的数字最接近正确数目。

在掌握好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之后,我们还要学会如何将它们表现出来,这就是模仿能力。模仿能力是综合表演能力的基础。

1、模仿动物
动物的外形是它们的一大特点,有时可以从它们特有的外表入手,但是它们的行为、声音等方面进行模仿比较简单、快速,也有挑战性。
老虎:额头上有一个大大的“王”字,张牙虎爪。
大象:长长的鼻子,经常用它洗水洗澡。
马:马儿跑步的样子,动作,马儿的叫声。
2、模仿人物
活用我们在前面所掌握的观察力训练,将我们抓到的人物特点模仿出来就行。
交警:站得笔直,打着许多种手势指挥交通。
老爷爷:动作比较缓慢,微微驼背,可能有点耳背。
人物特点较复杂,要注意职业、年龄,最重要的是人物的个性和习惯等,比较难掌握。
3、情景模仿
模仿情景要求我们对生活细节进行观察,包括某个特定情况的表情、动作、应该特有的感受等。
吃面条:想象手中捧了一只碗,自己很饿,大口大口地吃。
手被刺伤了:在打扫卫生,突然被扫把上的木刺给刺到了。
被挠痒痒:在上学的路上,被朋友从后面突然袭击挠痒痒。
吃了酸枣子:突然吃了一颗非常酸的枣子……
情景模仿的效果是要让人能感同身受,如何将你想表达的感受传达给观众才是最重要的。
4、模仿能力练习
(1)模仿动物练习:老师将同学们分组,一组同学模仿一些动物,另一组同学来猜,看看谁表演的最生动最形象。
(2)人物模仿练习:模仿同桌,同桌模仿老师,模仿自家的爸爸妈妈,模仿自家的爷爷奶奶等。
(3)情景模仿练习:路上偶遇很久没见面的朋友;心爱的小狗生病去世了;一整天没吃东西了,突然看到了一只香喷喷的烤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