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判断部分中的可能性推理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
从多年国考公务员考试题目得知,其考查题型较为稳定,其中定义判断是重点题型之一,一般题量八到十题不等,从题型上可分为两种:单定义、多定义。单定义即只有一个被定义项,譬如:人是会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动物。在这里就是对“人”下定义,那么“人”就是被定义项。多定义就是题干中有多个被定义项。从内容上看,考查学科广泛,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文学、法学以及管理学。近几年对于定义判断的考查形式趋于多样化,选项形式涉及诗句、俗语、古文以及图片等。不管是哪种形式,万变不离其宗,定义判断归根结底是对于概念的考查。但是在考试中由于大部分题干本身比较难理解,所以定义判断这类题的难度也相对较高。下面是中公教育老师为大家做的详细整理,望各位及时查看。
在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部分中的可能性推理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关于加强型和削弱型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其实最主要的一步就是要能分析清楚题干,知道题干在说什么,在此基础上削弱或者加强才会有针对性。所以针对不同的题干呈现形式,选项常见的削弱或者加强方式也不同。今天中公教育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由实验对比得出结论的题干,并且具体说明如何去削弱。


首先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具体题干呈现形式:第一组实验组服用维生素片,第二组没有服用,结果发现第一组的认知能力要比第二组的低,所以,结论认为维生素中某些成分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题干中,就可以看到,由实验对比来得出结论,但在这个论证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一下,是否存在其他原因导致认知能力降低?同时,服用维生素片和认知能力降低,这两个同时发生的事件,一定就有因果联系吗?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就是确定的吗?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逻辑填空会涉及到虚词使用的考查。其实,虚词使用的考查并不是太难,重点需要把握两个核心:一是关联词的搭配使用,主要是积累关联词的固定搭配。二是把握句间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下面中公教育带大家通过例题来分析一下:
【例1】在文化大交融的南北朝时期,被完全汉化的箜篌逐渐成为中原民族定型的传统乐器,箜篌最辉煌的岁月是在唐朝,________在民间也很流行,________会弹奏箜篌是衡量一个女子有才学的标志之一。
A.哪怕 是否
B.不但 而且
C.即使 甚至
D.由此 还将
【答案】C。中公解析:第一空,“不但”“由此”填入与后文的“也”不搭配,排除B、D。第二空,“是否”表两面,“有才学”表一面,“是否”填入会造成两面对一面的错误,不合逻辑,排除 A。把会弹奏箜篌作为衡量女子有才学的标志之一更进一步体现了箜篌在唐朝的受重视程度,表递进的“甚至”填入恰当。故本题选C。
【例2】要实施整体性发展,________必然要求推行协商民主,________整体性发展的 核心要素或内在的统领性要素是整体利益,这种整体利益把不同的群体统合在一起, ________形成了促进整体性发展的强大动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 因为 所以


B.于是 因为 从而
C.就 因为 从而
D.于是 因为 所以
【答案】C。中公解析:第一空,“就”表示假设或让步,“于是”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文段是对实施整体性发展方向的假设,“就”填入恰当,排除B、D。第三空,“所以”表因果,“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第三空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 A。故本题选C。
其实这样的思考方式,就是我们的削弱角度,其一,找其他不同属性;其二,因果倒置。结合我们刚才的例子,可以这么理解,有其他原因让认知能力降低,或者其实是认知能力降低了才服用维生素片。结合一道题目,我们来练习一下。
例1:研究人员对中风幸存者进行分组实验。他们让一组中风幸存者在研究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为期3个月的户外健步走锻炼。另一组不进行运动,而是接受治疗性按摩。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发现在持续6分钟的测试中,步行组的人比按摩组的人走得更远,能比后者多走17.6%。研究者认为,身体适度受损的中风幸存者仅通过简单廉价的运动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B项张某为扩大土豆种植面积而租用邻居的耕地,并没有对生态功能和质量造成损害,不符合要点1;张某给邻居每年2万元是租赁费,而非为了补偿,不符合要点2,故排除B项。C项根据各市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发放奖金,并未体现对生态功能和质量造成损害,不符合要点1;聊城获得950万元奖金也并非补偿,不符合要点2,故排除C项。D项李某非法侵占基本农田,并未体现对生态功能和质量造成损害,不符合要点1;1.5万元是对李某非法非法占用农田行为的处罚,而非为了补偿受损地区的环境质量,不符合要点2,故排除D项。综上,本题选择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