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笔记。

2023-01-17 02:02 作者:不可执一而论  | 我要投稿

重点难点 1.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演进及推动因素。 2.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和公共设施的改善。 3.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应对。 城市化的演进 1.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 (1)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2)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2.西方国家的城市化 (1)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2)之后,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城市化 城市化的涵义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上的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不断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广义上的城市化是指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 3.中国的城市化 (1)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3)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4)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特点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水平低、发展不均衡。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化迅猛发展,能指出其具体表现吗? (1)人口由农村地区迁往城市地区,大量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 (2)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和作用逐步加强,城市地位和影响越来越重要。 (3)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城市化。 居住条件的改善 1.住宅的变化 (1)原因:城市的发展使得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建筑技术的革新使住宅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2)表现 ①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的电梯在楼房住宅中逐渐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②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③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生活服务的完善 (1)社区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日趋多样化。 (2)生活服务设施: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便捷了人们的生活。 (3)文化娱乐设施: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更加多样。 社区服务设施 社区服务设施包括基本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各种活动站、服务站、社区管理等,是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基本生活设施。随着住区老龄人口的增多和全民健身、保健意识的增强,居民对上述设施的数量和服务质量的需求日益提升。 基础设施的发展 1.背景: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西方发达国家 (1)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 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2)照明: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为居民提供照明,创造了新的城市 夜生活方式。 (3)通信: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 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4)交通网络: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 行。 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提供的为社会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 务等。从空间布局来分,有全市性公共设施、区域性公共设施、邻里性公共设施三种。 3.中国 (1)近代 ①概况: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②特点: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 很不平衡。 (2)现代 ①水气设施: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 ②交通设施: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 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 是其经济是否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对社会生活有哪 些意义? 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保障了居民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医疗、保健设施的建设,提升了居民的健康指数和生活质量;文化、体育设施的完善,丰富了居民的文体生活;公园、广场等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及城市绿化面 积的扩大,改善了人们居住环境,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环境污染严重 (1)大气污染: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工业废气不断排放 到大气中。 (2)水污染:城市化早期,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之中,对城 市饮用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3)尾气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现汽车尾气污染等新问题。 2.城市工人生活条件恶劣 19世纪,城市中的工人住房拥挤昏暗,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 施和干净水源。 3.交通拥堵 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普遍问 题。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 (1)经历了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问题 也日益突出。 (2)与此同时,犯罪率上升,失业者 增加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 城市化及动力 (1)城市化是生产的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产物,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而发展。广义的城市化是指由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先进的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狭义的城市化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迅速集中,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功能更加适应工业化,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强化的历史过程。可以说,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城市化出现和完成所具备的一切条件,都是在工业革命中产生和逐步完善的。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城市化最早起步和最先完成的国家。工业革命在英国的进行为城市化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其他所必需的条件。 (2)城市化的动力 ①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工业化,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形成规模庞大的城市。 ②蒸汽机和电力的使用解决了工业城市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③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强了城市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圈。 ④政府政策和外来移民也推动城市化加快。 城市化——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中基础设施兴建与完善,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具体表现在能源设施、供排水设施、交通设施、邮电通信设施、环保设施、防灾设施等的建设上。 (1)电力、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暖气和新兴太阳能等相关的设施带给居民充足便利的生活能源。 (2)水资源保护、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排水和污水处理等相关设施经居民带来干净的水源、带走污水。 (3)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轻轨高架、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停车场、轮渡、航空、铁路、航运、长途汽车和高速公路等相关设施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的出行及对外远行。 (4)邮政、电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广播电视等相关设施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和交往方式,园林绿化、垃圾收集与处理、污染治理等设施带给居民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 (5)消防、防汛、防震、防台风、防风沙、防地面沉降、防空等设施保障居民的财产与安全,学校、医院等设施提高了居民的文化与健康水平。 全面辩证地看待城市化 城市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化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是近代城市化的主因。工厂集中,形成许多工业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空前扩展,人们居住条件得以改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但城市化也带来诸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失业者增加等问题,城市化进程本质上是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过程。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并不是到处出现城市,而是要使全体国民享受现代城市的一切城市化成果并实现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文化教育素质等的转变。 因此,应辩证地看待城市化,更要对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积极应对。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总人口约1 8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52%,法国总人口约3 6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25%,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数量不同 B.政局稳定程度不同 C.统治阶级不同 D.工业化的水平不同 材料反映的是英、法两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能反映出城市数量多少,故A项错误;政局稳定程度不是影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多少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9世纪的英国和法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是统治阶级,故C项错误;19世纪中后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远高于法国的比例,故D项正确。 19世纪中后期,巴黎人口增加了约3倍,房价和房租不断攀升。政府借旧城改造招商引资,将城郊一些土地收归国有并修建住房租赁给无房市民。此外,还立法规定免除贫困房客的房屋税。巴黎政府此举旨在(  ) A.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B.通过国有化促进经济增长 C.彻底解决住房问题 D.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求 扣住题干中“19世纪中后期,巴黎人口增加了约3倍……政府……将城郊一些土地收归国有并修建住房租赁给无房市民。……免除贫困房客的房屋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迅猛需要大量工人,故选D项。 1890年,美国平均每套住房居住5.45人,纽约高达18.52人。1900年,纽约近400万人,有150万人住在43 000个贫民窟中。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进程尚未完成 B.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C.工业化发展阻碍城市化 D.社会贫富差距较大 1900年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 据材料“美国平均每套住房居住5.45人,纽约高达18.52人”可知纽约高于全国水平并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加快可知,城市人口迅速膨胀,故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加快,故C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属于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