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 成昆纪行(上)

2023-08-11 18:20 作者:DF4C4407  | 我要投稿

      成昆线北起四川成都,南至云南昆明,由四川盆地渐入深山,跨过大江,越过坝子,走过龙川,穿行于金沙江河谷,遂至滇中,折而向东,便与无数条线路汇聚于滇池北岸。 本人曾于今年的六月份与七月份分别两次造访凉山州,记录下了成昆线峨眉~攀枝花段的部分景观。旅行结束后,我曾多次想过如何写成昆,或是详实的历史分析,或是简洁的旅行小记,而现在记忆如同海浪般奔涌而来。 六月十三日,本人第一次踏上了由峨眉开往普雄方向的5619次列车,标志着成昆之旅的正式开始。在驶过峨眉与燕岗后,离开成昆复线,列车才驶上了真正意义上的成昆老线。通过九里车站后,列车将沿着蜿蜒曲折的成昆老线进入山区。

列车行驶于九里大弯

柏村站交汇SS4货列

此次旅行的第一站是关村坝站,正因为本人高考刚刚结束,六月底还要进行繁琐的志愿填报,于是第一次探访只能草草的游览几个还算有名的地点。关村坝站位于乐山市金口河区,此地还未真正意义上进入凉山州,因此能够遇到的少数民族也是屈指可数。

到达关村坝站之后,去旅馆放好了行李,又草草吃完午饭,便匆忙赶往栈道机位蹲守列车(up主作为一名北方人,第一次品尝狼牙土豆便爱上了这道小吃,当然峨眉雪也十分好喝)

货运列车通过关村坝车站

关村坝站位于关村坝隧道与白熊沟隧道之间,且中间夹有关村坝车站隧道,因此成为了当时中国第一个“在隧道中的车站”,作为一个五等小站,关村坝车站拥有着一台三线的配置,但是在站台上只能看到两条股道,第三条股道直接以隧道的形式穿过车站旁的山体。数十年前,新增的第三条股道有效缓解了运输压力,而去年年底随着新线开通,老线列车密度的大幅度减少,位于隧道中的第三条股道才得意被长期闲置,目前只有5619与5620在车站内的交汇,才是小站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光。

第二天吃早饭时碰巧遇到的宝鸡蓝单机

收拾完行李便搭乘旅馆老板的车前往乌斯河镇,然而刚出民俗村又碰到了单机返回的宝鸡蓝(属实是有点懵)一路所走过的公路多位于绝壁之下,路面上也多有山上滚落的碎石,早听说过横断山区地质灾害频发,驶过危险路段时难免心里打鼓。成昆之旅的第二站是汉源站,到达乌斯河镇之时,便正式进入了雅安市汉源县。

本务为共青团号的5620次通过大渡河铁桥

大渡河铁桥为典型的钢桁架结构大桥,其作为乌斯河镇的地标性建筑,知名度也是可想而之的。在等待5620次列车时,up主两次遭受了保安的无情驱赶,管理力度的日渐严格也使得上桥拍摄变得愈发困难,无奈之下只好来到桥下拍摄。

SS3货列通过大渡河铁桥

六月的凉山正值雨季,每当下雨过后山间就会出现浓雾,也为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的成昆线增添了一丝色彩。 汉源站原名为乌斯河站,作为一个三等车站,二台五线的规模与其他小站相比也是相当大了,曾经的辉煌时代早已落幕,如今停靠该车站的也只剩下一对小慢车了。

5620次列车驶出尼日车站

第二天在乌斯河镇完成拍摄之后,便回到旅馆收拾好行李,前往汉源站搭乘5619次列车去往下一站(up主发现在这一地带总会出现一种“地图上看着很近,实际上走起来很远的错觉”,从旅馆到汉源站实际上走了很长时间)

第二天本务依然是团号的5619次

行驶于北成昆峡谷段,便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当年铁路职工修建这段线路的不易,沿途的景色变化万千,桥梁隧道不计其数,列车沿着大渡河谷,一路向南奔去。

列车驶过牛日河峡谷

列车到达甘洛车站,弧形的站台很有特色。甘洛县位于凉山州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就在甘洛境内设置了县级治所,直至明兴而罢。成昆铁路穿过县城附近;干净整洁的街道,现代化的城市面貌,以及悠久的历史使这座小县城得以名声远扬。 本次旅途的第三站是乃托站(原名越西站),复线的开通为把站名让给新建成的越西站,老站也只好再次改名为乃托站。在复线开通之前,整个越西县城只有这一座火车站,为增强影响力,所以直接取名为越西站,但是实际距离越西县城却有十多公里,所以现在一出站依然可以见到揽客去往越西县城的小巴车。

5620次列车跨过铁马大桥

铁马大桥位于乃托车站南端,为跨越牛日河河谷西岸的铁马湾滑坡体所建,全长882.27米,被称为成昆线第三长桥。自观景平台以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建成,在此处观赏列车也变得越来越方便。

SS4货列通过乃托展线上层

乃托展线可以算是成昆展线群中高差最大的展线,位于白果站(成都端)与乃托站(昆明端)之间,展线三次跨越牛日河。乃托展线曾与乃托水泥厂的老东风以及乃托站昆明端的铁马大桥被并称为“越西三宝”,可如今也只剩下两宝了。由于时间紧迫,乃托展线的其余角度以及位于越西二号隧道成都端洞口的“凌云壁”均未能探访,此次旅途留下的遗憾只能于下次再度探访时弥补了。

5619次停靠乃托站一站台

乃托站的规模本就不大,作为一个四等车站,却有着2台4线的配置,如今位于第二条与第三条股道之间的站台早已被长期闲置。前一天在车站门口的招待所办理入住时,听老板娘说到招待所曾经的门口直接开在站台上,出门就可以直接乘车,可是后来因为安全问题被站方要求直接改在了站外(入住当天碰巧乃托站施工,稍好一点的房间全部被施工人员住满,于是“有幸”体验了一次最为破旧的单人间)

位于下普雄附近的烈士陵园

成昆铁路沿线分布有数十座为建设成昆铁路英勇牺牲的铁道兵烈士陵园,而这些烈士陵园最大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年久失修且无人管理。半个世纪以前,成昆铁路的建设者们在险峻的山谷中,不畏艰苦的生活条件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风枪钻爆,肩挑背扛,为早日修通成昆线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少数人甚至为修建铁路献出了生命。让人心寒的是,沿线的烈士陵园不仅无人管理,而且杂草丛生,破旧不堪,有的甚至遭到了少数人的恶意破坏;如今我们和平安康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如果连这些烈士陵园都都得不到妥善的保护,那我们就对不起先烈们的牺牲与奉献,我也希望成都铁路局可以重视这个问题。

5634次列车进入普雄站

诺大的普雄站站场

本次旅途的第四站是普雄站,普雄站是全线最大的三等站,可以说是仅次于峨眉,西昌,攀枝花三个二等站,独立的货场使其具有货运到发的功能,而且两趟慢车都会在此过夜,早在多年前还有多趟旅客列车在此停靠,因此普雄站内的调机会将两趟慢车的车底同本务机车一同推送到最旁边的股道,第二天开行5633次和5620次时,会继续沿用前一天5619次和5634次车底及本务;而如今只剩下了两对慢车,那样的景象也不会再有了。

第二天清晨,5633次驶离普雄站

原计划到达普雄后的第二天乘坐慢车前往上普雄拍摄,无奈睡过头赶不上慢车,只好沿线路步行前往;如今老线的封网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未来再想沿着线路徒步行走也不再容易(up主七月份再次乘车来到普雄,发现车站周围的护网已基本加装完成)

下行3+4货列途经上普雄站

下行3+4货列通过上普雄大桥

爬上山坡,穿过田地,经历重重困难,便找到了石拱桥的拍摄机位,上普雄大桥作为全线为数不多的石拱桥,也算是普雄附近的地标性建筑。上普雄大桥跨过牛日河的支流,将成昆铁路引向远方;这是一座九孔悬砌拱桥,采用悬砌法施工,拱圈预制块使用机械吊运拼装。上普雄大桥由原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三处进行施工,于1967年5月竣工,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56个年头,虽然悬砌法的施工工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已经基本没有使用了,但大桥做为历史的见证者却很好的保存下来并仍在使用中,为中国的桥梁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上行3+4货列通过上普雄大桥

本次旅途的最后一站是沙马拉达站,沙马拉达站位于喜德县,是成昆线上的一个四等小站,沙马拉达在彝语中意为“索玛花盛开的山谷”;沙马拉达站面朝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紧邻悬崖河谷,是成昆铁路上条件最艰苦的高山小站之一。车站往北就是成昆线第一长隧:沙马拉达隧道,其中成昆线的最高点就位于隧道中;隧道一段刻着“东方红”,另一段刻着“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沙马拉达隧道昆明端

本次旅途并未前往成都端拍摄,成都端的摄影作品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呈现。

俯瞰修建于山坡之上的沙马拉达站

5634次列车停靠于沙马拉达站

沙马拉达站于其他车站最大的不同就是慢车在此站办客时会停靠于中间的股道,乘客下车是需要穿过一条股道,甚至可以直接行走在靠近站台的股道。 完成了此次行程所有目的地的探访,便踏上了返程的列车。

清晨的普雄站

第二次驶过铁马大桥

苏雄站交汇双SS3货列

泉水河大桥

共和站交汇SS3货列

停靠于燕岗站的机车串

交汇K1057次

到达终点峨眉站之后,换乘返京的K818次,成昆之旅的第一阶段便正式结束。 (未完待续……)

2023 成昆纪行(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