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熊不骗中国人:真正的春天在这里!

2022-04-21 16:21 作者:pandapia熊猫乌托邦  | 我要投稿



说到春天,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是“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无边光景,是“几处早莺争暖树”的勃勃生机,还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淡淡愁思呢?


雅颂


身为“吃货”的大熊猫们想说:真正的春天,应该是立春过后的第一口新笋。


珍喜



对以竹为生的大熊猫来说,竹茎、竹叶都比不上鲜嫩可口的竹笋。


竹笋幼嫩、含水量高,比起竹茎和竹叶,竹笋在适口性方面胜出的不是一点半点。因此每到4-6月出笋盛期的时候,大熊猫们便以采食竹笋为主。

那个时候,秦岭以南五大山系栖息地里,回荡的应该都是熊猫吃笋的一片脆响吧……


左起绩笑、成风、成浪


这样统一的节奏,说明竹笋真的完美匹配了大熊猫的讲究和精致。不同的季节,各山系的大熊猫会选择不同品种的笋,而不同品种的笋中,它们也能吃出不同的喜好和标准。


美宝


一根完整的笋,它们不仅要仔细剥掉外层的笋皮,有些熊猫还会选择最嫩的部位。看它们这精挑细选的样子,说它们是顶级的美食家也不为过。


昭美


但凡事总是有例外,对于第一次吃笋的幼年大熊猫们来说,剥皮这项技能还没熟练掌握的时候,总会闹出不少笑话。


吃得一团乱麻、优雅不复,找不到正确打开方式就连笋带皮一起下肚。一顿“熊狠话不多”的操作足以看出,竹笋对大熊猫们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了。


成风


和叶


然而,如此吸引力的背后,也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自然神奇。



因为生竹笋含有氰化物,这几乎在大部分脊椎动物的体内都会产生致命毒素。

而据专家研究,大熊猫的肠道微生物可以轻松“解毒”。同样以竹为食的小熊猫,也有这样天然的优势。

可见“中国熊”吃竹,是800万年进化中由内而外的全方位适应。


二巧


那美食当前,人怎么办?

这难不倒我们中国人。

先人的经验,将竹笋加工至熟,能降低竹笋内的氰化物含量,就能享受大熊猫的同款快乐了。

由此,中国人也能快乐磕笋,并发展出千百年来的笋食文化……


和花



中国熊和中国人都爱食笋,要归功于中国大地上的竹。


图源:unsplash @Dagerotip George


中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认识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

居有竹,行有竹,诗词歌赋也爱竹。


郑板桥《竹石图》1756年作

竹笋就因其美味成为了中国竹文化在饮食领域的扩展和延伸……


中国人食笋,和熊猫一样,都爱那口“鲜”。

笋,是竹子初从土中长出的嫩芽,自古就有“竹萌”的趣称。雨水过后,春笋出土,鲜嫩时间短暂,稍不留神就容易错过最佳赏味期限。


所以与熊猫不同,人的每一口笋都是与时间的博弈,争分夺秒地留住唇齿间的春天,毕竟“食过春笋,方知春滋味”。



中国人吃笋吃得久了,自然研究出品味笋的众多方法。

东南西北,八大菜系,无论清炒、油焖、红烧、凉拌、炒肉、炖汤,更不用提白灼,都是对竹笋鲜美表达着最大的敬意。搭配其他食材,也都游刃有余。因此被称为“此蔬食中第一品也”。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食笋》中就写到,在早市上买到一束春笋,回家和饭一起煮熟,吃起来觉得十分美味,于是写下“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感叹如果每天都有春笋,那可能很快就不会想念肉味了。



相传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次次不忘笋。

据记载,乾隆第四次南巡,正遇杭州春笋季,乾隆便将春笋变着花样吃了个遍,什么春笋炖鸡、燕笋蒲菜炒肉、锅烧鸭丝水笋丝、春笋酒炖鸭……足以见得竹笋的吸引力。


乾隆南巡图 第八卷《驻跸杭州》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瓜果蔬菜图册》其一  清 恽寿平


当然,鲜味不等人,为留住美味,中国各地也会有不同的选择,比如腌制和干藏,这就有了大家熟悉的笋干,和因味道浓郁绵长而大名鼎鼎的酸笋,那也是十分惊艳的享受。


笋干
酸笋


所以,我们和大熊猫都一样讲究,只为这一口春天的美味。

无论神奇的大熊猫,还是智慧的中国人,对竹笋的偏爱,都是对春天的尊重。


左起绩笑、成浪、成风


 


笋,虽是美食,但也在历史文化中也衍生出了别的意味。

 

各地方言就处处见“笋”,大家觉笋实在太好,所以都用“笋”表“好”之意。

江苏话说“三亩竹园一棵笋”,意指家里独苗/独好,引申为“独一无二,难得”。

广东话就更绝了,“笋”同音“顺”,再加上美味至极,自然就有上佳、绝好、优质之意,“笋嘢”是好东西,“笋盘”是有利可图的好楼盘,“笋租”就是租金便宜超值……


园园


当然也不尽如此,想必四川的小伙伴小时候都害怕那道父母的“笋子炒肉”……


(其实大熊猫也怕)左起轮辉、昭美


除了方言,历史上也将笋比喻为出头的新人,就像从土里长出的新笋,终长成竹。


传说,唐太宗喜食竹笋,每当春笋上市,总要召集群臣吃笋,谓之“笋宴”。他就喜欢用笋来象征国家昌盛,用笋来比喻人才辈出,犹如“雨后春笋”。这样的意思也沿用至今。

这种“志存高远”的寓意还来源于竹笋一节一节的造型,引申出破土而出、节节高升的寓意。



近些年来,中国现代建筑竣工了诸多“笋”形地标,象征春笋一般节节攀升的无限生命力,也寓意着扎根于地的突破和无限生长。


中国四大笋形建筑,其中距离大熊猫最近的就是成都熊猫基地的笋形熊猫塔(右一)图源:GA环球建筑


由古至今,中国文化里的笋,就是这样的好意头。

无论生命的成长阶段,还是平地里起高楼,都是扎根、破土、努力向上,才有蒸蒸日上的可能。

当然,要说现在的网络热词“夺笋啊”仅仅是谐音梗,若从熊猫的角度来看,倒也能品出深意。

毕竟,面对笋这么好的东西,人最损至极,不就是“夺”走我手里的“笋”吗……


和花、艾玖


昨日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春季里春笋破土而出,谷雨正是吃笋的好时节。

那就和熊猫一起,不要错过这个春天,不要错过这个好意头~


和花


参考资料:

《大熊猫研究》胡锦矗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12

《谁最“笋”?中国四座“笋”形地标建筑》,GA环球建筑,2022 



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B站|抖音

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微信视频号|小红书

商务合作:pandapia@sina.com



本账号的原创内容(包括图片、文字、视频、产品形象等),著作权均归品牌“pandapia熊猫乌托邦”所有,仅供阅读传播,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其他目的。

中国熊不骗中国人:真正的春天在这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