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国家属性决定政治形式—第一节 阶级统治需要一定的政治形式
在阶级社会,阶级的统治关系决定国家的阶级属性;而一定的政治形式,又是由国家属性决定的。
虽然阶级属性相同的国家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政治形式,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同时,一个社会政治形式的确定,不仅取决于该社会阶级统治,而且还取决于该社会的民族特点。民族特点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社会文化,对政治形式有深刻的影响,从而使历史上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一种政治形式的而貌和性质,都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发生变化。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取得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政治形式。
第一节 阶级统治需要一定的政治形式
一、阶级统治通过一定的政治形式来实现
在阶级社会,经济上占主导和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要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和统治地位,从而对社会进行全面统治,而这一切是通过国家权力这一中介来实现的。恩格斯在考察了文明社会的阶级对立和国家起源后明确指出:“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1】在人类文明史上,任何阶级的统治都是借助国家权力而进行的,“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2】所以,“古代的国家首先是奴隶主用来镇压奴隶的国家,封建国家是贵族用来镇压农奴和依附农的机关,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8页。
【2】《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页。
现代的代议制的国家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工具”。【1】
掌握了国家统治机器的统治阶级,它的具体统治都是通过权力机构来进行的。列宁在分析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时指出:“地主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需要有一种机构来使大多数人受他们支配,服从他们的一定法规,这些法规基本上是为了一个目的—维持地主统治农奴制农民的权力。”【2】实际上,不仅地主阶级是这样,所有的统治阶级都是这样。这也就是说,一定的社会阶级为了实现有效的阶级统治,保护自身的利益,在取得国家政权之后,都要选择一定的形式去组织政权机关。不同的统治阶级有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统治阶级进行统治所选择的政权组织形式就是统治阶级所掌握国家的政体。
实际上,阶级统治的政权组织形式,即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同时也是一定国家的表现形式。所谓民主制国家和君主制国家,是不同的国家形式,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它们采用了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从各国政治发展史来看,统治阶级政治形式是极其复杂的,这主要体现在二方面:一是不同统治阶级对政治形式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二是同一统治阶级在不同国家统治时所选择的政治形式也是多样的。仅就后一种情况而言,这种情况在人类迈人第一种阶级社会形态时就已出现。列宁指出:“在奴隶占有制时期,在当时最先进、最文明、最开化的国家内,例如在完全建立于奴隶制之上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已经有各种不同的国家形式。那时已经有君主制和共和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区别。君主制是一人独裁的政权,共和制是一切政权机关都由选举产生;贵族制是很少一部分人的政权,民主制是人民的政权(民主一词按希腊文直译,意思是人民的政权)。这些区别都是在奴隶制时代产生的。”【3】列宁同时指出,不仅奴隶制国家有多种政治形式,而且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多种政治形式。
尽管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都有多种政治形式存在,但是基于同一阶级统治的不同政治形式的本质是一样的。这也就是说,不论是君主制,还是贵族制或民主制,它们在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本质是共同的。列宁在分析奴隶制国家多种政治形式的区别时指出:“虽然有这些区别,但奴隶占有制时代的国家,不论是君主制,还是贵族的或民主的共和制,都是奴隶占有制国家。”【4】至于封建制国家,列宁根据中世纪欧洲封建国家的特点指出:“在中世纪,农奴制占优势。当时的国家形式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8页。
【2】《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页。
【3】【4】《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9页。
不一样,也有君主制和共和制(虽然后者显得弱得多),但始终只有农奴主—地主才算是统治者。农奴制农民根本没有任何政治权利。”【1】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确立在现代文明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在代议制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因而显得更趋民主。但代议制仅仅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国家形式的共同特征,不同形式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都是资产阶级统治。“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2】由此可见,阶级的统治,可以有不同的统治形式,但这些不同形式的本质是共同的,都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不同的阶级统治形式,仅仅是阶级统治这一本质的不同表现。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对于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来说,统治的政治形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两方而因素:一是统治的目的;二是阶级的状况。
在阶级社会,任何阶级的统治,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维护自身的统治,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这也是阶级统治的首要目的。这一目的将决定统治阶级对统治的政治形式的选择。当统治阶级凭借自身的强大力量,完全依据自己的意志实现这一目的时,统治阶级对政治形式的选择,就能完全依据自己的内在意愿来进行选择。但当统治阶级必须通过必要的阶级斗争和妥协,才能实现这首要目的时,统治阶级就可能无法完全依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政治形式,这样,统治阶级的政治形式选择也将是一种阶级斗争和妥协的结果,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关于这一思想,列宁在分析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选择时有较好的说明。列宁说:“资产阶级过去和将来都是拥护君主政体的,因为君主制的各种机构采用更粗暴的军事手段来维护资本的利益,一切资本家和地主都认为这一点是更重要和“更合口味'的。但是,一旦“从下面来的'压力加强起来,资产阶级总是处处“迁就'共和国,只图维持自己在经济上的统治。”【3】列宁认为,资产阶级之所以选择“议会制”共和国,而不选择其他形式的共和国,其原因也在于资产阶级“只图维持自己在经济上的统治”。“资本家现在需要共和国,因为不这样就"对付不了'人民。但是他们需要的是“议会制'共和国,也就是要把民主局限为民主的选举,局限为有权把代表人民而又镇压人民(马克思的极中肯极正确的说法)的人派到议会中去。”【4】因此,“‘财富’的无限权力在民主共和制下之所以更可靠,是因为它不依赖资本主义的不好的政治外壳。
【1】《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6页。
【3】《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6页。
【4】《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3页。
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所以资本一掌握(通过帕尔钦斯基、切尔诺夫、策烈铁里之流)这个最好的外壳,就能十分巩固十分可靠地确立自己的权力,以致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无论人员、无论机构、无论政党的任何更换,都不会使这个权力动摇。”【1】在人类政治发展史上,任何统治阶级都与资产阶级一样,都是基于如何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来选择自身的“政治外壳”的。
各统治阶级对“政治外壳”的选择,从根本上讲,是受阶级利益和阶级统治的因素驱动的。但是当这种驱动化作统治阶级的具体选择时,绝大多数的统治阶级将不得不面临并考虑现实社会的阶级状况,因为,只有把阶级斗争或各冲突阶级利益,更好地纳人某种“秩序”的范围,社会才能相对稳定,政权才能相对巩固。这一问题从列宁对资产阶级政体选择的分析中,已多少有所体现。因此,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政体的选择,除要考虑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实现这一根本目的外,还要充分考虑与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的实现密切相关的社会阶级状况。社会阶级状况是影响统治阶级对不同政体选择的第二个因素。
社会阶级状况首先表现为社会阶级斗争的状况。在人类政治发展史上,任何一种政权组织形式的确立都与阶级斗争有关。由于一种政权组织形式要长期而稳定地持续下去,它就必须能够有效地把社会阶级的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并将它们的利益关系纳人一定的“秩序”,因此,这种政权组织形式,很少是由统治阶级单独意志决定的,它实际上是社会各阶级斗争和妥协的结果。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起来的君主立宪政体就是阶级斗争和妥协的产儿,因为,“'光荣革命'把地主、资本家这些谋利者同奥伦治的威廉三世一起推上了统治地位。”【2】因此,恩格斯在考察英国宪法时指出:“事实上,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是一般君主立宪政体的宪成,它是唯一的这样一个国家,在这个国家里,真正的贵族目前还尽可能地在人民意识较为充分发达的条件下维护着自身的地盘,因此,在大陆上人为地恢复起来的并艰难地支撑着的立法权的三位一体,在这个国家里却不折不扣地存在着。”【3】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形式的选择,是由阶级斗争的最终结果决定,所以,在阶级斗争还在激烈进行、统治阶级尚未完全确立最终统治时,试图成为统治阶级的阶级对政体的选择,往往会随着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里的每一次选择和变化,都是为了如何更好地加强统治,实现本阶级的全部利益。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和《1848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两本著作中,充分展现并分析了这种政治现
【1】《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91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80~681页。
象。从1848年的二月革命开始到1851年12月波拿巴复辟帝制,法国社会对政治形式要求随着充满戏剧性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也经历了一个戏剧化的过程。“社会共和国在二月革命开始的时候是作为一个词句、作为一个预言出现的。1848年六月事变时,它被窒死于巴黎无产阶级的血泊中,但是在戏剧的下几幕中,它又常常象幽灵似地出现。民主共和国登上了舞台。它在1849年6月13日和它那四散奔逃的小资产者一同消失了,但是它在逃走时却随身散发了自吹自擂的广告。议会制共和国同资产阶级一起占据了全部舞台,尽量扩展,但是1851年十二月二日事件在联合起来的保皇党人的“共和国万岁'的惊慌叫喊声中把它埋葬了。”【1】法国的历史以一种十分激烈的斗争形式证明了阶级统治的政权组织形式的选择,是一种斗争的结果。尽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作为斗争妥协的产物而形成,但在本质上也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一个社会的阶级斗争状况,往往与一个社会的阶级结构状况密切相关。社会阶级结构越复杂,阶级斗争也往往越激烈,这样,国家的政治形式也就容易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社会阶级结构还表现为不同阶级在社会中的力量对比关系。一个国家的政治形式的选择与不同阶级的势力格局及其关系密切相关。人们从英国的阶级妥协和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形成中多少可以看到这一点。有时候,一个社会的阶级结构,将对这个社会统治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的选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无疑是这方面的典型。恩格斯指出:“美国从一诞生起就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美国是由那些为了建立纯粹的资产阶级社会而从欧洲的封建制度下逃出来的小资产者和农民建立起来的。”【2】而在这一点上,欧洲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欧洲社会不管怎么样,它都将遇到“中世纪的废墟挡路”,而美国没有这一问题。因此,“资产阶级在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至少是不能长时期地—象中世纪的封建贵族那样独自掌握政权。·····资产阶级的长期统治,只有在美国那样一个从来没有过封建制度而且社会一开始就建立在资产阶级基础之上的国家中,才是可能的。”【3】美国独特的阶级状况,决定了美国社会能确立起最完善的现代国家,成为“世界上最民主的共和国之一”【4】,尽管这种民主是在资本统治下实现的。
总结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决定统治阶级对政治组织形式的选择中,统治的目的与社会阶级状况这两方面因素所产生的作用,并非各自独立的;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88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47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8页。
【4】《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4页。
系,因此,它们的作用是统一的。
二、经济形式是政治形式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注意政治形式与经济形式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政治形式,就是前面分析的国家政治形式,即政权组织形式或政体;而这里的经济形式则主要指经济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从人类劳动所引起的分工出发,探讨了在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所形成的不同所有制对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决定作用。他们先后考察了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这三种所有制下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并得出结论说:“由此可见;事情是这样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社会结构和国家经常是从一定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1】后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这在1845至1846年间提出的观点表达得更加明确:“从直接生产者身上榨取无酬剩余劳动的独特经济形式,决定着统治和从属关系,这种关系是直接从生产本身产生的,而又对生产发生决定性的反作用。但是,这种由生产关系本身产生的经济制度的全部结构,以及它的独特的政治结构,都是建立在上述的经济形式上的。任何时候,我们总是要在生产条件的所有者同直接生产者的直接关系—这种关系的任何形式总是自然地同劳动方式和劳动社会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当中,为整个社会结构,从而也为主权和依附关系的政治形式,总之,为任何当时的独特的国家形式,找出最深的秘密,找出隐蔽的基础。”【2】这里,马克思不仅指明了任何政治形式都以一定的经济形式为基础的这一客观现实,而且也指明研究政治形式的基本途径,即从一定的经济形式或生产关系出发,去说明各种不同的政治形式。
恩格斯正是从经济形式出发,去说明各种政治形式的。他在反对用暴力来说明各种国家形式时指出:在阶级社会,由于国家的存在,暴力为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用暴力来说明社会形式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因此,各种不同的社会形式和政治形式不应该用始终一样的暴力来说明,而必须用被施加暴力的东西,被掠夺的东西来说明,—用那个时代的产品和生产力以及从它们自身中产生的它们的分配来说明。这样就会发现,东方的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9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891—892页。
专制制度是基于公有制,古代共和国基于也从事农业的城市,罗马帝国基于大庄园,封建制度基于乡村对城市的统治(这种统治是有它自己的物质基础的),如此等等。”【1】基于同样的方法,恩格斯分析了代议制之所以能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基础,是因为“代议制是以资产阶级在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承认自由竞争为基础的”【2】。自由竞争,不仅表明“资本将成为决定性的力量”,而且,也随之表明“资本家、资产者也将是社会上的第一阶级”。这样,法律上承认自由竞争的代议制的确立,不仅保护资本的统治,而且也保证了资产阶级实现政治统治的基础。因此,代议制是基于资本的统治。鉴于此,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统治形式,实际上都不过是资本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在有这种形式的地方,资本用这种方式表现它的力量,在有另一种形式的地方,资本就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它的力量,但实质上政权总是操在资本手里,不管权利有没有资格的限制,不管是不是民主共和国,反正都是一样”。【3】恩格斯和列宁对一些政治形式的经济分析表明,当人们从经济形式出发去说明政治形式时,不仅能找出政治形式的经济基础,而且能揭示出政治形式的真正本质。
以一定经济形式为基础的政治形式将随着经济形式的变化而变化。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当社会生存的物质条件发展到迫切需要变革它的官方政治形式的时候,旧政权的整个面貌就发生变化。”【4】马克思用欧洲君主专制的历史来说明这一问题。马克思认为,尽管君主专制“从前保护过工商业,同时以此鼓励过资产阶级上升,并且还曾经把工商业看做使国家富强、使自己显赫的必要条件”【5】,可是当大工业的发展使君主专制到处都成了工商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时,它就不得不被君主立宪制或议会共和制所代替。在马克思看来,政治形式随经济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并不仅仅表现为在经济形式更替过程中一种政治形式代替另一种政治形式。这是政治形式的全部质变。实际上,它还存在另一种变化形式,即在一定经济形式下,随着占有者和生产者之间对立程度的变化,政治形式的性质的表现形式与程度也会发生变化。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分析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如何走向反动时指出:“现代工业的进步促使资本和劳动之间的阶级对立更为发展、扩大和深化,国家政权也就随着愈益具有资本压迫劳动的全国政权的性质,具有为进行社会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681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5页。
【3】《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4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0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1页。
奴役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力量的性质,具有阶级统治机器的性质。在每次标志着阶级斗争的一定进步的革命以后,国家政权的纯粹压迫性质就愈益公开地显露出来。”【1】政治形式的这种变化表明,一种政治形式形成后,它的性质的表现形式与程度并非确定不变,它随时都将随着经济形式的变化,即随着生产条件的所有者同直接生产者之间对立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对立关系越是激烈,表现得越是明显,那么,政治形式的性质也就表现得越彻底,越全面;相反,如果这种对立关系比较缓和,那么政治形式的性质也就表现得比较形式化。
以经济形式为基础的政治形式,必然决定于经济形式,但政治形式并非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在一定条件下,它对经济形式具有反作用。马克思主义一向以这种辩证的眼光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185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上对法国的基佐先生所作的批判,正是基于对政治形式和经济形式辩证关系的认识。基佐认为,随着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英国的历史就终止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事实正好相反。“其实,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凡是基佐先生认为充满平静安宁、田园诗意的地方,实际上正在展开极为尖锐的冲突和极为深刻的变革。在君主立宪制下,手工工场才第一次发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以致后来让位给大工业、蒸汽机和大工厂。居民中的许多阶级消亡了,代之而起的是具有新的生产条件和新的要求的新阶级。一个新的更强大的资产阶级诞生了;······”【2】因此,政治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形式的反作用是十分有力的。一种新的政治形式的确立,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同样,当旧的政治形式顽固地存在着时,这种政治形式也就成了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巨大阻碍力量。
在一般情况下,政治形式对经济形式的反作用,主要体现为政治形式服务于经济形式。由于经济统治是政治统治的基础,所以对于任何统治阶级的统治来说,首先也是最主要的是经济统治,其次才是政治统治。统治阶级对政治统治形式的选择是围绕着经济统治进行的。正是在这意义上,列宁认为,“对于资产阶级来说,经济上的统治高于一切,至于政治上的统治形式,那是极不重要的事情。资产阶级即使在共和国的条件下也可以维持统治,资产阶级的统治在共和国的条件下甚至更加牢固,因为这种制度不会使政府的成分或执政党的成分和结构发生任何触犯资产阶级的变化。”【3】当一种政治形式完全服务于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51—252页。
【3】《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6页。
一定的经济形式时,这种政治形式在保证了这种经济形式的存在与发展的同时,也就保证了统治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全面统治,并成为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有效工具。恩格斯所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就是资本主义生意人的共和国”【1】的断语,深刻揭示了完全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真正实质。任何政治形式都将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形式,当一种政治形式无法提供这种服务时,它就将可能被一种新的政治形式所取代。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