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践作业评价形式与机制的探讨
各位同学,各位达瓦里氏,这里是范助教,咱们在第1次课的时候,有谈到过本学期实践作业撰写的大致安排,按照我所在教研室的通知,需要尽快尽早地结合班级情况和授课风格加以安排。之所以我们没有在第1次课就把这个事完全定下来,主要还是想更多地征求大家的意见,希望以一种民主的形式,既满足需求侧、又匹配供给侧要求地确定实践作业在本学期课程中的权重,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咱们的教学效果。
A关于实践作业撰写和评选的通知
首先,咱们先尝试着一条一条地对通知中所建议的实践作业撰写与评选规范,进行解读。
规范中的第1条建议是,“以5~8人的规模进行自由组队,并开展选题、调研、论证、撰写、展示等相关工作”。
面向这条建议,我们需要探讨的是5~8人的组队规模,能否匹配大家的协作习惯,是否需要扩大组队规模的可选范围,比如扩大到3~10人或4~9人。同时我们还需要探讨,是否将实际组队规模与建议组队规模的匹配程度纳入评选标准中,比如实际组队规模匹配建议组队规模的团队加5%的总评分,不匹配的团队则不加分。
需要大家参与投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第2条建议是,实践作业的选题需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自行决定具体题目,各小组确定的选题经任课教师审核后,便可进行调研实践。这里我们需要探讨的是需不需要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宏观选题进行再次细化,由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宏大选题是明确存在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精神物质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五大指向的,如果进行面向这五大指向的细化要求,正面意义在于会方便大家进行概念破题和要素分解,并确保实践作业不会跑题;负面意义在于有可能会限制一些天马行空的创新。
所以也希望通过投票来了解大家的真实意愿。
第3条建议指出实践方式可以多样化,但也明确给出两种常规的实践调研方法,那就是实地调研和问卷调研。不知道这两种基础性的调研方式能否让大家轻松愉快有效地完成实践作业;据我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述史调研和网络民族志调研逐渐热门,能够更生动地弥补实地调研和问卷调研的一些不足,同时也更适合社恐人群开展调研。但这两种调研方法也对调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调研者具备更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能力,同时也可能导致课程作业出现新的内卷。
如果大家愿意尝试类似的非传统调研形式,还请大家参与投票,咱们本学期一共有接近500位同学共同参与本门课程的探讨与学习,如果有超过2/5的同学认为应该加入口述史调研和网络民族志调研,那我们就将其列入可选调研形式之中。
第4条建议强调最终实践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并需要匹配一份不短于10分钟的汇报PPT。这条建议是为我们的实践报告突出重围、参加校级评选而设置的;由于经过优中选优、脱颖而出的实践报告会提交参与全校范围内的评比,并有可能获得奖金和证书奖励,而我们会默认每个小组都具备脱颖而出的潜力,所以将字数和汇报时间都作出了规定。
但这条建议也存在设置实践作业的最低时间投入门槛,引导大家参与竞争与平比的潜在指向。一般来说,同学们在这种引导下会觉得既然都做了3000字以上的实践报告,投入了较高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就会期望获得更多的回报,于是干脆再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而实践作业的评选,本身又是在进行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当大家都投入较高成本,并期望获得更多回报的时候,内卷的土壤就已经基本生成。更何况,脱颖而出的小组,还会获得校级获奖证书的奖励,这自然会进一步增加本次实践作业的排他性和内卷性。
这些要素,显然会大幅度增加同学们在本门课程中所投入和消耗的时间与精力,对于一些课业压力较重的同学而言,或许并不那么匹配本门课程的教学宗旨,进而影响这些同学对于课程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所以,希望听到大家的真实意见,我们是执行实践报告不低于3000字并需要匹配不短于10分钟汇报PPT的规定,还是将实践报告规定字数缩减到2000字并依据同学们自身意愿决定是否匹配PPT。
最终方案由大家的投票决定。
第5条建议依据全校在第16周进行最终评选汇的安排,将本门课程的评选汇报时间定在第14周,并要求任课老师在这之前完成每个班级实践作业的评选。
这里存在两种可选方案,其中一种是在第12周的时候预备1~2周的课程时间,让大家进行集中汇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大家可以在统一赛道和平台上进行公平展示。另一种方案是在每一周的课程时间上抽出10~20分钟,让已经完成实践作业的小组优先展示,并给予优先展示小组一定的评分加成,比如我们将 Deadline确定在第12周,那么汇报每提前一周能够获得5%的评分加成,这种方案的好处在于弱化汇报现场的竞争氛围,同时更方便大家灵活安排汇报时间。
这两种方案各有优劣,需要依据同学们的投票结果来做出取舍,当然,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可行性方案,也可以在评论区中进行讨论。
最后我们还需要强调。由于在本门课程设置中,实践作业直接对应一个学分,所以优秀实践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大家提高拿到奖状和奖励的可能,而且还是课程平时分的重要赋分依据,所以我们所做的这些讨论和投票的结果,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大家的最终成绩,影响到本门课程最终成绩的贫富差异程度,是维护和保障自身权益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