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十字街头 | “蓬宿区”还是“篷宿区”?

2023-07-25 13:24 作者:咬文嚼字杂志社  | 我要投稿

◎孟凡玲

 在公园健步走,发现跑道一侧赫然立着一块标志牌,“应急蓬宿区”十分醒目。绕跑道一圈后,又发现不同方位也立着同样的标志牌。显然,“蓬宿区”中的“蓬”错了,应是“篷”。

蓬,是个形声字,从艸(草),逢声,本指一种草名。《说文解字》:“蓬,蒿也。”蓬草干枯后,草球遇风飞旋,也叫飞蓬。引申有蓬松、散乱、旺盛之义。也可作量词,用于枝叶茂盛的花草或浓密的头发,如一蓬乱发。

篷,也是个形声字,从竹,逢声,本指张盖在车船等上面用以遮蔽日光、风、雨的设备,通常用竹篾、苇席、帆布等做成。如船篷、篷车、帐篷。后“篷”也可指称船帆或船只。

“应急篷宿区”,就是在地震、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于公园、广场等空旷之处,搭建帐篷以临时遮蔽风雨保障生命安全的区域。“篷宿”即搭帐篷宿营。标志牌上对应的英文“Tents”,就是帐篷的意思。古汉语中,“蓬”也可通“篷”,但是,如今两者已有明确的分工,不能混为一谈。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2年第10期《十字街头》栏目。《十字街头》栏目欢迎投稿,投稿可发送至邮箱:yaowenjiaozi2@163.com。)


十字街头 | “蓬宿区”还是“篷宿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