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膝关节疼痛,肌肉轻度萎缩:中医温阳通络治愈。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的增高, 膝

2022-05-11 09:18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膝关节疼痛,肌肉轻度萎缩:中医温阳通络治愈。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的增高, 膝痹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膝痹病发病率高达 8.3%  。膝痹病, 现代医学称为膝关节骨关节炎,2007 年版 《中国骨关 节炎诊治指南》指出骨关节炎以中老年人多见, 女性 多于男性。60 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 50%, 75 岁的人群则达 80%, 该病的致残率可高达 53% 膝痹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 (单侧或双侧)疼痛、 麻木、 酸 胀、 关节僵硬, 重者站立及行走等活动功能障碍 , 病 理特征一方面关节软骨变薄或消失, 另一方面骨质增 生、 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肿胀 。现代医学所指的膝关 节骨关节炎属 “鹤膝风” “历节病” “骨痹” “痛痹” “瘀 血痹” 等范畴, 2010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路径中称之为 “膝痹病” 。

病因病机

痹者在病机为经络痹阻, 气血失和, 或因风寒湿 热, 或因痰瘀等, 其症在肢体表现为疼痛、 麻木, 活动受限 。

1 正气亏虚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肝肾亏虚 曹日隆教授认为膝关节乃胫股之枢 纽, 机关之室, 诸筋之会, 多气多血之节。年老体弱, 肝肾亏虚, 气血失荣, 肝亏则筋弛, 肾虚则骨疏, 肝肾 亏虚则精血不充, 易于外感风寒湿邪, 外邪痹阻脉络,

营卫失调, 气血亏虚 营气循血脉流注于全身, 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都需营气的滋养, 若营气亏少, 则 四肢关节失养。卫气由水谷精气化生, 运行于脉外, 具有防御外邪、 温养全身的功能。人体气血不足, 筋 脉骨骼失于濡养, 容易导致痹证的发生。另一方面素 体阴血不足, 经络蓄热, 则是风寒湿邪入侵发病及病 邪从化的内在原因。营卫失调, 气血亏虚则腠理不密, 风寒湿邪易乘虚而入, 致使气血运行受阻, 关节痹痛。

脾胃虚损 脾位于中焦, 能运化食物和水液、 统 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 可将水谷精微和水液上 输于心肺等脏, 以营养全身。脾虚则运化水液功能减 退造成水湿不化, 湿聚成痰, 痰饮停留, 侵犯四肢关 节, 关节部位出现重着、 晨僵、 疼痛甚至肿胀等病症。 脾胃虚损则气血生化障碍、 卫外不固、 血虚筋肉失养  。另外脾在体合肉、 主四肢, 若脾病则易导致 KOA 的发生。正如 《黄帝内经》 曰 “脾病, 四肢不得禀水谷 气, 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 故不用焉” 。

六淫、 瘀血痰浊及劳损是发病的诱因

风寒湿邪侵袭。寒湿为阴邪, 寒 邪凝滞、 收引, 湿邪重浊黏滞, 易阻遏气机, 趋下易侵袭阴位, 风寒湿三气合并致病则易形成痹病。肾气在 冬季充实, 而寒气是冬季主气, 冬季易于被风寒湿气 侵袭, 入里则损伤肾气, 累及骨与关节, 三邪长期侵袭 则关节疼痛变形, 活动受限,形成膝痹病。

瘀血痰浊痹阻经络。瘀血是体内血液停积而形 成的病理产物, 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 理产物,两者均为阴邪, 有形之邪, 易于阻滞气血运 行, 可下注足膝, 血行不畅, 脉络不通, 则出现肿痛、 痰 瘀互结为膝痹病的发病关键和主要致病因素 [8] 。 劳损及外伤致病 长时间劳损或姿势不正确的 操作, 使肢体某部位之筋骨受到持续或反复多次的慢 性牵拉、摩擦等,均可使筋骨持续受外力积累损伤, 膝部的长期劳损及扭挫等外伤致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 《正体类要》 “肢体损于外,气血伤于内” , 气血运 行不畅则气机阻滞, 气滞则血瘀, 局部肿痛, 若迁延不愈, 久则亏损肝肾, 脉络失和, 渐成痹证。


膝关节疼痛,肌肉轻度萎缩:中医温阳通络治愈。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的增高, 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