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导师介绍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2021-01-12 09:06 作者:中传考研de核桃  | 我要投稿


注:本文整理于学院官网,仅供参考,最终导师名单以官方通知为准。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科研的院校之一,是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依托于中国传媒大学深厚的国内外影响力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综合性学科背景,在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科研方面现已形成跨学科、跨媒体、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整体特色与优势。


导师介绍


艾胜英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动画系主任。主持参与多届《禁毒教育高校公益联盟禁毒微艺术创作推广计划》活动,并作为《国家艺术基金漫画创作与新媒体应用研修班》核心成员及主讲老师参与该项目。

出版著作:

①《数字动画合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

②《动画数字合成与特效》,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年11月


近年论文:

①2018年电视动画年度创作与思考,《当代电视》,2019年第3期

②探寻中国精神在动画中的书写之路,《当代电影》,2018年第8期

③论二维动画中大幅度运动镜头内的三维技术应用,《当代动画》,2018年第2期

④动漫IP电影的“共情”作用研究,《现代传播》,2017年第9期


刘书亮



动画艺术学硕士生导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博导组成员。动画领域垂直媒体动画学术趴(babblers)创始人,积极参与推动动画学术研究在大众视野内的传播。任四川动漫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任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CIAFF)兼职学术顾问。2018年入选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项目。


主要研究领域:动画美学、视听语言、动画的新媒体传播、虚拟现实美学。


近年论文:

①论二次元文化的概念流变及其文化消费特征,《现代传播》,2020年第8期

②当动画遇见“新媒体”——兼论新媒体的概念与三种媒介范型,《工业工程设计》,2020年第2期

③动画在口述历史影像化呈现中的应用,《工业工程设计》,2020年第2期

④动画与数字游戏美术设定集出版探析,《现代出版》,2019年第6期

⑤论数字游戏中的指示符号及其视觉与交互引导作用——基于皮尔斯符号体系,《当代动画》,2019年第4期

⑥抖音、《秘密花园》与KTV:论文化工业的“文本狩猎场”,《现代传播》,2019年第7期

⑦帧作为动画的时间材料——兼论对中国动画“美术性”的再思考,《当代电影》,2018年第8期

⑧视觉艺术与大众媒介领域的动画学转向,《当代动画》,2018年第1期

⑨从造型工具到叙事要素——论动画中的材料,《中国电视》,2017年第2期


高薇华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SIGGRAPH教育委员会亚洲代表,动画制片人、策划人、导演。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获得管理信息系统学士学位、传播学硕士学位和艺术学博士。

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动画和动画传播研究。

现主讲《MAYA三维动画》、《数字特效与合成技术》等课程。


教育部科研项目“动画研究——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国家广电总局科研项目“数字时代影视特技研究”课题负责人。


2001至2003年间,策划并创作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整体包装、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诸多栏目包装。

2002年成功地参与策划组织“新锐之光—国际动画教育研讨会”和“2003国际品牌识别与视觉艺术大会”等大型国际交流活动。


2004年赴日本朝日电视台研修CG技术。


2000年开始参与创办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从事动画教学、创作与研究至今。

担任52集大型国学经典电视动画系列片《淮南子传奇》制片人、总导演,担任动画电影《我的师父姜子牙》制片人、导演。


荣获2012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动画创作人才一等奖”。


近年论文:

①真实的非真实:VR影像创造视觉奇观的审美表征,《西北美术》,2019年第4期

②中国动画的美学探索,《当代动画》,2019年第3期

③“图案”之美——《凯尔经的秘密》动画造型研究,《当代动画》,2019年第1期

④叙事类VR短片的叙事策略研究,《当代电影》,2018年第12期


佟婷



从事专业及专长:动画理论,动画项目策划、剧本写作,电视节目策划和制作、动画产业规划与研究。


著有《动画剧作》《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动画美学概论》等专著,发表多篇理论文章。负责策划、创作多部动画影视剧。


承担亚洲传媒项目《中日韩动画艺术比较》、高校重点培育项目《动画艺术话语体系的美学研究》等课题。


担任中央电视台古典动画片《淮南子传奇》的策划和剧本统筹工作,该片于2012年5月在央视播出,获得了2011年首届国家动漫精品工程动漫创意奖,2011年度少儿精品专项扶持基金优秀国产动画片一等奖,2011年度中国动画学会美猴奖动画系列连续片大奖。


曾任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大风车》和《动漫梦工厂》等多个栏目的策划和撰稿。


现任《中国动画年鉴》副主编,撰写了中国新媒体动漫产业报告、中国电视动画收视报告、中国动漫衍生品产业报告等多篇行业报告。


曾在《现代传播》《中国出版》《当代电影》等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多篇理论文章。


曾拍摄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成项目中原生态民歌的专题片,并担任2009年9月国家大剧院文艺演出《盛世乐章》的总撰稿,演出受到文化部好评。


近年论文:

①2020年国产动画“走出去”前瞻,《对外传播》,2020年第1期

②中国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研究报告,《当代动画》,2019年第4期

③从体验性角度浅析全息技术与非物质文化结合的意义,《电视研究》,2015年第8期

④全息技术助力下的非遗文化保护模式初探,《文化月刊》,2015年第20期

⑤全息技术在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企业经济》,2015年第3期

⑥全媒体出版环境下全息影像互动技术的应用展望,《中国出版》,2015年第3期


洪汎



北京电影学院影视编导实践与理论硕士毕业。洪汎老师曾为凤凰卫视创意和编导了动画与实拍结合的MTV“天堂乐队”之《幸福的花儿》,该片连续九周进入凤凰卫视中国歌曲排行榜前三名。

在中央电视台四套担任《香港沧桑》《欢聚一堂》《中华艺苑》《中国文艺》等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


在CCTV——6《音乐之声》栏目编导、部分节目责编。

担任BTV《联想环球影视》栏目的编导、记者和撰稿。

担任CCTV——6《世界电影之旅》节目的编导和撰稿。

为美国五洲电视台编导了反映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专题片《开放中国》。

编剧和导演了故事短片《现代人的现代爱情》《看车人》《盲点》等。


近年论文:

①论动画对实拍电影的“出位之思”,《工业工程设计》,2020年第2期

②哥特类型片的黑暗与温暖,《中国电视(动画)》,2014年第8期


王可越



设计艺术学博士,美国波士顿艾默生学院访问学者。具有八年创意课程教授经验,超过十年大型广告公司、媒体、泛娱乐产业服务、管理经验。


主讲课程:设计思维、动画艺术理论。

研究领域:传媒艺术、动画传播、创新方法。


著有《设计思维创新导引》《创新化生存》,译有《创意风暴》等。


近年论文:

①一种创造性的破坏美学:传媒艺术“混流”论,《现代传播》,2019年第4期

②日本动画跨文化初探——以其在欧美的传播为例,《当代电影》,2017年第6期

③跨文化影响与中国动画,《中国电视》,2016年第2期

④艺术的传媒化:当代媒介与艺术的共生,《现代传播》,2016年第1期

⑤中国独立动画:混杂化形态与全球化想象,《电影艺术》,2014年第6期

⑥跨文化动画与动画跨文化性——文化、美学与产业的多维度探讨,《现代传播》,2014年第7期


张启忠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节目制作。


主攻方向:电影史论、动画电影史论。


近年论文:

①神秘性与神性:论动画角色“通灵”设计的神话思维,《现代传播》,2019年第8期

②国产动画创作的误区与调试,《教育传媒研究》,2019年第3期

③童真的透视与童趣的记录——德国KIKA少儿频道介绍,《中国电视》,2019年第4期

④解放区动画电影发展历史考,《当代动画》,2018年第2期

⑤佛教动画兴盛的文化透视,《法音》,2018年第2期

⑥拟境、净化与救度——当代佛教动画传播的悖论,《当代电影》,2017年第6期


廖祥忠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动画及新媒体教育专家。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创始人,主持创建了我国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及硕士、博士培养点。兼任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分会理事长;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兼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国家扶持动漫产业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与未来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广播电视“星光奖”评委、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评委、中国动画“美猴奖”评委、第1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动画国际评委会主席。


著有专著《数字艺术论》(上、下)、《数字媒体艺术导论》等。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多篇数字艺术、动漫相关领域学术论文。


近年论文:

①从媒体融合到融合媒体:电视人的抉择与进路,《现代传播》,2020年第1期

②虚拟现实影像创作中的视听语言创新性研究,《中国电视》,2019年第9期

③论“动画+”作为社会表达的重要方式,《当代电影》,2019年第4期


贾秀清



主要研究:电视艺术美学、数字媒体艺术美学、动画美学。


主要论著:

《纪录与诠释:电视艺术美学本质》

《21世纪电视文化生存》

《颠覆与重构:数字媒体艺术美学本质》


科研项目:

《经济全球化、文化本土化与中国电视传媒》,教育部重点人文基地科研项目

《影视互动艺术研究》 教育部211科研项目

《中国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教改项目


获奖项目:

电视连续剧《江隆基》,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纪录片《留住美丽》,全国对外宣传节目“彩虹奖”二等奖

专著《纪录与诠释:电视艺术美学本质》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科研项目一等奖

论文《关于电视文化身份的多维度审视》首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一等奖

论文《中国电视文化生态环境刍议》第二届中国电视艺术金鹰奖一等奖

论文《冷思数字艺术建构》2005年首届中国动漫大会CGCN论坛二等奖


近年论文:

①中国电视金鹰奖动画类获奖作品综论,《当代电视》,2020年第10期

②论工业化进程中国产电影审美价值体系的构建基础,《现代传播》,2020年第6期

③中国动画角色造型民族特色研究及文化反思,《西北美术》,2020年第1期

④ScreenX电影观念及其创作流程探究,《当代电影》,2020年第1期

⑤虚拟现实影像的视觉引导与视线交互研究,《当代动画》,2019年第4期

⑥“中国学派”的发展历程及现实新构,《当代动画》,2018年第2期


吕欣


博士,教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与未来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特聘专家,微软MCSE网络系统认证工程师,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网络科技与智能媒体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全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主要从事互联网产品设计与开发、网络传播等相关研究,曾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主讲教师、亚洲青年动漫与数字艺术大赛最佳数字创意奖等奖项,入选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


孙国玉



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Unity价值专家,江苏省镇长团专家成员,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网络科技与智能媒体设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自然交互与虚拟现实技术及创作。


论文:一个基于VR的舞蹈训练系统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5期


江逐浪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学院先后开设美学、文化学与艺术创作相关十几门课程;长期在中央及其他一些省级媒体从事节目策划工作,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媒体从业经验;近年来在多家中央及省市媒体和网络平台担任文化评论人或主讲人。


出版《“真相”与“造像”——电视真实再现探密》《希腊神话与西方艺术》等。


论文:

①戏聚校园:用戏曲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教育传媒研究》,2020年第6期

②探析VR作品对电影中隐含作者的影响,《当代电影》,2016年第12期

③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英雄原型在当代影视剧中的转化,《现代传播》,2016年第8期

④影像叙事语言对当代文学叙事语言的转换困顿,《现代传播》,2015年第12期


黄石



副教授,中国首位游戏设计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责任专家,HCII国际人机交互大会理事,纽约Parsons设计学院访问学者兼教师。曾任迪士尼《玩具总动员3》游戏策划,获吴冠中科学与艺术创新大奖,HCII国际人机交互大会最佳论文奖等奖项。


近年论文:

①面向水彩模拟的非真实感渲染研究进展,《电子制作》,2020年Z2期

②跨媒介叙事:游戏改编电影创作探析,《视听》,2020年第2期

③论游戏的核心艺术评价标准,《工业工程设计》,2020年第1期

④论游戏改编电影的类型与市场定位,《传播力研究》,2020年第2期

⑤非效率性交互:基于游戏化的体验设计,《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年第11期

⑥传统电影语言在VR电影中的新运用,《当代电影》,2019年第10期

⑦从游戏走向艺术——论独立游戏的艺术语言与视觉风格,《装饰》,2017年第4期


韩红雷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首批UVP专家(UnityValuableProfessional),ALP(Unity官方授权认证课程)中国地区首位合作教师。获中国传媒大学工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博士学位。曾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艺术类特殊人才项目”资助,前往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atCharlotte(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进行访问学者合作研究和教学。


曾出版《游戏引擎原理及应用》《游戏开发程序设计基础》教材。


主要研究方向为游戏开发技术、虚拟现实、计算机图形学等。


(本文整理于中传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官网、知网等)


导师介绍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