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2023-04-26 15:33 作者:这青苔碧瓦堆  | 我要投稿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译文:

南方有上好的鱼,成群在水中遨游。君子有那美酒,嘉宾宴然和乐。

南方有上好的鱼,结对在水中优游。君子有那美酒,嘉宾宴然欢悦。

南方有下弯的树,甘瓠缠绕在上面。君子有那美酒,嘉宾宴然安怡。

翩翩飞舞的鹁鸪,成群来到这里。君子有那美酒,嘉宾宴然劝请。

拓展:

  1. 《毛诗序》提出“宴乐招贤”说,认为本诗表达的是“太平之君子至诚,乐与贤者共之也”。
  2. 《齐诗》及方玉润《诗经原始》皆赞同此说。
  • 烝然:众多貌,一说时久。
  • 罩罩:鱼游貌。
  • 式:语气助词,无实义。
  • 汕汕:鱼游水貌。
  • 衎:和乐,愉快。
  • 樛木:向下弯曲的树木。
  • 甘瓠:瓠的一种,味甘可食。
  • 纍:攀附,缠绕。
  • 绥:安抚,使安和。
  • 鵻:鸟名,又名鹁鸠、鹁鸪,天将雨或初晴时常在树上鸣叫。
  • 思:语尾助词,无实义,后同。
  • 又思:又,通“侑”,劝酒,一说再。思,一说思怀。






译文:

南山上长着莎草,北山上长着藜草。安然和乐的君子,是国家的基石。安然和乐的君子,愿你万寿无穷。

南山上长着桑树,北山上长着杨树。安然和乐的君子,是国家的荣光。安然和乐的君子,愿你万寿无疆。

南山上长着杞树,北山上长着李树。安然和乐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安然和乐的君子,愿你美名永传。

南山上长着山樗,北山上长着檍树。安然和乐的君子,何不安享长寿?安然和乐的君子,愿你美名隆盛。

南山上长着枳枸,北山上长着楸树。安然和乐的君子,何不得享年高?安然和乐的君子,养育你的后代。

拓展:

  1. 《毛诗序》言本诗主旨为“乐得贤也”,所谓“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对于这个观点,古今学者几无异辞。
  • 台:通“薹”,莎草,又名蓑衣草,可制蓑衣。一说艾蒿。
  • 莱:藜草,一年生草本植物,为常见野菜。
  • 栲:树木名,又称山樗。
  • 杻:又称檍树,叶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
  • 遐不眉寿:遐,何,一说远。眉寿,长寿。
  • 枸:又名枳椇、拐枣、金钩子等,落叶乔木,夏开绿白小花,果实可食。
  • 楰:一种楸树,又名鼠梓。
  • 黄耇:年老。黄,黄发。
  • 保艾:养育。艾,养。






译文:

艾蒿长得高又长,露珠滴滴流落下。既已见到那君子,我的心怀终吐露。燕然欢笑又说话,因此安乐又和悦。

艾蒿长得高又长,露珠很多落下来。既已见到那君子,承受恩宠享荣光。他的品德无差池,寿命长久无穷尽。

艾蒿长得高又长,露水繁多滴落下。既已见到那君子,十分安适而和乐。兄弟和顺又亲睦,德美寿长又快乐。

艾蒿长得高又长,露水浓重滴落下。既已见到那君子,络头饰物向下垂。车上铃铛声和谐,万福同归齐会聚。

拓展:

  1. 《蓼萧》一诗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赞颂天子之恩德“泽及四海也”。
  2. 朱熹《诗序辨说》则提出“诸侯朝于天子,天子与之燕,以示慈惠,故歌此诗”。
  3. 部分近现代学者认为此是诸侯歌颂天子之诗。
  • 蓼:形容植物高大。
  • 萧:即艾蒿。
  • 零露:滴落露水。
  • 湑:显出,露出。一说叶上水珠貌。
  • 写:倾吐,抒发。
  • 誉处:安乐和悦。誉,通“豫”。
  • 瀼瀼:形容露水很多。
  • 龙:通“宠”,恩宠。
  • 爽:差错。
  • 泥泥:露水浓重貌。
  • 孔燕岂弟:孔燕,十分安乐闲适。岂弟,同“恺悌”,和乐平易。
  • 令德寿岂:令德,美德。寿岂,长寿而快乐,岂通“恺”。
  • 鞗革冲冲:鞗革,马络头的下垂装饰。冲冲,饰物下垂貌,一说涌摇貌。
  • 和鸾雍雍: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撗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鸾”。雍雍,声音和谐。





译文:

露水浓重又繁多,不见太阳不干燥。安乐和悦是夜饮,不喝醉酒就不归。

露水浓重又繁多,在那丰茂草丛中。安乐和悦是夜饮,宗室宴酒得成礼。

露水浓重又繁多,在那杞棘树木间。英明信诚之君子,无不具备诸美德。

梧桐以及山桐子,果实累累极繁多。和乐平易之君子,无不具足严威仪。

拓展:

  1. 《毛诗序》云此诗主题为:“天子燕诸侯也。”
  2. 左传·文公四年》也交代此诗创作背景说:“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
  • 湛湛:露水浓重貌。
  • 晞:干燥,晒干。
  • 厌厌:安乐和悦貌。
  • 在宗载考:宗,宗室,一说宗庙。载,语气助词,无实义,一说充满。考,做到,完成,一说通“孝”。
  • 其桐其椅:桐,梧桐树。椅,椅树,又称山桐子。皆属落叶乔木。
  • 离离:盛多貌。
  • 岂弟:同“恺悌”,和乐平易。






译文:

朱漆弓弦松弛了,领受将它收藏好。我有善美之宾客,心中欲赠他物品。钟鼓既已陈设好,一个早晨宴宾客。

朱漆弓弦松弛了,领受将它运载回。我有善美之宾客,心中对他很喜欢。钟鼓既已陈设好,一个早晨敬美酒。

朱漆弓弦松弛了,领受将它收纳起。我有善美之宾客,心中对他很喜好。钟鼓既已陈设好,一个早晨酬敬酒。

拓展:

  1. 据古代的铜器铭文记载,天子以弓矢等物赏赐有功诸侯,这是西周到春秋时代的一种礼仪制度。
  2. 《毛诗序》言,乃“天子锡有功诸侯也”。
  3. 左传》则提出此诗与《湛露》为“卫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而作的。
  • 彤弓:朱漆弓,古代天子用以赐有功的诸侯或大臣使专征伐。
  • 弨:弓弦松弛。
  • 贶:欲赠赐物品,一说善好。
  • 飨:设盛宴招待宾客。
  • 右:此指在席位右侧奠酒以致敬先祖或神灵,泛指主宾间敬酒劝饮之事。一说通“侑”,劝酒。
  • 櫜:收纳弓箭、盔甲等武器。
  • 酬:主人敬酒,宾客酬之。





译文:

莪蒿长得很茂盛,就在那方大丘中。既已见到那君子,和乐而且有礼仪。

莪蒿长得很茂盛,就在那片小洲上。既已见到那君子,我的心中就欣喜。

莪蒿长得很茂盛,就在那座山陵中。既已见到那君子,赠送给我众钱币。

杨木小舟泛波游,时而低沉时高浮。既已见到那君子,我的心中就愉悦。

拓展:

  1. 《毛诗序》云:“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
  2. 朱熹《诗集传》则提出“此亦燕饮宾客之诗”。
  3. 部分近现代学者这是一位女子喜逢爱人的乐歌。
  • 菁菁者莪:菁菁,茂盛貌。莪,莪蒿,又名萝蒿、廪蒿,一种生长在水边的野菜。
  • 阿:丘陵,亦指山弯。
  • 沚:水中小洲。
  • 锡:通“赐”,赠与,赐给。
  • 百朋:泛指极多的货币。朋,古代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一说五贝为一朋。






译文:

六月匆忙而劳碌,兵车已经修整好。四匹公马身雄壮,运载这些军战服。猃狁狄戎极猖獗,我方情势故紧急。周王下令命出征,以此匡扶我王国。

四匹黑马力齐等,训练熟习有法度。就在这个六月间,已经制成我军服。我之军服既制成,前往行军三十里。周王下令命出征,以此辅佐我天子。

四匹公马高又广,身材健壮又硕大。讨伐猃狁狄戎族,敬献伟大之功绩。将帅威严又恭谨,共同执掌此武事。共同执掌此武事,以此安定我王国。

猃狁并非柔弱者,整齐驻扎在焦获。侵略镐地与方地,然后到达泾阳地。旗帜文采绘鸟隼,绸制垂旒色鲜明。大型兵车有十乘,先行开路作前锋。

兵车既已驶安稳,车身高低有轾轩。四匹公马既雄健,不仅雄健且从容。讨伐猃狁狄戎族,然后到达大原地。文武双全尹吉甫,万国以之为榜样。

吉甫宴饮心喜悦,已经领受许多福。从那镐地而归来,我之行途历时久。宴饮敬酒诸友人,烹蒸甲鱼切鲤鱼。有谁正在这里呢?张仲孝顺又友悌。

拓展:

  1. 《毛诗序》指出此诗写的是“宣王北伐也”。
  2. 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此篇则系吉甫有功而归,燕饮诸友,诗人美之而作也”。
  3. 此诗写的是周宣王派尹吉甫等人征伐猃狁之事。
  • 栖栖:忙碌不安貌。
  • 饬:修整,整治。
  • 骙骙:马匹雄壮貌。
  • 常服:古代军服。
  • 比物四骊:比物,使马力齐同一致,物指马力。骊,纯黑色的马。
  • 闲之维则:闲,古同“娴”,熟习,熟练。则,法度,规则。
  • 既成我服:已经做好我的军服。
  • 于三十里:于,去,往。三十里,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 颙:形容硕大。
  • 肤公:亦作“肤功”,大功。
  • 有严有翼:严,威严。翼,恭敬,谨肃,一说整齐。
  • 共武之服:共,共同,一说通“恭”,恭肃。武之服,兵武之事。
  • 匪茹:匪,同“非”。茹,柔弱,一说度越。
  • 整居焦获:整居,整齐而处。焦获,古湖泊名,在今陕西泾阳西北,一说在今山西阳城以西。
  • 镐及方:镐、方,皆周北部地名,与猃狁临近。
  • 织文鸟章:指旗帜上绘有鸟隼图案。织,通“帜”。
  • 白旆央央:白旆,古时旗末状如燕尾的绸制垂旒。白,通“帛”。央央,鲜明貌。
  • 元戎:大的兵车。
  • 如轾如轩:车身前低后高叫轾,前高后低叫轩。
  • 佶:健壮,一说齐正。
  • 大原:古地名。
  • 吉甫:周宣王贤臣尹吉甫〔尹为官名〕,又称兮伯吉父,姓兮,名甲,字伯吉父。
  • 炰鳖脍鲤:炰,蒸煮。脍,将肉切成细条或薄片。
  • 张仲孝友:张仲,字忠嗣,周宣王贤臣,与尹吉甫共同辅佐周朝实现中兴。孝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译文:

前去采摘苦味芑菜,在那耕作二年田地,在这耕作一年田地。方叔莅临来到此地,他有车马三千多乘,兵士持盾精勤操练。方叔率领众位兵卒,乘上四骐所拉之车。四匹骐马队列整齐。贵族辂车数量众多,遮窗竹席鱼皮箭袋,马颔革带络头垂饰。

前去采摘苦味芑菜,在那耕作二年田地,在这郊外乡野之间。方叔莅临来到此地,他有车马三千多乘,旂旐旌旗色彩鲜明。方叔率领众位兵卒,缠束车毂绘彩车衡,八只鸾铃玱玱作声。穿上王命所赐制服,红色蔽膝辉煌夺目,青色玉珩玱玱有声。

飞隼鸟儿迅疾飞翔,时而高飞到达高空,时而群集栖息在木。方叔莅临到达此地,他有车马三千多乘,兵士持盾精勤操练。方叔率领众位兵卒,钲鼓之官击打战鼓,陈列军队发出号令。英明信诚这位方叔,击打战鼓咚咚作响,整队班师气势浩大。

野蛮荆人蠢蠢欲动,与我大国结下怨仇。方叔堪称国之元老,实力强大善于谋略。方叔率领众位兵卒,俘获敌人加以讯问。出战兵车数量极多,场面盛大而又壮观,其声如同隆隆雷霆。英明信诚这位方叔,征战讨伐猃狁之族,野蛮荆人顺服我威。

拓展:

  1. 《毛诗序》指出此诗所写为“宣王南征也”。

薄言采芑:薄言,句首语助词,无实义。芑,一种野菜,味苦。

  • 新田:开垦两年的田地。
  • 菑亩:开垦一年的田地。
  • 方叔涖止:方叔,周宣王时贤臣。涖,同“莅”,来临。止,句末语助词,无实义。
  • 师干之试:师,军队,一说众人。干,盾,泛指兵器,一说杆,一说捍卫。试,使用,操练。
  • 翼翼:整齐貌,一说雄健貌。
  • 路车有奭:路车,辂车。奭,盛多貌,一说红色涂饰。
  • 簟茀鱼服:簟茀,遮蔽车厢后窗的竹席。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 钩膺鞗革:钩膺,马颔及胸上的革带,下垂缨饰。鞗革,马络头的下垂装饰。
  • 中乡:乡中。
  • 旂旐央央:旂,上绘交龙并有铃铛的旗子。旐,上绘龟蛇的旗子。央央,鲜明貌。
  • 约軧错衡:约軧,以皮饰缠束车轴长出的部分。错衡,在车辕前端的横木上绘以文采。
  • 八鸾玱玱:鸾,结在马衔上的铃铛,马口两旁各一。玱玱,象声词,金玉珠石等的撞击声。
  • 命服:王命赐予的制服。
  • 朱芾斯皇:朱芾,礼服上的红色蔽膝,芾通“韨”。皇,古同“煌”,辉煌。
  • 有玱葱珩:有玱,义同“玱玱”。葱,青绿色。珩,佩玉上面的横玉,形状像磬。
  • 鴥彼飞隼:鴥,鸟疾飞貌。飞隼,鸟名,凶猛善飞,故名。
  • 戾:至,到达。
  • 钲人伐鼓:钲人,掌管鸣钲击鼓之事的官吏。钲,古代一种铜制军用乐器,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伐鼓,击鼓,表示进攻的信号。
  • 陈师鞠旅:陈师,陈列军队。鞠旅,向军队发出出征号令,犹誓师。
  • 显允:英明信诚。
  • 渊渊:象声词,击鼓声。
  • 振旅阗阗:振旅,整队班师。阗阗,盛多貌,一说击鼓声。
  • 蠢尔蛮荆:蠢,蠢动,骚乱,一说愚蠢。蛮荆,对春秋楚国荆州一带的蔑称。
  • 克壮其犹:克壮,宏大,强盛。犹,通“猷”,谋划。
  • 执讯获丑:执讯,对所获敌人加以讯问。获丑,俘获敌众。
  • 啴啴:众多貌,一说车马行走声。
  • 焞焞:盛大貌。






译文:

我的车子已很精良,我的马儿其力均等。四匹公马高大壮实,驾着马车去往东都。打猎之车已很完善,四匹公马非常高大。东有园圃长着草丛,驾着马车前往狩猎。

这人夏天外出狩猎,选择兵士声音喧哗。树立旐旄各色旗帜,搏斗禽兽就在敖地。驾起四匹公马之车,四匹公马动作娴熟。红色蔽膝铜饰舄鞋,诸侯朝礼按位陈列。

扳指护臂安置有序,弓箭搭配协调相称。射箭之人既已齐集,助我拾取禽兽尸体。四匹黄马既已驾起,外侧两马不依不倚。驾驭驱驰不失其法,放箭而出即能射中。

马儿发出萧萧鸣声,旆旌诸旗悠扬飘舞。挽车御马其人机警,天子庖厨盈满猎物。这人就要远行而去,虽善聆听然却无声。诚信笃实此位君子,确实取得伟大成就。

拓展:

  1. 《毛诗序》云:“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竟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焉。”
  2. 清代胡承珙亦指出:“成康之时,本有会诸侯于东都之事。”
  • 攻:通“功”,指器物精好坚利。一说修缮。
  • 同:此指马力齐等。
  • 庞庞:高大壮实貌。
  • 驾言徂东:言,语气助词,无实义。徂,去往。东,此指东都洛阳。
  • 田车:打猎用的车。
  • 孔阜:很高大。
  • 甫:通“圃”,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一说地名。
  • 苗:夏天的狩猎。
  • 选徒嚣嚣:选徒,选兵,一说清点车辆士卒。嚣嚣,喧哗貌。
  • 建旐设旄:旐,一种绘有龟蛇图案的旗帜。旄,以牦牛尾装饰旗竿的旗帜。
  • 敖:郑国地名,在今河南荥阳以北。
  • 奕奕:熟习貌,一说从容迅捷貌。
  • 赤芾金舄:皆诸侯贵族服饰。赤芾,红色蔽膝。金舄,以铜装饰的重木底鞋。
  • 会同有绎:会同,指诸侯朝见天子。绎,陈列,一说接连不断。
  • 决拾既佽:决拾,古代射箭用具。决,通“抉”,指套在右手拇指的骨制扳指,用以钩弦。拾,指套在左臂的革制套袖,用以护臂。佽,古同“次”,依次排列;一说“齐”的假借字,齐备;一说便利。
  • 同:齐集,聚同,一说找到对手。
  • 举柴:狩猎后拾取委积在地上的禽兽。柴,通“胔”,禽兽尸体。
  • 黄:黄赤色的马。
  • 两骖:驾车四马中外侧的两马。
  • 猗:通“倚”,依倚,一说偏差。
  • 舍矢如破:舍矢,放箭。如,而。破,射中。
  • 旆旌:泛指旗帜。
  • 徒御不惊:徒御,挽车御马的人。不,语气助词,无实义,后同。惊,通“警”,警戒,机警。
  • 大庖:帝王的庖厨。





译文:

吉日就在这戊日,祭祀房星又祝祷。打猎之车已完善,四匹公马很高大。登上那座大土山,随从众人逐禽兽。

吉日就在庚午日,已经选好我的马。一群野兽齐相会,众多母鹿皆聚集。沿着漆水和沮水,一直到达天子处。

瞻顾那片原野中,野兽硕大有很多。时而跑动时慢走,或为成群或两只。左右两侧尽驱逐,猎捕安乐天子意。

既已张开我的弓,也已带上我的箭。射中那只小母猪,射死这头雌犀牛。以此敬献诸宾客,且又斟上甜美酒。

拓展:

  1. 《毛诗序》云:“美宣王田也”。
  • 吉日维戊:古人以天干奇数为刚日,偶数为柔日。刚日宜外事,柔日宜内事。田猎为外事,故以刚之戊为吉日。后文“吉日庚午”亦同此理。
  • 既伯既祷:伯,马祖,星宿名,即房星;一说“祃”的假借,师祭。祷,祭祀祈祷,一说“禂”的假借字,马祭。
  • 田车:打猎的车。
  • 孔阜:很高大。
  • 阜:土山。
  • 群丑:指追逐禽兽的众人,一说群兽。
  • 差:选择。
  • 同:聚集。
  • 麀鹿麌麌:麀鹿,母鹿。麌麌,群聚貌。
  • 漆沮:古代二水名,在今陕西境内。
  • 儦儦俟俟:儦儦,快走或跑动貌。俟俟,行走貌。
  • 或群或友:群,三只以上的禽兽。友,两只禽兽。
  • 豝:母猪。
  • 殪此大兕:殪,用箭射死。兕,雌犀牛。
  • 御:进献。
  • 酌醴:斟上甜酒。醴,甜酒。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