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固新机制!

当我们的血管受到割伤、擦伤或瘀伤等伤害时,止血并包扎伤口至关重要。止血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血小板附着在伤口边缘,形成“塞子“暂时密封伤口。其次,开始血液凝固或凝血级联反应,导致长纤维蛋白的形成,与血小板一起密封伤口。
但是,如果纤维蛋白形成过量,可能会造成血栓形成和血管闭塞,因此,调节纤维蛋白的形成很重要。
在 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由 Bernhard Nieswandt 领导的维尔茨堡研究小组发现了血小板糖蛋白GPV作为止血和血栓形成的中枢调节因子,这一发现为新的治疗方法开辟了道路。
这项研究发现在血小板表面的 糖蛋白V(GPV)可以控制凝血酶的活性,调节止血和血栓的形成——凝血酶介导的GPV限制了纤维蛋白的形成,通过与凝血酶保持结合,可溶性GPV改变凝血酶的活性,使其形成更少的纤维蛋白。
在实验性血栓生成模型中,可溶性GPV已被证明可以预防血管闭塞性血栓的形成,并可以保护实验性中风和相关脑损伤。针对GPV的抗体在治疗紊乱止血方面具有巨大的临床潜力,让我们一期期待后续的进展吧~
关注知乎、公众号:陶术生物 第一时间掌握科学资讯~
原文链接:
Sarah Beck et al, Platelet glycoprotein V spatio-temporally controls fibrin formation, 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2023). DOI: 10.1038/s44161-023-00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