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测、血型鉴定操作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白细胞计数
1)定义:用白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将稀释后的白细胞悬液冲入计数板,显微观察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白细胞,再换算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
2)试剂:冰醋酸(溶解RBC);美兰(与RBC稀释液区别)
3)采血部位:采用末梢血(左手无名指内侧)或静脉血(肘前静脉)
4)抗凝剂:EDTA
5)微量吸管:一个刻度10ml。右手中指和拇指按压皮头,食指按住上方小孔。横拿吸管。吸管中吸入的多余血液可以用纸吸走。
6)计数区:9个大方格。
(1)中间大方格计数红细胞和血小板,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再分为16个小方格;
(2)四角大方格用于计数白细胞,每个大方格再分成16个中方格。
(3)每一个大方格内的体积:1mm×1mm×0.1mm=0.1mm3=0.1μL
7)操作过程:0.38ml白细胞稀释液+20μL血液混匀,吸取10ml混悬液冲池(从盖玻片和计数池的支柱缝隙内打进去),低倍镜计数白细胞。
(1)观察四角大方格的顺序: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2)计数公式:WBC/L=四个大方格WBC总数N/4×10×20×10^6
(×10换算成1μL;×20稀释倍数,0.02ml稀释成0.4ml是20倍;这时单位是WBC/μL,要换算成WBC/L正好要再乘10^6)
(3)计数方法:弓形移动,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
8)参考范围:成人3.5-9.5×109/L,新生儿15×109/L。
9)注意事项:
(1)如果每个大格之间细胞数相差>8个时,应重新冲池计数;
(2)白细胞数量过低时,如<3×10^9,可以数八个大格内的细胞数,或者吸40μL血减少稀释倍数,结果除以2。
(3)白细胞数量过高,可以增加稀释倍数,如如>30×10^9,可以1:100稀释。
(4)白细胞稀释液只破坏无核RBC而有核RBC则无法破坏
2.红细胞计数
1)原理: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冲池,显微镜下计数,再换算。
2)器材:吸耳球
3)操作过程:1.99ml稀释液+10μL血液摇匀,冲池静置。
4)计数中央大方格计数RBC:
(1)在25个中方格中选择四个角以及中央的五个中方格,分别技术这五个格里面的RBC数。
(2)计数公式:RBC/L=五个中方格RBC总数×5×10×200×10^6
(×5:25个中方格;×10:每一个大方格容积0.1μL,换算成1μL;×200:0.1μL换算为了2ml;×10^6: 这时单位是WBC/μL,要换算成WBC/L正好要再乘10^6)
(3)计数方法:同白细胞计数。
5)参考值:男4.0-5.5×10^12;女3.5-5.0×10^12;新生儿6-7×10^12
3.血小板计数:
1)原理:血液用稀释液稀释后,混匀注入计数池,低倍镜计数再换算。
2)稀释液:草酸铵(同时破坏RBC、WBC)
3)操作过程:0.38ml血小板稀释液+20μL血液混匀,吸取10ml混悬液冲池,低倍镜计数
(1)计数区与RBC相同。
(2)计数公式:PLT/L=五个中方格PLT总数×5×10×20×10^6
(×20稀释倍数,0.02ml稀释成0.4ml是20倍)
4)参考值:100-300×10^9
※假性血小板减少:使用EDTA抗凝可以诱导PLT聚集或巨大血小板的存在。
5)注意事项:
(1)区别杂质和血小板:调节准焦螺旋时,杂志不会随着发生改变,而血小板因为胞质有折光性而会产生变化。
(2)冲池时摇匀,等待血小板完全下沉后再计数。
二、血型鉴定
1.定型原理
1)正向定型:标准的抗A、B血清鉴定红细胞膜上的抗原。
2)反向定型:标准的A型和B型红细胞鉴定被检者血清中的抗体。(加做O型红细胞,结果为阴性,可以排除冷凝集现象)
2.注意事项:
1)标准抗A、抗B不能混淆,不能混用棉签
2)新生儿体内存在母亲输送来的血型抗体,自身抗体效价低,不宜做反向定型。
3)老年人抗体水平下降,易引起假阴性。但是不代表老年人血型鉴定不做反向定型。
参考:诊断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