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封面设计的干货技巧
优秀的封面总能够唤起阅读者无限兴趣与遐想。于是封面设计在我们整个作品表现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这些封面设计使用各种虚实素材,在设计师的巧手组合下有了变化万千的面貌。有的使用画笔勾勒具体图像,或用实际物品改头换面,甚至只用文字就能勾住读者的目光。今天给大家分享5款书的封面设计,每个都有详细的说明,希望你喜欢:
本文来自:OKAPI閱讀生活誌
《物理学》Design:海流设计
好设计的理由:谈物件与人的连结,在结构上透过书衣的反摺、圆孔轧型、线条的连结等展现多种连结的可能,轧型透出的「外」与「内」也巧妙呼应「物裡」的概念。

书衣上半部反摺,物体在裡也在外,端看你用何种角度定义它。


椭圆的轧型透出书封鲜艳的蓝色,也构成了一个有趣的「里、外」状态。

裡封延用书封图形,几何线条的立方体穿梭画面,象徵物品、也让人对书名谐音的「物理学」产生联想。

《许多无名无姓的角落》Design:陈恩安设计
好设计的理由:描图纸的白、内封的粉红与印在封面裡的蓝层层交叠出不明确但优美的颜色,如果颜色代表刻板的性别印象,此封面正好传达性别光谱的多层次性。整体设计轻盈唯美。

书衣使用描图纸,纸张图纹加上不同纸面的色块印刷,带来朦胧的美感。


封面只有基本的书名、作者文字资讯。
蓝色色块印在封面裡,因描图纸的通透性,隐约透出封面,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层次。

裡封是带著纹路的粉色,没有其他文字讯息。
《极端经济》Design:刘孟宗设计
好设计的理由:透过抽象的符号图样展现「极端」概念,充满隐喻的封面让人想探究更多。


从最上方的烈日、三角顶端相对的图形到下方椭圆的面与线,以几何图象呈现书籍主题。

设计师表示:「三角尖端」是以放大镜採集烈日,将原本的苦难更聚焦的概念。

作为黑白灰色调中为一的色彩,画面中的「绿叶」象徵著极端环境中的希望与可能性,一方面也呼应书中人们为因应极端环境所创造出的每一种生活╱生存方式。

若外封是以「表象」表现极端,裡封则是以理性、数据分析的线条为概念。同时也强调了本书并非全以「观感」阐述,背后有著根本的「数据」分析。

选用波浪与突起图案,并有渐层色彩,是想藉此强调极端的拉扯,类似塑料压力过大出现的顶白现象。(「顶白」是塑胶品折断前,表面出现的白色痕迹)
《美感努力运动》Design:吴昊伦设计
好设计的理由:封面文字量少,画面一分为二,上方以几何线条带出运动状态,整体设计简单而吸睛,色调偏冷的画面配上大红书腰与烫银加工,加强衝突感也增加亮点。

大红书腰包著低彩度的书籍,格外抢眼。

书腰文字烫银与书封颜色呼应。


以简单的几何图形传达出动感。
图案有做细微的打凹加工。
文字放到最小,让图案成为视觉主角。
《大地之下》Design:格式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设计
好设计的理由:原文版书封以Stanley Donwood 画作《Nether Macfarlane》为封面主图,中文版借由描图纸特性,将画作覆盖一层未知,更增添对地表下事物探索的体验感,这类设计用在科普书令人惊艳。
与原著使用同样画作素材,另外使用描图纸当书衣,营造出画面层次,也呼应探索地心的未知感。
画作色彩相当鲜豔,描图纸降低了画面鲜明度,更引人好奇翻阅。
截取画作中部分树枝,印在描图书衣上,像剪影也与裡封的图案相互对应。
搭配抢眼主图,书名文字烫印其上。
乍看以为是小说,充满神祕感的设计令人眼前一亮。
《台湾数据百阅》Design:Re-lab团队
好设计的理由:数据相关书籍给人的印象较为枯燥,但本书透过设计让数据具有吸引力。双面翻的设计呈现不同分析角度,可摊平线装让查找更为便利,切合使用需求。
不是上下册也不是分开的双封面,而是一本可从前翻也可从后翻的书。
黑白面都採用微透的描图书腰。(而且尺寸精确,不会一翻就掉!)
白面与黑面有著不同的数据与波线。波线分别用加工与材质呈现,层次丰富。

书籍採用裸背线装,可完全摊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