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坏3圣痕故事:金圣叹,扶乩才女的未了情成就了叶采章 上篇

1661年,是为顺治十八年,这年秋天,一个文人被斩于今天的南京三山街,据说刀光闪烁后,刽子手看到有两个纸团掉落,打开一看,仅有二字,“好”、“疼”!
那么,是谁能有如此幽默看淡生死?唯有奇人——金圣叹。

金圣叹,苏州人,出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即1608年,在迈过了神秘的转折点——万历十五年后,大明帝国这个庞大的机器虽然照常运转,但历史的走向已经逐渐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不过,这种潜滋暗长的危机感,在当时固然是不会让富庶的江南士子们产生极大触动的——至少金圣叹没有。金圣叹出生虽然贫困,但天资聪慧,如果当时能顺着科举之路一路向北,没准儿入国子监成为一代栋梁兼文豪,应该不是难事。

可才高八斗的金圣叹似乎过于轻狂,他一方面吼着“凭老子的才华,考试过关易如反掌!”——“以我之才入学如取芥耳”,另一方面在考场上却胡乱答题,如此,屡次不中一点儿都不奇怪。当然,最后还是老实了一回,拿了个秀才,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
当然,从古至今的历史告诉我们,人只要有才,终归饿不死自己。金圣叹的恃才傲物也不是没有道理,他有2门让别人望尘莫及的“手艺”。
第一,是他的文采。金圣叹尤擅点评批注,他曾评点《水浒传》、《西厢记》,注释杜甫诗集,还曾编辑8卷唐诗选集《唐才子书》、八股文应试范本《制义才子书》,连顺治皇帝都对金圣叹的作品赞许有加。
所以呢,这就是“评论者套装”的来历。

既然金圣叹名声在外,又不愿走仕途,那他自然就在当地开堂讲学,从而也结交了一群有名望的士大夫。
第二,是他的“扶乩”(fú jī)之法。
“扶乩”(fú jī),是一种很古老的占卜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神仙或亡者依附在活人身上,与周围的人交流。与现代玩的笔仙什么的类似,大概有点“鬼上身”的意思。
据说金圣叹年少时笃信佛教,从而精通“扶乩”之术,而且很灵!当时的几位大佬,如叶绍袁、钱谦益、姚希孟等人都曾请金圣叹前往家中扶乩。
金圣叹与叶小鸾的故事就是因此而起的。

叶小鸾,与金圣叹一样也是苏州人,文学家叶绍袁的幼女,生于1616年,世传其才貌双全、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出身好还性情温婉,可惜,1632年,还不到17岁的叶小鸾突然就病逝了。
哎哟哟,小家碧玉香消玉殒,实在是令人悲痛万分的事儿哪!
于是,伤心透顶的叶父,在1634年请当时才26岁的金圣叹来“扶乩”(fú jī)。至于金圣叹与叶小鸾之前是否相识,才子佳人是否曾相互心生爱慕,大概真的“只有鬼知道”(一语双关),但这次“扶乩”实在是过于经典传奇。

从流传下来的文稿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借金圣叹之文才,所晕染出的叶小鸾形象,这位亭亭玉立的小女子,俊雅清新、柔情绰态,时而逸韵风生,时而端严庄靓。一番“笑笑生芳、步步生妍”之词,让叶家人悲喜交加。
喜的是,话虽由金圣叹杜撰,却与叶小鸾生前的精神、气质上极为契合,真的好似小女仍在世间;悲的是,叶小鸾终究是一位不幸落入凡间的仙子,最后还是位归仙界,与人间永世相隔。

佛家说“因果相续,是为【流转】”,也许金圣叹与叶小鸾真有前世的“未了情”呢?
这叶采章之名,实为两人的“结合”——叶小鸾,字琼章,也叫叶琼章;金圣叹,原名采,字若采,圣叹是后来改的。是啊,原来金圣叹叫“金采”,回望金圣叹的一生,也不可谓不“精彩”!
说起来,这叶-采-章中的“采”也很是传神,恰有“三千弱水,我只取一瓢”之感。

(未完待续)下期内容更精彩哟!
常规推广一波自己的作品:
【1】【圣痕故事】收藏夹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medialist/detail/ml337285064
【2】崩坏3圣痕故事全纪录文集: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3】崩坏3圣痕故事(有声故事)合集: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m29265163?type=7
(づ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