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两类人,积极型和消极型就差一字但结果相差万里

这里要谈的学习中的两类人,其实也是最常见的两类人,生活中积极的人和消极的人。两类人正如老托同志说的那样“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佬总和大佬在一起,小喽啰一定和小喽啰关系最好。小喽啰要攀上大佬,偶尔有,那背后小喽啰一定付出了极其不对等的代价。孟母三迁,环境是一个人面对一切极其重要的因素,人平时很怕死,但看到战场上自己战友牺牲,一般人都会红着眼睛奋不顾身。

积极的人和消极的人对生活的看法:
眼界
积极的人吃亏是福,满足别人的情况下再考虑自己的感受,往往由于有这样的良性循环,人缘与工作越做越好;消极的人斤斤计较,完了还要踩上一脚或者背后在嚼嚼舌头让对方更难堪一点。

面对困难
积极的人克服前整理好自己心情,微笑面对,反复尝试,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做的漂亮,即使这样不声张也不沾沾自喜,他觉得这就是分内的事,别人一夸奖自己就脸红的害起羞来且如坐针毡(老师我就是这样的);消极的人首先一通抱怨,这能干成?能偷工惰工一定不主动,多做一点感觉自己吃了一斗的亏,逮住谁给谁说。

战略方面
积极人的认识到人的这一生是很长的,眼前的不幸或者小得意,绝对不是打败自己或者能真正改变自己的,一定要把一件事情拉长到3-5年或5-10年的长河里面看,才能有基本的小小建树;消极的人不是哀叹眼前的不幸就是骄傲的肆无忌惮的夸耀自己的小得意,往往干丢了西瓜捡芝麻的事情,有太多的理由安抚自己应该捡芝麻丢西瓜,然后理直气壮的就干了。

学习这东西怪滴很!
走进去了总觉得自己知识不够,恨不得一天变两天,又觉得课程进度太慢,期望老师一周能多上几节课就更好了。为了一道题目把头发挠成鸡窝,弄通一道题目后甚至走路的时候都趾高气扬,学习真正成了一种享受。走不进去的人,总是有说服自己的理由,且这个理由又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只是在深夜来临的时候或者因努力不够碰壁的时候才恨自己知识储备太少。我们不能说没有走进去的同学没有上进心或者懒惰,他也有一颗奔达的心,奈何自控能力太差,经不起诱惑,拖延症太深而已,缺少一个能够激励他的学习环境。

到了30岁左右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既要工作还要应付人情,杂七杂八的事情时时刻刻都有,想要好好学习却缺少一个学习的环境,学习刚开始又是一件比较让人扯起嗓子骂娘的事情,一碰到学习烦躁蹭的一下就上来了。但不学习在这节奏又快竞争又大的社会上很难前进,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着手里的工资椅子上的职位,隐隐出现了被淘汰的感觉。这矛盾如何解决?

如果我是你我会这样去做
照顾好家庭和小孩,然后做好眼前的工作。从此在不计较小利益的得失,只关注时间的浪费。设定一个3-5年的学习目标,坚信5年后你可以一年赚的钱顶你现在5年赚的钱。拒绝诱惑,不要在意人情世故,当你足够牛的时候你觉得你当时得罪的人一个都没有得罪,且还对你赞不绝口。想要和大佬能在一起,你要能被大佬利用的东西,大佬想要利用的东西就是你现在比别人吃更多的苦,少睡更多的觉,享受寂寞而换来的东西。农村或城市小底层出生的我们还能有其他东西吗?没有,唯有自己的24小时如何安排利用,积聚力量等待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