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仿真】弹性力学白话笔记-应力与应变

概述
力学理论的一大重要意义就是用来指导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制造,通过合理合规的设计来保证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弹性力学是固体力学中的一门学科,其在五个基本假设(简化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考虑二维甚至三维情形下一般物体的受力情形。
在弹性力学基础部分,主要阐述了应力、应变、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协调方程、本构方程、平面问题求解等内容,以达到通过边界载荷或者位移条件来计算结构内部的受力状态,再可以进一步与材料性能进行对比,从而判断一个结构是否安全,不会破坏。
本文内容为个人理解和学习记录,仅供参考帮助理解,相关表述可能并不严谨,欢迎提出建议指正~~
部分图片内容来源自The Efficient Engineer系列视频。
应力与应变
引入应力的概念,是为了判断物体内每个单元体(特别特别小的一块)要承受的作用,可以用于衡量材料承载能力(材料的许用应力)。比如用相同的力去掰同尺寸的铁棒和木棍,为什么木棍更容易断(从数值上如何表述)。
应力是描述物体内内力分布的量,简言之就是外力除以截面面积。单位为 Pa (N/m^2)

同样引入应变这个概念,来描述在外力载荷下物体内发生变形的大小,等于长度变化量除以原长度,无量纲(没有单位)。

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不同的材料有所不同,表示这种关系的物理量为弹性模量E,其值等于应力处以应变,通常可以用拉伸试验来确定。其中在拉伸曲线上,有一段斜线,为弹性区,在这个区域外力卸载后,发生的变形还会变回去,满足胡克定律(图上的那个公式),过了这个区就进入到了塑性区,有一部分的变形就回不来了。弹性力学其实研究的就是弹性区的情况。

切应力与切应变
除了上面这种顺着轴向拉的情况,还有横着切的情况,由这种剪切力会造成切应力和切应变(微元体变形的角度),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一个参数G表示,称为剪切模量。

二维三维微元体应力表示
在二维或三维下情形下微小单元上的应力分布情况如下图,
之所以用微小单元,是因为判断结构会不会坏,不能搞特殊,理论公式要对上面所有的部位都适用,所以微小单元相当于一个代表,表示了各个点的应力状态(注意要满足在五条基本假设)。
应力或应变的符号中的其实都是两个字母,比如 xx、xy、zy等,第一个字母表示作用面,第二个字母表示作用指向的方向,例如 yx,就表示这个里作用在y平面,作用方向指向x轴。

OK,以上就是关于应力应变的一些基本内容啦~

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