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
当你毕业离开校园
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或事业?
在广外有这样5位毕业生
选择参与“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
坚定地成为一名志愿者
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让奋斗的足音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让我们走近他们
一起听听他们分享
服务乡村的心路历程与成长故事
李政均:
回报社会 奉献社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届国际经济法专业本科毕业生
服务地: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双窖镇
李政均坦言,他算是半个从农村里长大的孩子,一年级之前都在农村生活上学,他见证了乡村生活和教育的发展。农村孩子们之所以能够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离不开国家政府对农村教育的大力支持。回到了小山城阳春后,在城市读书的他仍感受到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巨大差距,于是他选择参加“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
李政均想让更多的人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在李政均十六年读书生涯中,他不止一次听说以往农村的同伴早早就出社会工作、结婚生子。这些情况令他感到十分惊讶,但是这种现象依旧存在于部分农村地区。他希望农村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看看外面世界的变化,去看看可能有些农村人一辈子都没有看过的海洋。他更希望农村孩子们能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谈到对自己的期待,他表示,恪尽职守,干一行爱一行,不怕辛苦,但求问心无愧。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助力乡村振兴!
谢群恬:
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届税收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服务地: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
谢群恬担任志愿者的初衷源自她自身对志愿活动的浓厚兴趣,她认为志愿活动对自己、对社会乃至对国家都很有意义。今年,国家正积极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谢群恬希望能够回报家乡,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
她谈到,希望自己能够尽快熟悉服务地的情况,与同事们尽快熟识,融入当地环境,学习更多基层经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提到未来的想法,她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才能,继续为人民服务,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李秀蕙:
在全新的环境中有所成就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届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
服务地: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
李秀蕙从小生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韶关对她而言是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李秀蕙之所以会选择这个地点,是希望自己能够离开舒适区,在推动广东区域发展中贡献出属于大学生的一份力量。
李秀蕙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己未来的志愿服务生活。她知道,乡村振兴不是短期任务,而是长期的计划。她的任务,就是全心全意投入其中,踏踏实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有限的,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李秀蕙并不孤单。她期待自己能够在全新的环境中能有所成长,有所成就。
吴秋婵:
希望一切可以变得更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届汉语言(涉外文化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
服务地: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大井镇
“希望家乡可以振兴,也希望自己可以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吴秋婵希望自己可以克服遇到的一切困难,圆满完成所有的工作,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相信一切可以变得更好。
陈颖轩:
用专业知识为家乡发展贡献
第二排右一为陈颖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
服务地: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
陈颖轩表示很荣幸能够参与到“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他的志愿服务地同时也是他的家乡。谈到目标他想要为家乡发展做点贡献,希望能用上专业理论知识到农村田间地头帮农户生产建设。谈到长远的计划,他希望能通过在基层锻炼的两年,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从而尽快加入为人民服务的团队中。
未来属于青年
希望寄予青年
祝愿他们在新的征程上
砥砺奋进
书写精彩人生
什么是“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
自2021年起,团省委、省文明办、省委农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共同实施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简称“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每年选派省内外高校毕业生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及肇庆市、惠州市龙门县的乡村,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工作,服务期原则上为2-3年。
来源|广东志愿者 广外青年
文字|校团委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黄婷仁
初审|陈雪梅 李可岚
复审|杨欣 颜梁柱
终审|胡文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简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色,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77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794人,各类成人本专科生、进修及培训生、外国留学生30000多人。
历史沿革
学校的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于1964年11月设立、1965年7月正式招生,是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直属的36所大学之一。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立于1980年12月,是原国家外经贸部(现商务部)直属院校,为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创始单位之一。1995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两校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校区情况
学校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地区经济中心广州,辖4个校区,总面积2442亩(含规划),其中北校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山北麓,占地939亩;南校区位于广州大学城,占地1095亩;大朗校区位于广州市大朗,占地258亩;知识城校区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规划占地约150亩。校园内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环境幽雅。
师资队伍
建校以来,梁宗岱、桂诗春、李筱菊、黄建华等名师大家荟萃学校,执教治学,为学校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2129人,专任教师140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53.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95.4%。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5人(其中在职7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人,入选中宣部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获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资助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4人,“青年珠江学者”6人,入选广东“特支计划”4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1人、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44人次,入选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3名,(先后)聘用“云山学者”363人。此外,学校还聘有51位客座教授和近100位长期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