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战双19文案
致命白毒伞,又名致命鹅菌;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剧毒,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合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可致使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5%以上。
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白色。菌盖直径4— 7cm。凸镜形至平展形。白色,但中部奶油色。菌肉白色。菌褶自色至近白色,较密。菌柄长7—9cm。粗0.5—1cm。近圆柱形或略向上收细。白至近白色,基部膨大,近球形菌环生于菌柄顶部或近顶部,薄,膜质,白色,不活动或在菌盖张开时从菌柄撕离。菌托肥厚呈苞状。菌托薄,膜质,内外表面自色。
常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或散生,为菌根菌,大量生长于广东春季潮湿温暖的三、四月,五至七月也有少量出现。主要出现于河北、吉林、江苏,福建、安徽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
一个约50g (一两)的白毒伞所含毒素量足以毒死-个50公斤的成年人。
“白毒伞"的中毒潜伏期长达24小时,一般为8至10小时。误食大约一天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类似急性胃肠炎的症状,经过处理后,第二天这些症状会缓解,进入“假愈期”。但第天就会进入肝损害期,病人转氨酶急剧升高,严重的出现肝衰竭,抢救成功机会非常微小。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 AHF)是指在原来无肝脏基础性疾病而短时间内发生大量肝细胞坏死及严重肝功能损害,并引起肝性脑病的组严重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点是以往无慢性肝病史,骤然起病,迅速出现黄疸、肝功能衰竭、出血和神经精神症状等。短期内可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本病病死率高,属于危重病症之一。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
病因
1.感染
最常见为肝炎病毒感染,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是最主要的因素,其他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引起的AHF不常见。细菌及立克次体感染可以引起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导致肝功能损害,严重可引起AHF。
2、中毒
药物中毒是引起AHF另一个常见原因。药物性肝损害分为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肝损害。中毒性肝损害是指药物的代谢产物直接对肝脏产生损害,常与剂量有关。
3.代谢异常
如妊娠急性脂肪肝、Reye综合征、Wilson病、半乳糖血症及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等可引起AHF。
4.缺血缺氧
急性循环衰竭、心肌梗死、严重出血、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及肺栓塞等造成肝缺血缺氧而发生急性肝衰竭。
常见症状
黄疸,皮下出血点、淤斑,牙龈出血、鼻黏膜出血,肝臭、肝萎缩,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