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企业数据门户建设思考与实践:3大关键问题,8大破局功能(上)

2023-01-28 14:49 作者:BI数聚股份  | 我要投稿

BI工具市场的现状与误区

      伴随着1996年BI的概念面世,BI工具类产品已经发展了20多年,国外软件起步较早,传统的如SAP BO、Oracle BIEE、IBM Cognos、MicroStrategy等,后来敏捷型BI工具崛起,如Tableau、PowerBI、QlikView等,由于本土化的需求与日俱增,部分国外软件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加之国产软件的崛起,国产BI工具逐渐百家争鸣,思迈特SmartBI应该算是国内最早出现的BI工具,期间永洪科技也曾盛极一时,如今帆软市场推广比较成功,赢得了不俗的表现,而象形科技Ethink、赛思BI、亿信BI、奥威智动的Power-BI、BDP等等也都竞相追赶。

  技术的发展与市场风潮的变幻,BI工具的定位发生了迁移,由最初的IT主导到业务敏捷上手,再到AI加持的新一代,层出不穷的概念受到了众多企业的追捧。期间,数据可视化一度成为BI的代名词,以至于部分客户在选型BI产品时将其展现效果佳作为首要条件,这也导致厂商在产品研发中过分追求可视化。

  在数聚股份看来,回归本源,BI是指用现代数据仓库技术、线上分析处理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展现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以实现商业价值,其初衷本是为管理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业务情报、从数据中洞察有价值的信息,让决策更加敏捷智慧。因此,BI工具对数据展现技术的应用,是为将复杂难懂的数据更加容易理解,是数据业务化必不或缺的一环,但并非BI类产品的核心价值体现。况且,审美会因人而异,初见让人为之振奋的酷炫管理驾驶舱与报表,长期来说往往造成用户视觉审美的疲劳,复杂难用的产品始终逃不过项目失败的结局。

  因此,直观、迅速、全面、友善的数据获取才是企业用户对BI的真实诉求,也是BI工具类产品真正需要打磨的方向。

BI工具碎片化的当下,CIO面临的困惑

  市场上涌现了如此多的报表与BI工具,而每个工具又极具特色,早期由于企业未做完整规划以及用户的喜好不一,有部门率先选择了大厂的SAP BO或BIEE,有人觉得Tableau数据可视化效果佳、操作相对传统BI更加友好,也有人觉得帆软或思迈特符合中国式报表开发要求,不同部门或分子公司各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自为政地采购了不同的工具类产品,这也为企业日渐积累的数据分析资产的集中管控造成了诸多困境。

到底选择哪个BI工具更合适?

     产品的功能、技术优势、性能、适应的业务场景、扩展性和可靠性、厂商研发团队的实力以及价格高低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同时也要结合企业自身的IT人员配置、数字化水平及最终用户的体验诉求,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产品。

  一旦采用新工具后,以往开发的大量业务报表怎么办?

  早期围绕各业务单元,使用不同BI工具或自定义开发的海量报表,要迁移到新平台工作量巨大,当时的开发人员如今可能已经不在岗位,部分开发逻辑无从追踪,重建的难度和沟通成本可想而知。

  如果新工具与其他工具共存,跨系统的报表怎么无障碍获取并互动交流?

  由于不同分析工具的存在,为了对全公司所有业务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用户不得不掌握多个系统的账号密码与熟悉多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成本骤增的同时,数据获取效率大打折扣,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共享更是阻碍。

  这些都是CIO们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


企业数据门户建设思考与实践:3大关键问题,8大破局功能(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