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与理想汽车合资的桔电出行申请破产
网约车观察8月12日消息,日前,北京桔电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新增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被申请人均为北京桔电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据媒体报道,桔电出行为滴滴和理想汽车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该公司成立于 2018 年 5 月,注册资本 4 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马立盈,由北京小桔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分别持股 51%、49%。
今年 2 月,北京桔电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 1385.96 万元。该案案号为(2022)京 0105 执 7824 号,立案日期为 2022 年 2 月 22 日。
桔电出行申请破产也标志着理想汽车和滴滴出行长达四年的电动车合作关系告终。此前有传言称,滴滴已经开始了内部造车计划,代号为“达芬奇”,但滴滴尚未对外正式公布。
此前滴滴还与大众、丰田和比亚迪等主要汽车制造商达成一系列合作,计划在其车队中采用更多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电动汽车。滴滴与比亚迪还曾于2020年推出了共同开发的电动车D1,但此后的大部分合作进展甚微。
有分析观点称,滴滴入局定制网约车背后有清晰的逻辑——基于燃油车型的网约车市场成本过高,直接导致网约车市场规模受限、利润过低。因此,定制网约车是滴滴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方式之一。
2020 年 4 月,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与滴滴创始人程维决定将桔电与理想进行切割,打造为独立的主机厂加出行公司,并引入新的战略股东。彼时便有媒体猜测,理想与滴滴的合作项目面临停滞的原因之一,便是滴滴的竞争对手美团成为了理想的最大机构股东。在2019年理想汽车美股上市前,美团开始“杀入”,先后以5.3亿美元和5.5亿美元领投了理想汽车的C轮和D轮两轮融资,美团和美团创始人王兴总计占到理想持股的23.3%,也是理想董事会的唯一外部股东。
在与理想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后,滴滴的策略开始调整,桔电出行在过去两年一度希望“去理想化”,转型为独立主机厂+出行公司,并计划引入新的战略股东。但从最终的结局来看,这一计划的进展也是遇到了阻碍。

在过去的 2021 年,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涌入汽车行业。例如腾讯、阿里投资新能源车企合作来切入造车产业链,或是像华为、360、网易等通过与车企达成战略合作的方式曲线入局,还有像百度与吉利汽车合作,直接下场自己造车等等。
8月11日,雷军透露了小米造车的最新进展,并宣称目标是2024年进入汽车自动驾驶行业的第一阵营。雷军还表示,小米已经在中国道路上对140辆汽车的自动驾驶进行测试。
不过雷军没有透露任何关于汽车量产方面的细节。业内称,小米在造车生产资质方面可能面临阻碍,尽管该公司已经为造车投资了40多家供应链企业,涉及半导体、动力电池和激光雷达等领域。
总之,互联网企业下场造车,无论是合作还是单干,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要真正看到能在路上跑起来的量产车,可能还需要多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