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评价G5大电影时,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G5大电影作为新世代的开篇,它到底达成目标了吗?这个答案显然并没有那么简单
其实我对大电影的感觉还蛮复杂的,主要把它分为两个层面来看。一方面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对现实中的映照,sunny在这部电影里的角色就如同我们现实中马迷的替身,房间里的G4手办也对应到这一点,仿佛我们在观察着一个马迷的私人生活,差别只在于她作为一只陆马活在小马的世界里,是这个故事之中的主角罢了,而只有她和父亲愿意相信这段历史是真实存在过的,并为此在生活中付诸实际行动,而这也让sunny从小就与周围其他小马格格不入,无论你是否承认,要知道现实生活中能领悟到友谊真谛的粉丝终究还是少数。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电影中民众为什么那么容易被煽动,因为现实中大多数人往往就是这么非黑即白,要知道G5大电影的创作过程中,也是美国处在种族分裂严重的一个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主创对于电影的构思,还有电影中企业发布新产品的桥段,常见的大公司阴谋论,通过编造并不存在的谎言,制造恐慌,目的只是为了让你消费它们的商品而已,还有pipp的网红主播设定,都在极力试图贴近当下的观众,从这些都能看出主创对G5的故事和角色是花了心思的,并非只想要做一个单纯的情怀复制品,作为一个子供向动画,考虑到那么多创作和分级限制下,能做到这种程度的讽刺其实是很难得的。
另外说一句我喜欢G5的角色设定要多过G4,G4的主角们一开始就是被命运交织在一起的天选之人,而G5更加偏向一个民主的方式来刻画角色,更加朴实,主角们没有G4那么强的命定感,对角色的代入感相对更好,当然不存在二者谁就一定好或不好,只是偏好上我更喜欢G5的人设
我知道有些老粉不满意M6已经成为历史,这取决于你个人是否接受这一设定,整部电影看下来就会觉得还不错,也会对后续发展有所期待,不接受怎么处理都会存在漏洞的,但这并不代表这部电影不好,我不会说延续G4世界观是最好的选择,但这可说是唯一选择。
然后这就带出了另一层,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这部电影乃至G5世界观设定,就如同之前所说的,MLP定位一直是子供向,G4所创造的世界也是理想主义式的童话,G5出现后突然开始要往现实方向贴近,可G5的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建立在G4设定基础上的,这就让作品呈现出一种错位感,以至于让很多老粉们觉得跟G4设定接不上,想对应现实又没有那些真正成人向的作品做的更加彻底,于是G5就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因而呈现出一种两极化评价,G5主创则选择了一个较为折中的方式,做了一定取舍和平衡,这种尝试值得肯定,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但至少还在一个能接受的范围内
说到底MLP要承接世界观到底要承接的是什么呢?对我而言,它至少在一直以来的友谊主题呈现上做到了很好的传承,毕竟一个作品最重要的还是它的内核,M6或许成为了许多小马口中的一段故事,但还是有小马记得他们,仍然有sunny这样的小马相信着友谊和真心,并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切,就跟现实中粉丝们一样,从这个视角来看这个故事,你还会觉得TS他们多年的努力是徒劳的吗?
当然话说回来,虽然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主旨立意,但它也有另一个先天上的缺陷,也就是G5是用一部电影来作为开篇。讲实话以电影的形式作为开始身就是有风险的,如果当初G4上来就是一部大电影,一样会被口诛笔伐,何况G5还要承接G4的世界观,压力可想而知,总时长还不到90分钟,想用一部电影的体量来完成角色的成长,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任务,电影过快的节奏也让除了sunny和izzy以外的角色多少都变得工具化,pipp当然是最明显的,当初TS成了天角可是花了三季剧的时间,而我们在大电影里有看到sunny的成长,整体角色曲线都是完整的,但是因为篇幅和节奏问题以至于有时候无法沉浸下来好好感受,导致最后sunny进化成天角兽可能有些缺乏情感说服力,电影和电视动画终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同样的情节或者叙事节奏放到动画剧集里有效,然而放到电影里就未必管用了,所以G5大电影的缺点更像是受制于媒介本身,而不是本身的剧情或故事出了问题。
传播学家马苏麦克鲁汉,(Marshall McLuhan)曾说:媒介即是讯息,意思就是说,媒介并非中性,而是带有无法取代的特质。电影之所以是电影,就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同一个故事,同样的主题放到漫画,电视,电影,动画、游戏等不同媒介去讲述,所得到的感受体验都是完全不同的,我想G5如果开篇是直接用剧集的方式说故事,反响或许会比现在好很多。
总体而言,新世代不过不失,故事立意很不错,角色比G4更贴近当下的现实,少了一些宿命感,多了一些平民感,但由于时长和节奏原因并没能让每个角色都发挥出特质。作为G5的开篇,在有限的创作条件下,算是很好的完成任务了,但也因为它选择了电影的形式作为故事载体,后续影响也显而易见,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只希望官方之后能把挖出的坑慢慢补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