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励志的两首诗
记得古人有一首刻画人生很清楚的咏松诗:
《小松》杜荀鹤
自少齐埋于小草,而今渐却出蓬蒿。
世人不识凌云干,直到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是讲一棵松树的幼苗,当小的时候,和一般的草一样,都埋在那里,谁也想不到,这一片小草里的这株幼苗,几十年、几百年以后,会成为那么高大的树。但它在当时是慢慢地出头,比小草只高一点,当时的人也绝认不出,它将来会变成神木。一般人都等到这棵树长大了,高得看来差不多挨到了天了,才仰头来赞叹:伟大啊!高呀!好!了不起!人生也就是这样,当平常在努力的时候,就是那么可怜,没人了解,等到成功以后,各个都叫好了。
所以,青年同学们要注意,人贵自立,要自己站起来,不要刚刚出头,就想要别人赞美你高,那是高不起来的。看透了人生,只有自己去努力,到成功了,自然有人赞美、喊伟大。学问也好,事业也好,都是这样。

同样的,另外有首诗:
雨后山中蔓草荣,沿溪漫谷可怜生。
寻常岂藉栽培力,自得天机自长成。
这首诗也经常写来勉励学生。中国诗有些很难读,字面上看来是描写景物,一幅不相干的图画,实际上含有很高的哲学道理。像这首诗说,下雨以后,山里的草,很快地青青翠翠普遍长了起来,沿溪漫谷都是,绿成一片。这样多普通的草,谁去种它们?谁给它们肥料?都是自得天机自长成的。我们人也是如此,像当年红叶少棒队,到日本比赛胜利了回来,大家都捧他们。可是当年他们在台东深山里练习的时候,石块当球,树枝做棒,岂不是“沿溪漫谷可怜生”吗?后来胜利凯旋游行,大家都认为是我们的光荣。他们的成功不就是“寻常岂藉栽培力,自得天机自长成”吗?
人生也是如此,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是如此,要使他受得艰难,要给他“自得天机自长成”的环境。父母的爱护过分了,恰恰是毁了他。我们看了这两首诗,就可以了解小知大受的道理。伟大成就的人,都要从艰难困苦中站起来,不要被小聪明自误,更不要短视。所以《论语》上记载圣人之言了不起的地方,像一具很好的古董放在面前,它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越看越美,从任何角度看,都觉得有新的发现。现在的工业产品就不一样,初看很漂亮,多摆两天就完了,很讨厌了,非把它毁掉不可。古书就有这个道理,它的含义使我们多方面去发觉、体会。对这几句话,我们有时不必一定说是哪方面看法,要在人生中多加体会才对。
这两首诗,我从小几岁背到现在。有时候,自己碰到真正困难的事情,念佛、祷告上帝仍无法定下来的时候,“寻常岂藉栽培力,自得天机自长成”,要有这个勇气,要有这个魄力,这才真是懂得中国文化的精神。人不必希望别人的恭维,要自己站起来;能站起来,自然有人仰头看,叫好拍掌的都来了。可是到那时候,千万不要受到掌声的影响,试看那大树旁有人又唱歌,又跳舞,又烧香膜拜,大树也是置之不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