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问世,A股上市公司迅速跟进
8月1日,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的数据揭示了全球机器人业务在上半年的整体下滑趋势。据GGII预测,由于全球经济尚未摆脱低迷状态,下半年机器人订单金额可能将继续下滑。这一现象将使国产与外资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预计将达到约33.3万台,同比增长9.90%。
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类型和功能的机器人已经开始进入各个产业领域。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产业化进程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马斯克近期宣布Optimus的生产将大幅增加,目前已经生产了10台,并预计11月将进行行走测试,明年还有望在特斯拉工厂开展实用性测试。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方面,特斯拉的“脚步渐近”。自从2021年宣布开发人形机器人,再到今年预计11月开展行走测试,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进程稳步推进。虽然Optimus的量产仍面临挑战,但逐步量产将带动电机、精密减速器、丝杠、轴承、传感器等多个产业链环节的需求,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望像汽车一样,采用国内供应商。人形机器人产业要成功落地,还需完善配套以降低成本。
在A股上市公司方面,多家公司都积极涉足机器人产业。例如江苏雷利、克来机电、奥比中光、星网宇达等公司都开发了与人形机器人相关的技术或产品。此外,还有许多工业机器人相关公司正在考虑是否将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投资方面也日渐活跃。除了人形机器人外,工业机器人也得到了许多互联网大厂及知名制造业企业的支持。美团、网易、货拉拉等公司都积极涉足工业搬运机器人赛道,成为机器人制造商的股东。不少知名制造业企业如富士康、达闼科技、立讯精密等也在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
整体来看,机器人产业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人形机器人,都在各个层面得到了推动和扩展。特斯拉等先锋企业的进展激发了市场潜力,而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的投资则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成长。尽管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对机器人订单有所拖累,但长期看来,随着技术突破和产业链的完善,机器人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的一大增长点。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与竞争将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前进,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和无限的可能。
数据来源:上海证劵报
作者:科脑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