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没有优质坩埚保供的双良,为何还继续扩产拉晶业务

2023-04-09 08:28 作者:炒股即修行  | 我要投稿

按照浙商证券去年年底的研报量化数据,没有优质坩埚的拉晶企业,单瓦成本比优质坩埚保供的中环成本高¥0.07~0.16。 由此,$双良节能(SH600481)$ 双良再次扩产50GW单晶硅拉晶业务就是不合时宜,多个券商在推荐中环的同时也推荐双良就是收费吹鼓手。毕竟双良有增发计划,需要二级市场配合。 但增发审批流程完成还需要半年,这半年会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而有利于双良呢? 同城的$上机数控(SH603185)$ 为何是加码上游多晶硅料而不是传统的拉晶和切片业务,或者下游电池和组件呢? 多晶硅过剩,价格下跌趋势已是明牌。$TCL中环(SZ002129)$ 还试图用优势博弈力量加速多晶硅的降价速度。 而50GW拉晶业务扩产,最少需要两年,增发的资金到位也需要半年以上,现在需要工厂建设的前期准备。节奏大致吻合。 更重要的是,半年后多晶硅价格从20万降到合理利润的七万,为整个光伏产业链可以腾出单瓦¥0.5利润,即便没有优质坩埚供应,平均单瓦成本提升¥0.1,而这个成本是拉晶环节除了中环和隆基的行业普遍水准,即是行业平均成本。这个成本也是行业在供需均衡下要大部分接受的。 何况明年下游光伏发电需求提升10+%,立马就是供不应求,单晶价格暴涨的拐点。 由此,年底前后,多晶硅分布让出来的的¥0.5,首先要填补单晶的成本¥0.1~0.16,合理利润¥0.06~0.10,小计单瓦平均¥0.25+,下游的电池,组件和电站,实质性分享剩下的约单瓦0.25。 这个方案其实没有提现单晶硅片业务的博弈力量,调整为单晶环节获得成本和利润的补偿近¥0.3,其它三个环节分享剩下的¥0.2单瓦利润。

没有优质坩埚保供的双良,为何还继续扩产拉晶业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