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梦》导读与孙悟空的爱情

2023-08-23 20:07 作者:日版哥RBD  | 我要投稿

  近日,我查阅《红楼梦》相关资料,还有红学专家引证,刘心武先生的“秦学”。   “秦学”索隐秦可卿跟清代康熙朝废太子胤礽的宫廷密史,没有史料依据,也与曹家的没有关联,这种猜谜式讲解缺乏客观依据。   吕启祥与蔡义江先生对“秦学”重要依据“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的考证,这两句诗是中唐诗人刘禹锡(梦得)的名诗《送蕲州李郎中赴任》中的两联。而“废太子诗句”是“秦学”主要支柱,“废太子对联”被证实为谬误,“秦学”的理论依据就支持不住了。   中央电视台节目《百家讲坛》作为大众传媒,请个讲师主持节目解说,未必是学术权威红学“代表”。   我找到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张庆善先生的国图公开课。主要为以下几点:   第一,胡适先生开创新红学,考证《红楼梦》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自叙传。但在曹雪芹时代,无论江南曹家与北京曹家,他还很年幼,曹家都败落了,不太可能为自叙传。   第二,曹雪芹在悼红轩中,对《红楼梦》甲戌本《石头记》,“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乾隆19年公元1754年创作完成。   第三,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否为高鹗续写?《红楼梦》百二十回,写有高鹗与程伟元整理加工,对后四十回残稿截长补短。有大量证据证明高鹗整理《红楼梦》以前,百二十回红楼梦就已经存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传抄过程中大多迷失无稿。曹雪芹只写八十回,然后一直增删修改,不符合创作规律。   第四,书中女娲补天所剩的一块顽石,不是贾宝玉的前身。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是绛珠仙草。顽石被一僧一道变成美玉,带到红尘中受享受享,在警幻仙姑那个地方,“现在有一干风流冤家,要投胎到尘世,把这个蠢物,夹带其中,一起受享去吧”。   《百家讲坛》里,刘心武先生严厉批评高鹗先生,甚至是骂,对他全盘否定,对《红楼梦》狗尾续貂,我就觉察出了问题。   我查出了高鹗于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中乙卯恩科进士,殿试三甲第一名,授内阁中书。   《红楼梦》对于高鹗来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闲情小说”,但“大致上与儒家思想并无冲突,因此欣然应允”编辑整理《红楼梦》残稿,对原稿进行编辑校对,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再印刷出版。   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自有独到讲解,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以贬代褒,从趣味性的角度可以去《百家讲坛》节目看一下,了解一下《红楼梦》的故事内涵与文学价值。   客观资料部分我从百度百科找到,百度百科可以当作一个大的资料数据库使用,但里面的主观意识与猜测,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还是辩证地去查阅为好。   从小时候起,《红楼梦》就被奉为文坛上的“圣典”,大多数人望而生畏。我记得小时候找到《红楼梦》印刷本,我记得只有前八十回,多少年印的我忘了。我二哥认为《红楼梦》有巨大的文学价值,就想去读,就借去读了,没过几天就还我了。他后来想看87版《红楼梦》电视剧,看了没有五集,就没有看了。他似乎大失所望,还是望而生畏,我不理解。   《红楼梦》比起《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就显得可怜了,明明都是文化名著,却是少有人读。《红楼梦》被大家热烈追捧,奉之若宝,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画中宝瓶,可望而不可得。后三大名著,就是没有看过原著,也能通过电视剧大致了解到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文章主旨,启发的积极精神。   《红楼梦》我曾粗读过,读了有几十回,除了描写些姑娘的趣事,主要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贾宝玉与林黛玉可以说既是冤家,又是对头,还是挚友,缠缠绵绵,分分合合。林黛玉对贾宝玉有意,藏着不肯表述,令人着急;贾宝玉天性单纯,既对薛宝钗示好,又对林妹妹关心。最后,都几乎表白了真心——“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林黛玉问:“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   《红楼梦》为四大名著之一,又是通俗文学小说,世人皆可读,都可以去赏玩探佚嘛。87版《红楼梦》电视剧我大体上看完了,感觉相较于原著删减比较大。   小时候,不喜欢读言情小说,喜欢历史和政治,故而对《红楼梦》不甚感兴趣。   我小学一年级时,看了央视版《西游记》前三集,当时惊为天人,有些痴痴念念,大脑贯通入神。直到第四集如来佛祖一巴掌把孙悟空压五行山下,我大脑凝滞许久,不敢相信……直到小学毕业后,我闲来无聊才勉强看完央视版《西游记》后面的剧集。   《西游记》是一部给我矛盾感最多的作品,从小是又爱又恨,又捧又嫌,又喜又厌,留下了很深的遗憾感。   我自小只当《西游记》是神魔小说,对《红楼梦》有敬畏之心。后才知到《西游记》“游戏中暗藏密谛”,它讲心学,也讲修行。   《西游记》如此,《红楼梦》更是文化宝库,密藏无数,需要谨慎认真地去阅读。《西游记》大多用白话易于理解阅读,《红楼梦》大多是文言词句,里面又经常暗埋伏笔,再加上有续写补写的内容,普通人不易于理解明白《红楼梦》的主旨——“大旨谈情”。   “人生有情,天地无情”,《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气度文化非凡,巾帼不让须眉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也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小时候,看过电视剧《哪吒传奇》,里面有个小龙女,因为《西游记》我一下联想到了东胜神洲东海之上的花果山。孙悟空长居海外,可不可有一段朦胧的初恋?东海龙王的女儿,就是很好的素材;原著观音菩萨的侍女,也是东海龙女,也描写菩萨害怕孙悟空拐走龙女做夫人。曹雪芹赞扬的是林黛玉这样的美人,我小时候也对这种温柔纯洁真性情的女性有好感(幻想中的,现实是不存在的)。   这是我唯一认为孙悟空有的爱情,遥想东海之上,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花果山,东海龙女与孙悟空曾有过一段相互倾慕的知性旧识。悟空此时已是斗战胜佛,龙女等待多年只与悟空再会,悟空不忘初心与龙女相见,温柔乡里倾诉衷肠,漫游山涧,拥入怀中,见性真情,但不存在缠绵交姌。   情劫过后,东海龙女化为观音三弟子,此后永生永世,镇守于南海普陀山紫竹林。悟空重做斗神遨游九天三界,并留下誓言“吾曾立下除魔重誓,棒斩三千妖魔,传扬真经”。龙女心念悟空,悟空也不忘真情。

《红楼梦》导读与孙悟空的爱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