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干燥软草的星空结冰问题

2022-10-28 21:39 作者:飞虎233-放置游戏  | 我要投稿

(几乎所有图片都可以选择不点开以节省流量)

在文章的开始,请允许我放出这次事件的起因——一位B站百万粉的知识区(?)UP主,在微博转载一名大V的打了地平论Tag的一个图片,图片内容为:

如果地球的轻微倾斜与9300万英里外的太阳一起创造了冬天。

那么,为什么地球的黑暗面背对着太阳,每晚都不会结冰。

对此,他的评价为(逻辑分段):

因为真的会结冰,你缺乏小学生水平的基本实验能力,思而不学。

古人早就发现,在清朗秋夜,用干燥软草垫住盘子,让盘子里的水只面对星光和太空背景辐射,就算气温和地温高于冰点,也会结冰。

宇宙真的是非常寒冷

而后一名B站用户截图这位UP的言论并制作为短视频,标题为《【(UP主在其众创小说里的代名)】x式物理学》,简介为“原来秋天的夜晚水会结冰是因为宇宙很寒冷啊”,被UP转载并评论“这是一道漂亮的高中物理测试题”,引发围观群众热议。

热门评论为:“这直接牵涉到一个基本常识——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

点赞最多的大概

一、地平论图片存在什么问题?

如果地球的轻微倾斜与9300万英里外的太阳一起创造了冬天。

那么,为什么地球的黑暗面背对着太阳,每晚都不会结冰。

首先,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创造冬天和黑暗面背对太阳所产生的“黑夜”是两回事。

其次,我不知道地平说的世界中,这个地究竟是怎么平的。

  • 如果地平指的是飞饼只有一面对着太阳,那么距离太阳远而结冰的地方应该是飞饼边缘的圈或者单纯的一片区域,这无法解释北极和南极的情况。

  • 如果地平指的是飞饼竖着对着太阳,南北极可以解释。但这种情况下的“赤道”应该与其它位置有较大高低差,我们很难解释这一点。

再次,我需要很长一段来解释大气等问题,放下面了。

二、因为所以科学道理

因为真的会结冰,你缺乏小学生水平的基本实验能力,思而不学。

古人早就发现,在清朗秋夜,用干燥软草垫住盘子,让盘子里的水只面对星光和太空背景辐射,就算气温和地温高于冰点,也会结冰。

宇宙真的是非常寒冷

UP说的古人现象,其背后可能的原理有两个,但绝对不是“太空背景辐射”

一是“辐射冷却”

温度不为绝对零度的物体,会向周围的空间辐射能量(宏观上体现为散热),绝对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携带的能量越强。

在向阳面,太阳散发出的红外辐射携带的能量相对地球物体散发出去的红外辐射能量高,宏观上看“向阳面在被加热”。

在背阳面,温室气体(如水蒸气等)吸收了长波辐射(及其携带的热量),使得夜间有相比无温室气体星球(如月球,晚上-183℃)更高的温度,这个温度就是我们常说的“夜间气温”。如果水蒸气较少,那么散发短波辐射(携带热量)的低温物体,其温度就将穿过大气层散逸到宇宙中,导致物体温度下降。

至于为什么“物体比气温温度低”,这涉及到比热容的知识。比热容指单位质量物质,升高1开尔文温度所需的热量,降低时的数据与之大致相等。一些物质的比热容高,那么它从低温升到高温所需的热量就多。但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则未必由比热容决定,它可以是物质存在状态、温度差、乃至颜色。

当物质从“气温”中吸收热量的能力低于它向外发出短波辐射所带来的热量散失时,物质的温度就是会比气温低(随着温度差的改变可能会使其收支持平,温度不再变化)。

而清朗的夜晚

  • 秋季时地球距离太阳远,接收热辐射少

  • 夜晚时太阳不直射

  • 清朗天气水蒸气少

  • 盆(金属、陶)的散热较快

  • 盘比热容低,水直接接触盘(固液介质接触)导致其与盘子热交流快

  • 稻草有一定保温作用,不仅保高温也保低温

多方面因素下,首先是盘的温度降低到零点以下,然后稻草对盘子背面接收和发散热量的能力进行了限制(保温),水为了保持与盘子一样的温度向盘子疯狂放热导致水温度下降,最后就变成了冰。

这是一个大致的解释,实际上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二是“硝酸钾”

由于稻草常作为引火物,故有些家庭会储存干稻草。一些稻草就可能会沾有“墙灰”。古代有土墙,土中常含硝酸钾。

水蒸气凝结在固体(盘)上变为小水珠,硝酸钾溶于水大量吸热,导致盘子温度下降,盘子表面的水(后面与之前说的相同)。

还有其它一些原因

比如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有蒸发,蒸发本身会吸热使水温度下降,但在温度高于0℃的情况下,这个情况可以忽略不计(冬天晾衣服能晾干是因为升华这个也不讲了)。

三、所以百万粉的言论存在什么问题

疑似支持地平说的言论:

如果地球的轻微倾斜与9300万英里外的太阳一起创造了冬天。

那么,为什么地球的黑暗面背对着太阳,每晚都不会结冰。


百万粉:

因为真的会结冰,你缺乏小学生水平的基本实验能力,思而不学。

古人早就发现,在清朗秋夜,用干燥软草垫住盘子,让盘子里的水只面对星光和太空背景辐射,就算气温和地温高于冰点,也会结冰。

宇宙真的是非常寒冷


“黑子”:原来秋天的夜晚水会结冰是因为宇宙很寒冷啊

百万粉:这是一道漂亮的高中物理测试题

首先,我上一节提到了,晴朗秋夜盘子内的水结冰是因为物体本身的辐射散热,与“太空背景辐射”无关,或者说“太空背景辐射”不能使其散热,而只可能为它加热。

其次,与前文地平说言论相符:没有直接的关联。本文没有解释“为什么不会结冰”,而是直接说“因为会结冰”。

实际由于“疑似地平论支持者”发言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不一致,导致第二段可以认为是在问全年的任何时令和地点(包括夏天、赤道)。如果要反驳,应该从“如果地球是平的”的角度出发,推出谬误来否定他的观点,而不是人身攻击+转移话题。

第三段和第二段联系就更少了,毕竟宇宙射线和宇宙本身温度之间本就很难建立起直观的联系,它倒是和第一段联系较大。

UP主如此破碎的阐述逻辑,就会使人在阅读后成功联想到“秋天夜晚盘子里的水会结冰是因为宇宙很寒冷”,或者“宇宙射线使秋天夜晚盘子里的水结冰”。基于这位UP多次钓鱼的前科,我很怀疑这次也是钓鱼,如果是真的,希望下次不要再干。

实际当时有很多打着岳家军名号的民间力量,如果只取信于金和蒙的史料,就会这样
我们最早有这个节是在汉朝,距离隋朝都有300年;而且日本僧人这个节特指新罗纪念打仗胜利的节日

再次,之后的回复“这是一道漂亮的高中物理测试题”,我记得此UP是98年入大学,上高中大概93-95年(考虑到可能参与少数民族预科班、复读等情况),它们那时候的教材与现今教材是不同的。我17年上大学,几乎没有对于辐射冷却的印象,去年翻物理课本的时候也并没有看到这个话题。但不排除一些选修教材,或者A卷必修教材有相关知识。个人认为,不能凭空就说这是(现在这个版本教材的)高中物理测试题。

最后,对于那句人身攻击......都人身攻击了也不能说啥逻辑了对吧。我小学时候做过实验,但我记得小学实验是有过程有方法的。具体流程大概是:

  • 提出问题

  • 寻找实验方式

  • 准备实验环境

  •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

  • 得出假设

对提出问题阶段(甚至他是反问,实际等于表达观点)的人说“你没有实验能力”,显然是使用了预设靶子的诡辩方式。他还并不知道如何去寻找实验方式,也很难有实验方法去探究他提出的问题的解法。

如果非要抬一下杠的话,“日心说”最早是一种“发明”,是为了解决以“地心说”为核心的研究时必将会出现的极为繁杂的计算和逻辑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假说”。但由于基于“日心说”提出的计算方式能极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而被逐渐重视,直到天文学(更准确的说是精密仪器)的发展验证了这一观点,这距离日心说的提出已经过了至少60年。问题、观点的提出未必能以贬低其“实验能力”作为回应,原因大抵在此。

至于评论区,真正讲科学道理的点赞量少,人身攻击和抖机灵的倒是占上风这点我就不提了。去年中秋节话题的评论区我在知乎有留档。

我作为这位UP的狂热黑,在不违背自我、不发散、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只能批评到这里,评论区视情况关闭。

流量预警

此后的内容都是直接上图不复述了,复述可能导致不过审。

有没有可能,我是说

因为真的会结冰,你缺乏小学生水平的基本实验能力,思而不学。

古人早就发现,在清朗秋夜,用干燥软草垫住盘子,让盘子里的水只面对星光和太空背景辐射,就算气温和地温高于冰点,也会结冰。

宇宙真的是非常寒冷

这是百万粉的原文呢?

我承认百万粉确实用了诡辩的手段,这句话按照你理解的方向也完全正确,就如同当年这段话

在2020年的环境下会被他的粉丝解读为对国内疫情的抨击(毕竟标题就是抨击国内防疫政策的),但在短短半年后,就可以被重新理解为“对美国的阴阳怪气”。

所以如果你真的认为这位UP一点问题都没有,那我确实无话可说。不过还是提醒一下,虽然他在对线领域耕耘十多年,但不意味着他在其他领域,甚至他耕耘的领域就是无敌的。

生活区默认要求3图好烦

这俩是一个人,IP漂移属于是
这位也是他,回复他的不是我

如果按这位的解释,那么星空和太空构成语义重复,属于病句的一类,一个典型的语义重复例子为:“与去年同期相比”。而且百万粉UP实际上说的是“星光”和太空辐射,建议不要臆想。

其次,水是可以对着一个抽象概念性的名词的,比如水对着人。

抽象概念是传统逻辑用以指称现实中没有一个或一类具体事物与之相适应(即其外延不是一个或一类事物),而仅以依存于某个或某类事物的性质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为其反映对象的概念。

抽象,顾名思义,就是抽掉了具体形象的东西。如:人,就可以说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因为一个具体的人有性别、年龄、身高、相貌、社会关系等具体特征,但抽象的“人”就是不包含这些具体特征的一个概念,因此说它是抽象的;而具体的人的概念应该是张三、李四等。 因此说,抽象概念一般是指的每一类事物,而不是某一个事物。

——来自某百万粉UP最爱的百度百科

再次,对这句话如果按正常的语义分析,应该是水(主)面对(谓)辐射(宾),语义充分。面对作谓语的情况很多见,比如“我面对你”就是标准的主谓宾结构。

按照这位的语义分析,应该是:物体(主)面对(谓)太空背景(宾)辐射。辐射在这里要么作为谓语,但谓语只能用来形容主语,要么用作补语,下段解释。

补语就是用来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目的等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英语补语的作用对象是主语宾语,具有鲜明的定语性描写限制性功能,在句法上是不可或缺的。补语是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最常见的是宾语补足语。名词、形容词、副词、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都可以在句子中作宾补。

——依然是某百万粉UP最爱的百度百科

显然,补语也很难作为“星空和太空背景”的定语或限制。百度给出的补语类型里,也并未出现“改变宾语”这种用法。

1.结果补语:结果补语表示述语的结果。结果补语主要由形容词来充当,也可由少数单音节动词来充当。结果补语与述语之间不加“得”。结果补语与述语结合得比较紧密,其间不能加入别的成分。结果补语后面可以带动词助词“了”和“过”也可以带宾语。

2.趋向补语:趋向补语表示事物运动的方向,主要由趋向动词“来”、“去”、“出”、“上”、“下”、“回”、“上来”、“出来”、“回来”、“上去”、“下去”等充当。

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不加“得”。由趋向动词“来”、“去”作补语的格式里,宾语可以放在述补短语之后,也可以放在述补短语之间。

但宾语是表示处所的,只能放在“来”、“去”之前,“进”、“出”、“上”、“下”、“回”、“过”之后。有时趋向动词并不表示动作的真正趋向,而是趋向动词的引申用法。

动词“了”一般加在补语后面、宾语前面。“了”也可以出现在补语之前,这时述语后面就不再出现宾语。

3.可能补语:可能的补语表示能怎么样或不能怎么样。可能补语主要有两种表示方法:

Ⅰ在述语和结果补语之间加入“得”或“不得”,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或不可能出现。

Ⅱ“得”或“不得”用在述语之后作补语,表示结果可能实现或不能实现。

此外,“得了(liǎo)”或“不了(liǎo)”也可以用在述语后面作补语。

4.数量补语:数量补语表示述语动作行为的数量。数量补语可由表动量的数量短语来充当,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

数量补语还可以由表示时量的数量短语来充当,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

5.状态补语: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或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述语和补语之间一般加助词“得”。

状态短语在一定的语境里可以省略。这种句子表示的是,或者含有无须形容的意味,或者有让对话者自己体会的意味。

有时状态补语前不用“得”,而用“个”、“得个”。

6.程度补语:程度补语表示述语所达到的程度或状态。

充当程度补语的词主要有两类:

Ⅰ表示程度很高的“极”、“很”、“透”、“慌”、“死”、“坏”、“多”、“万分”。例如:热得很 坏透了 憋得慌 讨厌死了 乐坏了 舒服多了 痛快极了  常用的还有“不得了”、“要命”、“要死”、“不行”等。

Ⅱ表示程度较轻的“一些”、“一点”。例如:少一些 快了一些 心安一点 稍慢一点  程度补语没有否定形式。

7.时间、处所补语:时间、处所补语主要由介词短语来充当。

——百度百科

古文翻译中有“宾语前置”的说法,但古文翻译过来也不会出现“主谓谓宾”的情况,一个例子是“未之有也”,翻译时要翻译成“未有之也”,即没有这种事。中就更不会出现谓语后面没有宾语的情况了

(你说的情况若成立,那么)除非(是)谓语作描述、形容词(否则无法解释)。但谓语应当是对于主语的形容,而“辐射”不能用来形容水,最多是“水有辐射”,这里的“有辐射”能够合作为谓语,类似“天气晴朗”的用法。

所以,辐射虽然有动词的用法(中心辐射周边),也可以与其它词语组合成形容词(有辐射),但在该语境下,辐射只能作为宾语使用,而“星空和太空背景”是名词作形容词。这个短语拆开应当是“星空和太空背景(中的)辐射”。

顺便送你个AI纠错

我劝某百万粉UP的理智客观中立路人观众不要学这位UP,天天把“别人是教育的残次品”当成自己的信条。他上网冲浪多年,毁人技术是一流的(如他曾经为了让自己的论坛独大,去其他人的论坛里狂聊敏感话题),但他的观众未必都经历过那段互联网最混乱的时期,学他打醉拳容易把自己栽进去。

更点老黄历。

某“黑粉”的原评论区里有价值的内容我在前面更完了,其它要么是人身攻击,要么就是无意义复读。但在他后续的动态里,我看到了路人的其它回复。

这一段我前面说过了,在这里二次元头像属于偷换概念。实际上这位“黑粉”也同意秋夜盘子里的水会结冰,可以参考我发的第一张图。强调一下:辐射换热中,物体散热的部分和宇宙辐射真没关系。

首先要说明的是,宇宙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很寒冷。由于各种高能宇宙射线以及恒星的存在,宇宙中很多地方属于“热区”。但这句话只是模仿百万粉UP一贯的风格,我也并非否认宇宙整体是寒冷的这件事。

春夏秋冬的确与地球和太阳间的距离有关,但同时也与气候、地区相对太阳的位置等因素有关。一些地区就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划分。

热带地区四季的冷暖变化极小,但下雨和不下雨的时间相当集中。因此一般只分为雨季和旱季。

——这次是百度知道

其次,考虑“正能量”的时候,宏观上是物体吸热大于物体散热,这时太阳的热辐射等辐射是导致物体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考虑降温时,物体散热大于物体吸热,那么就应该主要考虑物体本身发出的辐射导致热量逸散的问题,此时地球对物体辐射的透过度就是重点。不是说物体升温时大气的透过度就不发挥作用了。

首先要说明的,黑体本就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理想黑体”与“凯旋归来”一样构成语义重复。

中间及以后的稻草人不评价。能分辨谬误不代表能处理谬误,我打嘴仗从来是下风,甚至被“黑粉群”一顿诡辩以后踢出群+永久拉黑了。

所以这一段只是给真路人看一下“路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否真如百万粉UP为他们构建的形象那般伟岸。

关于干燥软草的星空结冰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