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莆田阿冒鞋的生产,莆田鞋的等级
在聊生产之前我们先看一个数据,2021年莆田全市有4200多家鞋企,鞋产量为13.9亿双,从业人员50多万,产值达到1311亿元,占全国1/10、全省1/3的规模,这些数据跟大家熟悉的阿冒鞋基本没什么关系,正规厂基本都是做代工的,正单,而我们很多人熟悉的阿冒鞋绝大多数是由那些没有记录的小厂生产。
莆田现在有记录的鞋企4200多家,没有记录的小厂小作坊估计上万。
工厂-----销售 变为 货主----工厂----货主----销售
经过二十来年的发展,莆田鞋的生产过程早就从早期的工厂自产自销转变为货主下单,工厂只负责生产加工,货主再自己负责销售。市场大了,分工明确了,工厂就赚加工费,不摊风险。除非是真的很看好这款鞋,这款鞋当时已经卖爆了,或者一种就是实在没单了开不了工,实在没办法想搏一搏才会自己去生产
在第二期
阿欧啊聊莆田鞋第二期:莆田阿冒鞋史 1回复 / 0亮
里面我曾经说过90年代的时候生产阿冒鞋两种现象,现在的话大致有3种,
一种就是买一双原鞋回来照着做,这个也就是现在有些文案中经常标榜的无原鞋不开发,算是相对要求比较高的。
另一种是直接在莆田市面上拿一双别的工厂的货,再比照网上图片开工,一般常说的通货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还有一种是直接看网上谍照,然后就可以开工生产,这种都是想抢新品刚发布那阵的市场,正品没发布莆田就做好在那等,莆田鞋厂老板凭一张图就可以做出一样的鞋的传说曾经传遍网络,但这个其实就是一个版师的基本能力。提前生产的这种鞋也经常出现正品没有气垫的莆田有,正品没有碳板的莆田有,正品有的配置又没有,或者说图案配料错误等等,这样的往往最后也能卖光。也正常,毕竟哪有那么多人会天天去研究鞋
生产过程:
拿着原鞋或者谍照开始找工厂(如果莆田市面已经有了,那直接找厂就是),找到工厂,工厂开始打版,做出样品鞋。版师非常关键,一双鞋鞋型正不正,很多人在意的细节好不好,都取决于版师的能力。同样的材料,不同的版师打出来的版,可能就是你在网络文案中可以看到很多商家给你介绍的上百差价的不同版本。
(样品鞋往往只要做出鞋面,鞋底后期,莆田很多鞋款都是鞋面很好,鞋底就是样子货。一个很典型的例子,13.14年的时候NB非常火,卖的非常好,但当时有几个问题,一个是除了574是圆头以外,当时火爆NB990.996.998.999鞋型是偏修长,当时莆田的574做的鞋型不错,但996.998.999鞋头也做是又圆又润,皮料明显过大,版真的不好。第二个是当时NB里面有些鞋款皮料,莆田的一些货用的皮比正品的好,莆田很愿意在鞋面上下成本,可能是因为这里最容易让人看到。第三个就是当时的鞋底,直接就是EVA上,一般穿几个月后就会硬的跟石头一样,现在莆田NB底比以前要用心)
打版觉得满意,就生产,生产的过程有可能分两种,一种是这个厂自己具备成型能力,那么鞋面鞋底成型都在这个厂做,一种是厂没有成型能力,那么鞋底成型跟鞋面加工就会分开。生产了之后工厂就没事了,货主自已找地方屯货,自己卖。这个过程不需要别人的同意,做什么鞋,用什么料,想卖多少,想用一个什么文案,都是货主自己决定的。
莆田鞋等级:
网络有很多贩子给莆田鞋设了很多所谓的等级,这个谁定的?怎么个标准?怎么认证?
上万的厂,大小不一,互不统属,这又不是跑一百米,15秒.14秒.13秒.12秒,能清楚的定档,一款火爆的鞋款高峰期的时候可能几十上百个厂都在做,很多都是隐蔽的小厂小作坊,怎么定?
不同的厂做出的货会有不同品质,但没办法用简单等级来展示,厂太多,无法标准,有可能我这部分材料比你好,但我的另外比你次,也有可能我的材料比你的差,但我的版型更好。都是靠每个工厂自己把控
所有的等级名词都是鞋贩创造的,用来制造等级差价格差的,一句高仿高品质满足不了高售价的爆点,所以从十几年前开始,贩子们陆续的创造了尾单,原单,厂货,原装,公司级,纯原这些不同时期的名词,有些特别能吹的贩子,还能给你整出十几个等级,后面又开始创造一些字母打头的版本,什么AG,VK啥的乱七八糟的,现在创造新的爆点,开始炒什么什么工厂(再说一句,正规的大厂现在是绝对不会做仿鞋的)
上面的这些,如果你全看到过,还信过,还买过,恭喜你,秀儿....
莆田鞋的成本:
网上一些科普,拍着图各种对比,走线对比,鞋舌比较高,比较厚,鞋头比较圆,后跟比较高,字高一点低一点,这里那里,反正就是反大镜照着看,然后他的货哪里哪里好,所以要4百5百6百,要记住:鞋的成本根本不在这些地方,很多是打版的问题啊,不影响成本

原料在成本占大头,一双鞋从面料裁剪开始,中间针车加工,再到后面的成型,总共加起来给工人的工钱,看清楚是总共所有的工序加一起,给工人的共钱也不一定能超过10块钱,不同的鞋型价不同,有的甚至就3.4块钱。就这点工钱的,文案能给你整出差几十几百。
很多人天天看文案,然后盯这些细节,好像一双鞋好不好就看这个,其实真的不值钱
原料里面,比如说皮,头层跟二层之间,是绝对成本差,但头层跟头层之间,很多人会用一些比如说小色差,或者纹理来文案,然后又搞个上百的价格比对,你可能看了还很认可,但可能成本上面都是一样的。给大家举个例子,大概是13.14年,当时乔4很火,然后是在虎扑还是贴吧就有人说正品乔4气垫是微蓝,莆田是透明的,导致后面基本用料一样带微蓝气垫的价格比透明的高百八十块钱,其实成本只差2块钱。还有一个是当时乔11,有人说正品的碳板是黑白点边缘带圆的,仿的做不到是方形的,然后后面带圆的又卖的盘满钵满,所有的细节都是卖家为了卖你高价的文案啊亲
胶水问题:
胶水,一双鞋用的胶水不会超过2块钱,但它对鞋又非常关键,一脱胶,这鞋基本就废了,脱胶的鞋补了之后基本都会再脱,哪怕是拿到厂里补。
早期的时候网上很多人说,莆田胶水不行啊什么,现在网上又有穿了两个月不脱胶,我知道它不是正品的调侃。我有一句话送给大家:不要神话正品,也不要神话莆田鞋
拿NIKE来说,它的胶水订单是南宝竞得,肯定非常好,正常情况不会脱胶,但上胶多是人工操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人研发出全部鞋型可以自动上胶的机器,人工操作自然会出现波动,胶上多了,溢胶,一些细节控又受不了,品控太烂了什么什么。胶上少了,看着没啥事,一穿就容易脱胶,目前为止粘胶鞋的脱胶无解,就看比例大小。
莆田鞋的脱胶问题其实是非常严重的,比例非常高,个人估计起码一年内是百分15脱胶,起码
为什么这么高,一个是胶水,南宝,台南西港,大东是NIKE竞标最后三强,南宝没有,用大东也很好,轻轻刷一层,我们试过3个人一起都扯不开,但是各种厂太多了,总有那么些傻逼的,就要省这一毛两毛用些乱七八糟的胶水。
还有一个就是员工,正品的品控要求管理比私人厂要严格太多,所以这边很多工人上班不喜欢进大厂,要求多,工资也不一定比私人厂高。
我见过最离谱的脱胶是7.8年前吧,一款科7的,我估摸着当时穿一个月可能有8成会脱胶,看麻了,一个星期估计都能有一半脱胶,我都怀疑是用鼻涕粘的。
价格
那怎么去看莆田鞋的价格,生产一双正品品牌到底要多少钱,网上也是众说纷纭,不同鞋款成本不一,有的差价比较大,大家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有品牌自己发出来的报表可以查,可以说就单原料和加工成本来说,绝大多数的鞋成本是不会超过150的。
比如有一个贩子说他的椰子350V2多好多好,成本怎么怎么高,要7.800,他大概是当你是傻子,这鞋的成本到不了150
做个总结:现在莆田没有正规大厂会去做阿冒鞋,阿冒鞋的品质等级版本之类的,没有标准,自己想出什么词就是什么,阿冒鞋的成本不在所谓的细节上面,少信版本,少看文案,那些都是为了赚你钱的
下一期跟大家详细聊聊莆田鞋价格的各种变化和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