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教我的事:永远记得爱自己

你好,我将你最近的作品都挨个大致观看了一遍;就几个问题想和你讨论或者阐述一下我个人的很主观的观点。首先,我斗胆假定你分享的事情都是你亲身经历过的,或者是靠近自己身边的亲近人分享的。吐槽自己母亲的“过分节俭”是一种对自己亲人关心和负责的体现,我能体会到你希望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并对自己不要“苛责挑剔”,好物不一定只能在“体面”的场合使用等等等等。我被你的真诚所打动。然而,我想说你姑且作为一名30多少的成年人,你的母亲大概率会是50岁左右;老一辈人身上特有节俭就是很明显,我认为你这样的“批评”未免有点不体面,你可以使用另一种方法规劝母亲食用更好的食物——例如,不妨从钱上入手会更有效果(举例如果只吃咸菜身体会没有其它营养的摄入,从而使得人生病,看病的钱大于买肉的钱);而不是“撬”她的嘴,最终的结果不还是拒绝了吗。在说说第二点,结合你之前的视频,我大致推测如下,你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你母亲可能学历不高)并且与家人(母亲)分居两地,只是在节假日回去看看亲人;并且最近(也可能一直)你的母亲对你催婚,使得你比较厌烦,你试图缓解这一情绪并且不断的给予自己暗示,最终你还选择了纹身以“明志”。我认为你的母亲没有错,可能你也看出来是什么导致了你的母亲“无法”生育二胎,可能是嘴不能“乱说话,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芸芸尔。所以我的观点是,你不应该将时代或者政策强加给你母亲的局限性和苦痛作为“批评”她的点。我个人一直认为“真诚是必杀技”,不妨和你母亲心对心的沟通,我想会有一定的作用。中国从穷到阔才多少年,你是经历过90年代的人,你应该能感受到那种“时代”变化所带来的“躁动”与传统价值观的转换,我想请你明白阶级斗争永远存在,真正的“智慧与愚昧”都在布尔什维克当中;请不要太苛责了。再说说第三点吧,我的年纪比你小整10岁,姑且你我可以算作是一个“世代”的人,但人的观念却在十年间极大的转变,这就导致我现在思考的东西与你想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尽相同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社会中的壮年是你和我这么大的人;从另一面来看,职场上不好做,中美“大打出手”经济下行,这就促使我们毫无疑问的需要向一日三餐低头,要为了一碗饭而活着。我认识一个干挖机的师傅,他说“很多50岁的工地人,都是不去体检的因为他们觉得浪费钱,小病不用看自己就好,大病没得治,多做两天活多挣两天钱,就能够给家里人多打去两天的工资”。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那些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们,真的不用去批判他们,也请别妄想帮助他们,你没有这个能力,你能做的就是倾听你的母亲去了解她,请从人本身出发而不是世俗观点。最后我想说,你似乎主动抛弃了“独立女性”这个标签,但你扪心自问你真的摒弃这个标签了吗;你使用“典型的非独立女性”去形容你的母亲是否对于已经抛弃了标签的你来说有点不太合适呢。我想说,从人本身出发,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出发你可能会看到更多。感谢你分享你的生活与观点,我认为是一次不错的尝试,并且有对于人生活的指导意义;希望你能创作更多的好作品。十分感谢看到这里的你并且忍受我表述的混乱,再次感谢你的宽容,也欢迎你的留言,期待和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