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打假日本 “元寇史料馆”第二章(第一部分):“元寇兜” 的真实来历

2022-09-02 10:20 作者:Khitad_Sarmata  | 我要投稿

打假日本 “元寇史料馆” 第一章在这里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8195050?spm_id_from=333.999.0.0

前言:

在上一章里我们总结了13-15世纪流行的一些中古蒙古盔体,想必大家也对中古蒙古盔体形制有了一顶的基础认知。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元寇史料馆所藏的“元寇兜”和亚欧大陆各地出土的13-15世纪蒙古钦察盔体甚至明初盔体几乎毫不相干,相似度接近于0。如同是元朝为日本私人订制的一样,这类“元寇兜”竟然只有日本的各类野鸡博物馆保存。在这一章里我们就通过现有13-15世纪蒙古钦察盔和后期的16-18世纪中原,朝鲜和蒙古盔体结构来分析,好好地扒一扒日本的元寇史料馆所藏的“元寇兜”到底是什么来头。这一章我将会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会分析日本藏“元寇兜”的真实来历,第二部分会总结一下蒙古以及中原16-18世纪的盔体形制。希望大家多多分享,转发本系列文章,让更多甲胄爱好者\路人了解日本“元寇史料馆”的真相避免误入歧途。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日本的“元寇史料馆”的来头, 感谢 @法芙娜零 提供信息

1) 元寇史料馆应该是位于日本福冈市博多区东公园内区元寇资料馆了。该馆由日莲宗管理,前身是1904设立的元寇纪念馆,1968年以元寇资料馆为名重新开放。 

2) 该馆展示的主要展示蒙古东征日本时所遗留的一些军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近代史相关的展示品,如甲午中日战争时清军军舰定远号的相关遗物。 

3) 在蒙古东征日本时,日莲宗信徒积极参战。故该宗有意愿开设运营这个资料馆吧


在正式进入文章之前我会简单介绍一下今天将会接触到的几种钵盔的盔型

1. 圆顶碗盔体

碗盔是一种最常见最广泛使用的盔体,从辽金时期就大量出现也是元代\中古蒙古军队的主流盔体。一直在中原使用至明中前期,在西藏地区碗盔作为主流盔体一直使用到19世纪

乌克兰切尔尼戈夫地区出土的圆顶护眉盔,典型的中古碗盔形制
俄罗斯北高加索斯塔洛夫波尔边疆区出土的圆顶护眉盔,时代为蒙古入侵高加索时期。

内蒙古博物院藏元代圆顶护眉盔


2. 高顶椭圆盔体

高顶椭圆盔是一种在中原后期广泛使用的盔体俗称“子弹头盔”,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后期一直使用到18世纪。高顶椭圆盔体在朝鲜也有使用但没有中原普遍。其设计相对早期的碗盔更加复杂,盔体通常是用两片-四片用盔梁固定,在盔体顶部会加装一个圆柱体的高盔椀(也就是盔枪的托),在盔体前端也会装有盔檐或各式的眉庇(波浪形,尖眉庇,或平眉庇)这也是16世纪后东亚盔体的一大特色。


沈阳实胜寺\皇寺藏的努尔哈赤盔原品,典型的17世纪高顶椭圆盔体

17-18世纪高顶椭圆盔体,明末-清中前期通用盔体形制国内大量出土
高顶椭圆盔体,广西出土,盔体上有剪金装饰。断代是南明或清初

3. 高顶葫芦盔

高顶葫芦盔也是一种在朝鲜和中原后期的主流盔体,有极少数明代末期的高顶葫芦盔体存世包括最近公布的行军图中也有类似的盔体但显然这类高顶葫芦盔在明末清初中原并没有朝鲜那样广泛装备。现在存世的绝大多数葫芦盔都是朝鲜王朝18世纪-后期的文物。高顶葫芦盔的设计和椭圆盔体类似,都是通常由二-四片盔体用盔梁固定,我将这种盔体称为葫芦盔因为这类盔体形制并不像椭圆盔体那样是一个很端正的椭圆体,葫芦盔的盔体是下宽上窄盔身会呈现一个类似S型的弧度看起来像半个葫芦。据我的甲匠友人的亲身实践,这种葫芦盔体比椭圆盔体更难锻造。朝鲜葫芦盔的盔椀不是中原的这种圆柱体而是一个半圆体,但是部分早期朝鲜盔也会用类似中原的这种圆柱体。而非常夸张的大波浪纹眉庇也是朝鲜半岛盔体的一个特点。

朝鲜高顶葫芦盔,之所以命名为“葫芦盔”是因为盔体的下宽上窄结构非常像葫芦的上半部分
早期朝鲜高顶葫芦盔(17世纪)对比后期朝鲜高顶葫芦盔(18世纪后)


4. 清代皇朝礼器图式对于头盔各部位的介绍


清代皇朝礼器图式对于头盔各部位的介绍

在文章中我们对头盔各部位的称呼将以清代皇朝礼器图式中的为准

“元寇兜”的年代问题

在这一段我们主要会从中古蒙古盔体和后期中原-朝鲜盔体的形制以及构造来分析日本的“元寇兜”到底是哪个时代和地区的。如果这些盔真的像元寇史料馆所说的那样是来自13世纪的元朝-高丽军队那么就首先需要符合中古蒙古盔体的一些基础形制。这篇文章主要针对的是钵盔,元寇史料馆藏的一些笠盔是另一个话题,以后可以开一篇单独讲。

1. 从盔体构造判断“元寇兜”的年代

上一篇文章中总结的一些中古蒙古盔体设计,总共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就是圆顶碗盔,中古蒙古盔体很大程度是继承了辽金时期的圆顶浅碗盔设计,这种盔体的构造非常简易实用基本上是一体锻造或用盔顶+腰圈铆接的设计(上用一片锻造的盔顶,下用整片锻造的圆柱体腰圈)。当然在东欧和中欧也有多片铆接的盔顶设计,大体不脱离金元时期的设计。在元代,明初,西藏,中亚,东欧都有这类13-15世纪一体碗盔存世设计大同小异。

这类碗盔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五点:圆顶,低浅,一体或两片锻造,工艺粗糙,结构简易适合量产。

我们看一下世界各地出土的这类盔体。



内蒙古博物院藏元代女真式碗盔

国内藏家的金元时期护眉碗盔
徐州博物馆藏金代两片式碗盔
国内博物馆的金元时期碗盔,这顶盔就是由一体锻造的盔顶和腰圈铆接而成

俄罗斯叶尼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出土的各式13世纪左右圆顶护眉盔

日本鹰岛元代沉船出土的圆顶铁盔,形制和俄罗斯北高加索出土的蒙古西征时期盔体基本一样。可以确定是靠谱的元代盔体。
元代(存疑)一体檐盔,形制基本是继承金代和更早期的一体碗盔
明初沐昂(?-1445)一体檐盔,和元代的类似


塞尔维亚托马塞瓦茨地区出土的一体库曼檐盔13世纪末-14世纪初 

第二类就是尖顶棱盔,这种盔体的构造就是我们俗称的“漏斗形”,从出土盔体看这类尖顶棱盔主要流行于东欧和中欧地区。13-15世纪的棱盔主要是一体锻造,也有多片用盔梁铆接,盔前方会加一个窄檐。做法和金元时期的碗盔类似都是上下两截式盔顶+腰圈的设计,这点和17-18世纪东亚流行的钵盔有很大的区别。而东欧出土的偏14世纪的护鼻棱盔如塔干查盔是多片焊接而非铆接。


奥伦-科洛德茨墓葬尖顶檐盔,13世纪晚期-14世纪初

匈牙利多瑙河盔上刻有鸾凤纹饰东方风格浓厚,13-14世纪




塔干查出土的尖顶护鼻盔13-15世纪,多片焊接

下面我们看一下日本的所谓“元寇兜”的盔体构造。

元寇史料馆藏的“元寇兜”形制大部分是高顶,尖顶。盔体多为两片\四片用盔梁铆接。这些“元寇兜”在形制上就完全不符合13-15世纪中古碗盔\钵盔的设计,而是属于后期16-17世纪的高顶钵盔。无论是从亚欧大陆各地出土的中古女真-蒙古-钦察头盔实物还是从伊尔汗国晚期-帖木儿初期的细密画看都没有这类“元寇兜”。那么这种高顶钵盔在东亚究竟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高顶钵盔在东亚的出现

从现有的明代资料上来看,这种在明末清初流行的盔体雏形应该是诞生于明代中期也就是15世纪中叶-16世纪初期。在山东博物馆藏的明中期画卷“丰山恩荣次第图”中描绘的主人公丛兰以及传令兵就头戴这类早期的高顶\尖顶钵盔。因为现在没有高清大图,大家如果拉进看其实是可以看出图中明军的头盔并不是像早期钵盔一体锻造,而是由两片拼接而成用疑似铜制的盔梁固定。但丰山恩荣次第图中的盔仍然不符合“元寇兜”的形制,头盔只有盔檐并无眉庇,这也是继承了元代-明初钵盔的特点。在明代后期万历-崇祯时期东亚的钵盔盔体才逐渐形成了最终形态,也就是之前我们提到的“高顶椭圆盔体”和“高顶葫芦盔体”。从明代嘉靖后期-万历时期的各种战功图以及军事著作中描绘的盔体看,已经非常接近日本藏的“元寇兜”。

明代正德-嘉靖时期丰山恩荣次第图局部,这是中国最早出现布面甲和高顶钵盔的图像之一。因为暂时没有高清大图不少人认为图中的明军佩戴的是一体盔。实际上如果我们把图放大我们可以看到盔中央一条隐约的黄线,这应该是头盔的盔梁,至少从画中看明代正德-嘉靖时期的盔体设计已经奠定了后期东亚两瓣\四瓣式钵盔的基础。图中我用红线标出盔梁的位置。


明代正德-嘉靖时期丰山恩荣次第图局部



明代嘉靖时期的书籍“筹海图编”中就描绘了粤兵装备的高顶多瓣钵盔,盔体上有装饰花纹,盔檐,护耳,以及顿项
明代隆庆时期的军事著作“练兵实纪”中明军骑兵就装备了高顶钵盔,由于版画过于粗糙无法判断细节

明代万历时期战功图“平番得胜图”中明军装备的盔体也是类似练兵实纪中的形制,由于至今没有高清大图很难确定细节,貌似有一体盔也有两瓣盔体。但毫无疑问,平番得胜图中的盔体相比中古蒙古碗盔更接近于“元寇兜”
北京军博藏有一顶明代的焊接铁盔非常接近平番得胜图中的明军头盔形制
明代万历初期的著作“四镇三关志”中描绘的盔体,就很容易判断细节了,是典型的明后期的高顶四瓣盔。
金乡县博物馆藏的一顶明代后期四瓣盔就非常接近四镇三关志中描绘的盔体,个人猜测是万历时期左右

金乡县博物馆藏的一顶明代后期四瓣盔就非常接近四镇三关志中描绘的盔体,个人猜测是万历时期左右

辽宁博物馆藏的一顶明万历后期的四瓣铁盔也和四镇三关志中描绘的盔体类似,萨尔浒古战场出土
相同形制的四瓣盔也在锦州崇兴寺里的一尊明代后期武士石像上出现

明代万历时期的战功图“军垦图”描绘的明后期骑兵盔,盔体由两片拼接中间用盔梁固定,盔顶部也可以看出相比较早期的钵盔也加装了半球体的盔椀。形制基本接近“高顶椭圆盔体”‍

在天启时期的军事著作“武备志”中也记载了一些晚明时期的高顶钵盔。

武备志盔体一型:此类盔体从书中描绘判断是一种盔身一体锻造的尖顶钵盔,沈阳故宫藏的后金头盔中有一顶和此类极为相似大概是同一类盔体。

沈阳故宫藏的后金\清初类似盔体

武备志盔体二型:书中对此类盔体描绘过于抽象,以至于无法判断该盔体的形制我们暂时跳过。
武备志盔体三型:这一类盔体是在17-18世纪东北亚非常常见的八瓣铆接盔。不仅在中原有出土实物,在朝鲜,布里亚特,卫拉特蒙古的活动范围也有出土类似盔体设计大同小异。这类盔体的特点就是由八片较大的甲片铆接而不适用盔梁固定,制作相对简易。
国内出土的明末清初八瓣铆接盔体,属于高顶钵盔
类似的朝鲜王朝17世纪八瓣铆接盔体

在更晚期崇祯年间的版画“剿贼图记”中描绘的明军和农民军都已经大量的开始使用“高顶椭圆钵盔”,从版画上看有两瓣盔也有四瓣的用盔梁固定。在山西右玉县出土的一顶明末清初高顶椭圆钵盔就和剿贼图记中描绘的盔体类似。


崇祯年间版画“剿贼图记”中描绘的明军和农民军甲胄形象



山西右玉县出土的一顶明末清初四瓣高顶椭圆钵盔就和剿贼图记中描绘的盔体类似。
国内博物馆收藏的明末清初高顶椭圆盔体也和剿贼图记中描绘的头盔形制类似

那么通过以上资料作为参考我们是否可以下结论,日常博物馆藏的所谓“元寇兜”实际上是中国晚明万历-崇祯时期的盔体呢?

答案是并不能,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判断出这些“元寇兜”的大致年代。请大家注意一下盔檐的设计,虽然盔檐在13-14世纪的蒙古头盔上就已经出现,但从现在亚欧大陆各地出土的中古蒙古-钦察头盔的盔檐看绝大多数都是非常简单的窄月牙\半圆形,而非“元寇兜”上的多边形和花纹盔檐。在明初沐昂墓出土的铁盔盔檐也是简易的半圆形继承了元代钵盔的设计。那么多边形和花纹盔檐是何时出现的呢?

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带花边的盔檐最早出现在明中后期16世纪后,明代后期头盔实物上的盔檐设计可以作证。而像早期中古蒙古盔上的月牙形\半圆形盔檐在16世纪后的中原以及朝鲜半岛都被多边形盔檐取代,但是在晚期17-18世纪的蒙古头盔上依旧大量使用,这点我们在第二部分分析晚期蒙古盔体形制时会更详细的介绍。到这里我们可以判断“元寇兜”其实是16世纪后的产物,下面我们会进一步分析他们的真实来源。


德左蒂拉斯波尔出土的13-14世纪金帐汗国盔体上的月牙形盔檐


塞尔维亚托马塞瓦茨地区出土的13世纪末-14世纪初一体库曼檐盔上的半圆形盔檐

15世纪的明初沐昂盔上的半圆盔形檐


16-17世纪明后期盔体上的多边形盔檐

17世纪明末清初盔体上的多边形盔檐

17-18世纪清初盔体上的多边形盔檐


朝鲜壬辰倭乱时期盔上的多边形盔檐
17世纪朝鲜郑公清盔上的多边形盔檐

而日本的这些所谓“元寇兜”上竟然清一色的都是17世纪后才出现的花纹\多边形盔檐

“元寇兜”到底从何而来

从眉庇分析“元寇兜”的产地以及真实年代

大家可以注意到元寇史料馆中的所有“元寇兜”都有眉庇,而且有的还有非常夸张的宽眉庇。这种设计显然不符合明代后期的盔体构造。终明一朝都缺乏对眉庇的记载,而从现有的明代书籍,图像,和实物看。钵盔上的眉庇+盔檐结合在中原出现的是相当的晚。从我们之前看到的明代后期头盔实物来看都是不具有眉庇的,而从嘉靖-万历年间的各种武备书籍和战功图上看明军头盔也加装没有眉庇。从满洲实录版画上看早期的建州女真头盔也是只有盔檐没有眉庇。前些年国内藏家的一顶“大顺年制”的四瓣高顶葫芦盔也是没有眉庇,在前不久公开的明末崇祯时期战功图“行军图”上无论士兵还是军官带的头盔也都没有眉庇。在沈阳故宫保存的一些存世后金\清初期盔体也都是没有眉庇的。但国内曾出土过一顶类似沈阳故宫保存的后金\清初盔体是带有眉庇的,所以眉庇在东亚钵盔的出现年代依然很有争议。我认为眉庇在钵盔上大概是17世纪才出现,17世纪后期-18世纪才逐渐普及。但是我们还是无法下结论日本的“元寇兜”是18世纪中国清代初期的,因为其盔体和眉庇的形制与中式钵盔差别太大。17-18世纪中式钵盔的眉庇只有两种主流设计,一种是平眉庇,第二种是M形。虽然在中国清代早期的盔体也有类似波浪形的眉庇但是非常的罕见显然不是主流。中国的眉庇设计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比较窄,无论是平眉庇还是M形眉庇都没有宽的。



满洲实录插图中的后金军头盔并没有眉庇只有盔檐,有些甚至连盔檐也没有

满洲实录插图中的后金军头盔并没有眉庇只有盔檐,有些甚至连盔檐也没有

沈阳故宫保存的一顶后金\清初一体盔就是类似满洲实录中描绘的后金盔体,无盔檐无眉庇
崇祯年间“行军图”中描绘的明军盔体,同样也是只有盔檐无眉庇
行军图中盔体对比类似的存世“大顺”盔体两者都没有眉庇
左沈阳故宫藏的后金\清初盔体(无眉庇)对比右国内出土的另一顶后金\清初盔体(有眉庇)证明至少在17世纪中国本土的钵盔仍然是有眉庇和无眉庇混用

中国和朝鲜后期盔体的眉庇形制

中国

中式平眉庇
中式M形眉庇
中式波浪形眉庇(比较罕见并不是主流)

朝鲜

朝鲜式波浪形眉庇

朝鲜式宽眉庇
而所谓的“元寇兜”清一色都是朝鲜式波浪形眉庇和宽眉庇

朝鲜李朝16-18世纪的头盔设计

眉庇在半岛出现的并不比在中原更早,从朝鲜早期的高顶盔如柳成龙盔和荷兰收藏家Peter Dekker的一顶壬辰倭乱时期的朝鲜军铁盔,设计思路和同时期的(万历时期)明军钵盔类似也是多瓣拼接,头盔只有盔檐没有眉庇。这证明在16世纪末的朝鲜头盔上眉庇也不是主流。在现存朝鲜盔中最早加装眉庇的当属朝鲜将领郑公清(1563-1643)的头盔,而郑公清本人也是16世纪中后期-17世纪中期的人物。我们可以大致判断,眉庇在朝鲜头盔上出现也是17世纪左右。而之前我们也提到过朝鲜眉庇的一些特点就是非常宽大夸张通常使用波浪形设计,这是在中原几乎没有的设计,所以朝鲜人戴盔往往会靠后脑勺斜戴不然就会被宽大的眉庇遮挡视线。

柳成龙的早期朝鲜钵盔没有眉庇
一顶17世纪朝鲜八瓣盔没有眉庇
Peter Dekker藏的朝鲜壬辰倭乱时期尖顶钵盔同样没有眉庇
朝鲜最早的眉庇盔实物是郑公清盔,17世纪产物

17-18世纪早期的朝鲜钵盔一般为尖顶葫芦盔型(如郑公清盔),盔椀是类似中原的圆柱体设计尚未过度到后期的半圆体形制。


早期的朝鲜圆柱体盔椀设计对比18世纪后的朝鲜半圆体盔椀设计
清代中前期一直是圆柱体和半圆体盔椀混用,后期圆柱体逐渐称为主流完全取代了半圆体的设计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可以判断出这几顶“元寇兜”的准确来源了


日本藏“元寇兜”其实是18世纪早期的朝鲜盔

这几顶所谓的“元寇兜”其实是18世纪早期的李氏朝鲜盔体,其夸张的眉庇,尖顶葫芦盔体设计暴露了它的身份。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现存的同时期朝鲜盔体。

18世纪早期的朝鲜盔体

剩下的几个“元寇兜”年代以及生产地区就更显而易见了,如果说元寇史料馆的这些17-18世纪初期的朝鲜盔因为年代较早缺乏资料而难以断代可以糊弄过关,那他们用这些18-19世纪的晚期朝鲜盔体来滥竽充数可以说是极度侮辱大众的智商了。世界各地博物馆以及拍卖行都有大量存世的朝鲜后期盔体,大都会博物馆,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甚至保存了好几顶和“元寇兜”一模一样的朝鲜18世纪后盔体。而为什么说这几顶“元寇兜”是朝鲜18世纪后的盔体,原因很简单,我们之前也提到过这类盔椀是半圆体的葫芦盔型是在朝鲜半岛18世纪后才大量出现比较有名的就是朝鲜将军吕攀(1699-1773)的甲,早期17-18世纪初的朝鲜盔体是尖顶葫芦盔。而同时期的中式盔体以及开始从椭圆盔向棱盔过度,葫芦盔在中国无论是明末清初还是清中后期都是极为罕见的。这类在18世纪后期诞生的朝鲜圆顶葫芦盔一直沿用到了19世纪-20世纪初期。


朝鲜将领吕攀(1699-1773)的甲胄,非常典型的18世纪后期朝鲜钵盔设计“圆顶葫芦盔”


朝鲜兵书“武藝圖譜通志”1790年印制,书中武描绘的朝鲜武士清一色佩戴这种圆顶葫芦盔

朝鲜兵书“武藝圖譜通志”1790年印制,书中武描绘的朝鲜武士清一色佩戴这种圆顶葫芦盔

朝鲜兵书“戎垣必備”1813年印制,书中的描绘的皮质钵盔同样是这种圆顶葫芦盔
大都会博物馆藏的18世纪后朝鲜盔体与日常藏的所谓“元寇兜”基本一样

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藏18世纪后期朝鲜盔体

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藏19世纪朝鲜仪仗盔

19世纪朝鲜老照片上的武官佩戴同款盔体

现在我们可以非常肯定的下结论,这几顶所谓的“元寇兜”也在意料之中都是朝鲜盔体,而且是比较晚期的朝鲜盔体。日本的元寇史料馆那18世纪后期的甲胄充当13世纪的蒙元头盔招摇撞骗,难道真的把大家当傻子毫无一点历史常识吗?是蒙古人穿越到18世纪朝鲜抢了500年后的头盔攻打日本还是东亚大陆甲胄从13世纪到18世纪没有一点变化和进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日本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小岛,他们的甲胄可以从13世纪的镰仓大铠演变到17世纪江户时代的当世具足和南蛮胴(尽管受到荷兰-葡萄牙人影响)。难道亚欧大陆这片四通八达文化科技交流最广泛的地区甲胄竟然会止步不前没有一点变化?

我们接着说两顶比较特殊的盔体

第一顶如图,是一顶高顶椭圆盔,和其它几顶葫芦盔型的“元寇兜”有明显区别。之前我提到过,高顶椭圆盔在中国明末-清中前期广泛使用,这顶盔显然也更有中国特色比如说使用了M形窄眉庇。但是这一顶在国内至今没有类似的出土或传世盔体。在朝鲜则有两顶几乎一样的盔体,一顶稍矮一些。我请教了一个韩国甲胄爱好者友人关于这类朝鲜椭圆盔体的年代。他称呼这种盔体为“仿清盔体”也就是这类头盔是在清朝征服朝鲜后由朝鲜工匠仿制清代早期盔体的一种“中国风”朝鲜盔。所以我们可以将此类盔体断代到17世纪后期-18世纪中前期。尽管这些朝鲜制造的仿清盔体和中式盔体类似但是一些细节上还是有区别。我们可以断定这一顶“元寇兜”其实是18世纪前期的朝鲜仿中式盔体。


椭圆盔体“元寇兜”(左)对比同款朝鲜18世纪前期的仿清盔(右)
基本相同的朝鲜盔体,这顶盔比较矮

朝鲜18世纪早期的仿清初棱盔(左)对比类似形制的清代早期棱盔(右)

另一顶比较有争议的18世纪棱盔,具体争议是这顶盔到底是清代中前期的还是朝鲜制造的仿清盔,英国藏


第二顶比较独特的“元寇兜”如图,同样也是一顶椭圆盔。而这顶盔的独特点是有别于其它的素面盔这顶盔上有二龙戏珠以及镂空铁雕装饰。而同款\类似的盔体存世量也非常大如国内就保存有一顶康熙御赐将军黄廷的鎏金二龙戏珠盔。黄廷将军(1620-1717)是在康熙三年受封“慕义伯”我猜这顶头盔也是在这前后由康熙赐给黄廷的。当然这类二龙戏珠纹头盔在国内外都有存世,个人认为其形制是17世纪中后期也就是中古的顺治-康熙前期和南明时期的一种量产盔体。而从盔体上的镂空铁雕来看也非常符合清初头盔的特征,清代早期头盔受蒙藏艺术风格影响喜欢大量使用镂空铁雕装饰,如铁剪金\铁剪银工艺。从同时期的清代刀剑装具,腰带配饰,马具上看也大量使用这种镂空铁雕工艺。所以这顶所谓的“元寇兜”应为中国清代早期(17世纪后期-18世纪初)高级将领盔。


第二顶椭圆体“元寇兜”,带有镂空铁雕装具和二龙戏珠纹饰。盔前方的前立是日本人后期自行改造的

清代慕义伯黄廷的康熙御赐剪金二龙戏珠盔

清代慕义伯黄廷的康熙御赐剪金二龙戏珠盔
国内外收藏的各式类似的明末-清中前期(17世纪后期-18世纪)二龙戏珠盔体
清代早期高级盔上喜欢大量使用透雕装具,使用镂空铁雕装具也成为了清代头盔的一大特点一直持续到清末。而这种透雕装饰在同时期的朝鲜盔上极为罕见


最后我们再说一下元寇史料馆藏的那套所谓的“元代布面甲”


元寇史料馆藏的所谓“元军布面甲”

这个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们先不讨论元代有没有布面甲,我们可以找到的最早的蒙古布面甲形象就是伊尔汗国1314-1315版史集里和14世纪札剌亦儿王朝细密画里出现的布面甲\板甲衣。多的不说直接上图大家可以自己判断一下这个所谓的“元代布面甲”和真正的中古蒙古布面甲到底有没有关系。


伊尔汗国1314-1315版史集中描绘的布面甲

札剌亦儿王朝1370年细密画中的布面甲
札剌亦儿王朝1370年细密画中的布面甲

判断这套所谓的“元寇布面甲”从两点出发,一看头盔,二看身甲上的纹饰。从盔体设计看,这是一顶高顶棱盔,两瓣式用盔梁固定。一眼清中期风格从椭圆盔到棱盔过度期的风格。而从甲胄上的纹饰看属于清中前期,这套甲的风格和国内被误认为是“明代赵勇甲”的清中期几乎一样,和1746年绘制的描绘乾隆四年也就是1739年阅兵场景的“大阅图”中的清军骁骑营,护军营装备的蟒纹布面甲可以说完全一样。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判断这套所谓的“元代布面甲”其实是一套清中期18世纪中叶的分体布面甲。


国内的“明赵勇甲”实际上是清中期的,纹饰和元寇史料馆布面甲基本一样
清中期布面甲身甲与“元寇布面甲”同款,现藏于俄罗斯鄂木斯克

日本拍卖过的一套清中前期布面甲
皇家军械博物馆藏的清中前期布面甲
荷兰收藏家Peter Dekker的一幅清中前期布面甲身甲

清中前期常用的过度型棱盔

乾隆大阅图布面甲细节对比“元寇布面甲”的蟒纹
清中前期批膊和甲裙上常见的团花纹对比“元寇布面甲”上的团花纹饰

用“元寇兜”设计复原元代甲胄的严重历史错误

文章最后我们讨论一下现代复原元代或中世纪蒙古甲胄到底该不该去参考日本元寇史料馆里的这些伪“元寇兜”设计,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不可以。这些所谓的“元寇兜”基本都是18世纪或后期的产物,大部分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时期掠夺中国和朝鲜的文物。这些元寇兜和元朝差了差不多500-600年,这就好比复原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却带着一顶凯夫拉Fast头盔一样可笑。中国,中亚,东欧都保存了那么多中古女真-蒙古-钦察式头盔都可以作为参考来复原元代甲胄。


本章重点

  • 圆顶碗盔

  • 高顶葫芦盔

  • 清代皇朝礼器图式对于头盔各部位的介绍

  • 13-15世纪尖顶棱盔

  • “元寇兜”

  • 丰山恩荣次第图

  • 筹海图编

  • 练兵实纪

  • 平番得胜图

  • 军垦图

  • 四镇三关志

  • 锦州崇兴寺明代武士石像

  • 武备志盔体一型

  • 武备志盔体二型

  • 武备志盔体三型

  • 剿贼图记

  • 月牙形\半圆形盔檐

  • 多边形盔檐

  • 眉庇+盔檐结合

  • 满洲实录

  • 沈阳故宫后金\清初盔体

  • 中式平眉庇

  • 中式M形眉庇

  • 中式

  • 朝鲜式波浪形眉庇

  • 朝鲜式宽眉庇

  • 壬辰倭乱时期的朝鲜军铁盔

  • 朝鲜将领郑公清(1563-1643)的头盔

  • 圆柱体盔椀

  • 半圆体盔椀

  • 朝鲜将领吕攀(1699-1773)的甲胄

  • 武藝圖譜通志

  • 戎垣必備

  • 仿清盔体

  • 二龙戏珠盔

  • 镂空铁雕

  • 铁剪金\铁剪银工艺

  • 清代慕义伯黄廷的康熙御赐二龙戏珠盔

  • 伊尔汗国1314-1315版史集细密画

  • 14世纪札剌亦儿王朝细密画

  • 大阅图

参考资料:

https://new.shuge.org/view/huang_chao_li_qi_tu_shi/ 

https://m.weibo.cn/5584409045/4714455240541326 

https://www.shuge.org/ebook/chou-hai-tu-bian/ 

https://www.shuge.org/ebook/lian-bing-shi-ji/ 

http://www.fjdh.cn/ffzt/fjhy/ahsy2013/07/092543263528.html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0554&page=1&remap=gb 

https://www.shuge.org/ebook/jiao-zei-tu-ji/ 

http://muye24ki.com/zb41pl8/zboard.php?id=archive_image&page=1&sn1=&divpage=1&sn=off&ss=on&sc=on&select_arrange=subject&desc=asc&no=173 

https://muye24ki.tistory.com/m/611 

http://muye24ki.com/zb41pl8/zboard.php?id=archive_image&page=12&sn1=&divpage=1&sn=off&ss=on&sc=on&select_arrange=subject&desc=desc&no=139 

http://www.cnarts.net/cweb/appreciation_collection/index_read.asp?kind=%E6%94%B6%E8%97%8F%E6%96%87%E6%91%98&typeid=14&page=49&id=21677 

https://images.is.ed.ac.uk/luna/servlet/detail/UoEsha~4~4~64742~103064;JSESSIONID=7fa4cbdd-b7b8-48b0-b8d0-6f1442eb4428?qvq=q%3Arashid&mi=0&trs=399 

http://www.swordsofkorea.com/armor.htm 

https://kyb0417.blogspot.com/2010/08/artifactkorean-helmets-at.html

Shiraz School of Manuscript Illustrations: A Synthesis of Innovation and Expansion by Dr. Samina Zia Sheikh



















打假日本 “元寇史料馆”第二章(第一部分):“元寇兜” 的真实来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