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520随想——谈谈职业生涯规划

2023-05-20 19:07 作者:会发光的机器猫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的话

对于情侣来说,今天是一个结伴出行、恩恩爱爱、互表真情的日子。然而,于某些人而言却是一个思虑万千的日子。因为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向往城市、渴望城市。初中、高中、大学来到城镇,但随时随地去游乐园、电影院、歌剧院、演唱会、旅行这些仍旧是一场梦。读书是将梦实现的唯一途径,可当毕业参加工作,却发现:哦......原来我不过是个平凡人,什么也做不了。也许,与上一辈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确实好很多,可与理想相比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缓慢的煎熬中等待那束微弱的光,不知幸运何时降临。二十几岁就代表迷茫、焦虑、惶恐不安的情绪,能做什么吗?什么也做不了。

理想是什么?

理想是什么?理想就是不同于幻想、空想的想象,是有根据的、合理的。 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理想的解释是,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i]当然,对于理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感慨。前有庄子的“哀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ii];后有徐谦的“志须预定自远到,世事岂得终无成”[iii];而现又有“我的理想就是拾起儿时的梦想,在小琴房里奏一刻欢畅”的小梦一场。

 现实是什么?

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事实解释,真实的即时物。现实就是对理想的摧残,就是不堪一击的梦,就是“养活自己就是最大的梦”。除此以外,更是在疾病面前的懦弱、逃避和无力,在灾难面前的嚎啕大哭,在金钱面前的贪婪,这就是现实。与小时候憧憬的美好相比,这才是我们看到的现实。“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iv]的豪情壮志,最后不过是“一城山水,一场空,谁会爱恋在其中罢了”。

如何理解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十年寒窗苦读,终得一场大学梦!但现实就是终究抵不过别人的三代努力。我们总想得到公平,可从你出生之日起这个社会就是不公平的。我们曾以为的大学生就是丰富多彩、轻松的,但事实上大学生活是早起跑操、上课点名、课后小组汇报、晚自习、请假条。大学生活轻松吗?只是没有了题海战术、高强度的训练罢了,并不代表轻松就是轻松。总有些东西是你在担心和焦虑的。当高校扩招,大学生群体增多,大学生的社会地位渐渐下降,经济疲软,危机增加,安定减少,所有人都在寻找稳定的工作和安稳的生活时,“独木桥”终究会塌陷。没有办法了吗?也不是。其实,我们真的需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充斥满大街吗?也并非如此。只是现在的大学生想要获得二十年前那些大学生们一样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变得更加困难了。

我们能做什么?

前面我们谈到大学生活是否轻松这个话题,说了不轻松。并不是说,我们就不需要读大学。我更想说的是,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更为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上了大学,我们会发现有的人的大学生活不是轻松,更多是一种充实、有目的和方向的生活。有的人喜欢旅游,就把时间和精力更多花在了旅游上;有的人喜欢学习,就好好学习和准备各种考试;有的人喜欢自由,就把时间花在了参加社团和学校各种活动上。这些和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系吗?那就得说说废话文学,确实是既有也没有。有的在于,可能会让你仍旧选择能够延续你的兴趣的职业,但也有可能你的兴趣、爱好将在工作的折磨和时光的蹉跎下消失殆尽。当然,同样有人在随波逐流,或者花沉没成本探索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有时候,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它可能不会等你想好以后才让你接触它。它可能会给你重重地一击,把你打入深渊也是有可能地。如果,这部分人的家境相对比较好,那毋庸置疑还有回头路。可如果这个大学生却是一家熬心费力供出来的呢?那就是一步错,步步错。

所以,“职业生涯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生涯教育”也被称为“生机教育”。“生计教育旨在改变教育与现实生活和劳动的脱节,消除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鸿沟,使教育贯穿于人的终身,改善人们升学和就业的状况,以适应现代社会和科技进步”。[v]李英、史景轩等调查发现,日本在2003年-2004年正在推行“职业生涯教育综合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三个阶段,即小学到高中阶段的“新体验计划”;大学、研究生的“高度职业生涯计划”;谋求自由职业者能力提高的“自由职业者再教育计划”。临近毕业,才开始思考职业就会发现:想要当作家,却一没有渠道,二不符合条件,可能连最基本的写作能力都不符合,何况是专业;想要考公,却发现专业不符合,要么符合专业,却附加条件不符合;想要当老师,仍旧如此,恶性循环;想要进公司,却发现他们首先考虑985、211高校,或者也得符合专业方向。我们不努力吗?并没有,也有好好考证,也有好好上课、考试,可就是找不到自己既喜欢又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寒窗苦读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却发现养活自己都是一件困难的事。也许你会说,去卷呀!可出生平凡的家庭又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卷呢?中间准备考试的时间呢?怎么办呢?不挣钱吗?让父母再次承担这些吗?父母本以为可以轻松了,却发现还得倒贴。这何尝不是一种痛苦呢?同样的,年轻人同样痛苦。本以为将大干一番,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小虾米。所以,一开始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努力,去挣扎。当现实告诉你,你没有用武之地,有,也被别人占了。或者说,你的付出得不到同等的收获,没有价值感,没有成就感,只是一个躯体在生存,变成了没有感情的动物。前途一片渺茫,失落感随之增加、泛滥,此时的你又将是怎么样的呢?所以,怎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呢?应该从何处入手,何处开展呢?

对于就业者来说,是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教育者来说,是职业生涯教育;对于政府机构来说,是就业问题。政府机构容易吗?同样困难重重。

我们搜索教育部关于就业的新闻,就会发现不乏出现“早就业”、“顺利就业”、“就业帮扶”等字眼。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就业就是我们当前实实在在存在的社会问题。2023年2月3日,教育部发布了以“上海高校陆续发布就业质量报告——来看看2022届大学生去了哪里”为题的新闻。大学生都去哪里了呢?我想很多人都在好奇这些大学生都去哪里了呢?前方的路又在哪里呢?

就业与剩余劳动力、城市化等名词息息相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业就是在加速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或农村获得从事某种工作的一种状态。在乡土中国,在小农经济盛行时期,就业并不会成为大家关注和思考的话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市场经济中就业就是大家时刻关注的话题。而目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加大。而处于底层阶级的家庭更是对此寄予厚望,比如农村家庭。农村家庭砸锅卖铁供出一位大学生,只为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体面的生活。

而这里面的体面是什么?是空调房,是稳定的收入,是尊重。但事实上处于中下层的家庭来说,这也是一种奢侈。实验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决定大学生毕业生社会资本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而社会资本水平又与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及结果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本身的家庭经济地位高,那么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资本水平就会相对较高,推迟毕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就更愿意选择企业单位就业,期望的月薪起点越高,求职信心就越强。同时,他们付出的求职努力相对较少,而最终落实单位的概率较高。

其实,想把这个事情拿出来说,主要是因为在读书、工作、学习等等一切场合与人相处、交往的过程中,都会发现这就是当前所有人都关注的点,但又不知道路在哪里。所以,想拿出来和大家探讨探讨。我不想贩卖焦虑,只想和大家述说看到的事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学只要做了你喜欢的和热爱的,那就是完美的大学生活,但仍旧要从入学之际就要考虑就业问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埋葬大学青春之际,相拥哭泣、泣断肠分别散场、挥手道别都将带给你别样的感受是因为这里有你最美好的回忆。所以如果你身处学校,就好好享受时光;如果你身处职场,就好好享受争斗。随心而动,随遇而安!相信岁月终将善待每一个奋不顾身的勇者!


[i]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09:800.

[ii] 孙通海.庄子.北京:中华书局,2007.03.

[iii] 姚培谦.元诗别裁集.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

[iv] 胡广,黄道周.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v] 李英,史景轩,宋晓平.日本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成人教育,2007,No.251(12).


520随想——谈谈职业生涯规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