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和哥斯拉》特技监督中野昭庆 后篇(个人渣翻)

2021-12-01 11:17 作者:巴尔坦殿下  | 我要投稿

2015年6月15日

第三回 特技监督中野昭庆 后篇


——在第15部作品《机械哥斯拉的逆袭》(75年)中,哥斯拉电影迎来了休眠期,9年后,特别是为了回应哥斯拉粉丝的期待,新作《哥斯拉》(84年)将公开。对于中野监督来说,这部作品也是最后一部哥斯拉电影,是至今为止技术的集大成作。

中野

时隔9年制作的这部作品和“东宝冠军节”时的作品不同,可以说是进入了东宝制作的大作的类别,是一部堂堂正正的作品

——作品上的预算和“东宝冠军节”的作品相比也算是充裕

中野

当然,预算和“东宝冠军节”是无法比拟的,但绝对不是充裕。虽然想拍,但是没能拍到的镜头也很多。我想表现出密度更高的特摄场景。

——据说这部复活作品是经过了非常大的摸索后诞生的

中野

刚开始制作的时候,制片人田中先生说“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回归原点”,就一直在讨论“那个原点是什么?”于是我对田中说:“如果在剧中哥斯拉简单地吐出了放射性物质,这绝对不是原点。”对于我来说,作为核的孩子,如果哥斯拉敲响了对现代的警钟的话,可以说是原点吧。但是,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和比基尼环礁进行的核试验中,日本是唯一接受了两次放射能的洗礼,在第一部作品《哥斯拉》和美苏冷战时期不同,制作了这部作品的当时对于享受着繁荣的日本国民来说,核辐射的恐怖已经完全不现实了。在这样的世态中,如何传达核辐射的恐怖,工作人员们都在为作品的制作而烦恼。

——据说中野监督把哥斯拉设定为生物。

中野

从田中制片人所说的“回归原点”的想法来说,哥斯拉并不是不能被设定为“神”的存在,协力製作的田中文雄君也说过,“如果是神的话,万能的,什么都可以,不是很轻松吗?”如果变成那样的话,人类就会失去任何办法。对于这个进退两难的局面,脚本家永原秀一也真的很困扰,最终就算不说是生物,也要建立设定好这个框架构造

——说到剧中代表性的哥斯拉的生物性描写,是归巢本能的场景吗

中野

对、对。如果哥斯拉自身没有归巢本能的设定,最后就不能诱导到大岛的三原山了。“神”擅自去三原山的话,无论如何也说不成啊

——刚才有一个关于如何传达核辐射的恐怖的故事,在剧中直接描写了这一场景的是剧前半部分井浜核电站的场景。

中野

是啊。井浜核电站是以静冈县御前崎的浜冈核电站为原型的。取出炉心的场景是哥斯拉的愤怒,同时也是向自己的客人控诉“核电站这样就好了吗!”。然后,这时我想起了中国的易经,“居安思危”(原文:治にいて乱を忘れず)这句话,告诉我即使身处和平的世界,也不能懈怠防备万一。大家都经历过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情,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再次让日本国民感受到核辐射的可怕。

——然后在这部作品中,这是自第一部作品《哥斯拉》以来,没有对战怪兽登场的作品,关于这一部分想必也是被绞尽脑汁了吧。

中野

这个在制作方面也很为难呢。如果是敌人怪兽登场的对决作品的话,从那里可以期待各种各样的展开,但是我也是第一次用一只哥斯拉来制作作品。重要的是只能让他一个人相扑了,但是我改头换面坚持的是哥斯拉的迪蒂尔。我想把眼睛、嘴巴、手的动作彻底细致地描写出来,所以向田中制作人提议:“制作一个80米大小的实物大小的哥斯拉吧,这样的耸立在银座的街道上一定很帅。”结果那就变成了机器人哥斯拉了

——机器人哥斯拉的创造,是系列首次尝试呢

中野

在这部作品的时候,为什么要制作出机器人哥斯拉呢?因为开发了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小指大汽缸,可以顺畅地纵横运动了。汽车行业也以这个开发为契机,建立了工厂汽车组装的量产体制,汽车的制造过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然后,拜托了水野先生(※1),让他制作了4米以上大小的机械装置的哥斯拉,不过,造型担当的安丸(信行)君对这个大小也很吃惊呢。虽然他也做了全身的原型,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摄影用的皮套和机器人脸不太像。安丸君也尽可能地去了机器人的制作现场给我出了主意,但是却一点也不成。

——有拍摄机器人哥斯拉时的小插曲吗?

中野

在现场,把这只哥斯拉上下分割进行了拍摄。描写了至今为止无法表现的哥斯拉的下眼皮和上唇的动作,追求只有本作才有的哥斯拉的Ditile。还有,虽然机器人・哥斯拉是电脑控制,但舞台内灰尘还是很多的。电脑对灰尘很弱,接触点沾上一点灰尘的话,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动作发生故障。所以现场还要控制电脑的电脑(笑)。然后随着拍摄的进行,各部分的橡胶都被腐蚀了,当初顺畅的动作也渐渐变差了。虽然积极引进了尖端技术进行拍摄,但是要熟练使用,还有很多课题要做。所以,比起实际的摄影,在公开时的宣传活动中在全日本巡回,活跃在宣传活动中的机器人哥斯拉的分量更大吧

——刚才中野监督也提到过,这部作品中哥斯拉的身高从至今为止的50米急剧变化为80米。

中野

第一部作品的时候,超过银座和光的钟楼50米左右正好,但是经过30年的时间,东京的街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不再大一点的话,哥斯拉的存在就无法衬托出来了超过有乐町马里恩的80米了。配合这个模型的规模也从1/25变成1/40。虽然也有真的想把它变成100米的想法,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让小型模型的规模感消失了。嘛,根据社会的发展程度,哥斯拉和我们制作方都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呢(笑)

——迷你套装的看点是之前井浜核电站为首的有乐町Marion周边和新宿副市中心。

中野

有乐町Marion和新宿副市中心的布景,在剧中也是特别精密的模型,是美术的井上泰幸等人的精巧之处。所以在上映时经常被问到“为什么在Marion的场景中避开了东宝标志?”,但是这部作品的哥斯拉,绝对没有理由的话,就不会想用自己的意志去破坏。只是偶然在数寄屋十字路口附近前进着绊倒,破坏了Marion的一部分。虽说是东宝的电影,但东宝标志并没有被破坏

——有乐町Marion的迷你模型是和真的同时进行制作的…

中野

这也是我第一次经历,Marion的微缩模型是由竹中工务店提供建筑设计图来制作的。真品以前就有西武和阪急的标志,拍摄前两天听说有东宝标志,拍摄当天就慌慌张张地戴上了

——在Marion的场景中,拍摄在墙壁上的哥斯拉的样子真是太棒了。

中野

真的吗?嗯,那个场景也是很讲究的镜头呢。正因为小型的Marion的墙面的玻璃被正确且漂亮地配置着,所以才有了那个切割。

——高潮的三原山也洋溢着哀愁呢。

中野

正因为三原山的表现很难,所以是很有感情的场景呢。与三原山的火山口相比,哥斯拉的身影真的很小,但我想尽可能地让哥斯拉的身影看起来更大,为了表现出在那之后消失在火山口内的哥斯拉的悲哀,我绞尽了脑汁

——再次听您的话,84年版的《哥斯拉》可以说是中野监督哥斯拉电影的代表作,或者说是集大成作。

中野

84年版的《哥斯拉》是自己导演的哥斯拉电影中,世界观和规模最大的,摄影组和工作人员的数量也和“冠军节”的时候没什么两样。从充分使用了至今为止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这点来看,对我来说哥斯拉电影的集大成也是如此吧。

但是,对于我来说,无法将设定进行到底而进入了拍摄,因为这些都未消化而结束了,所以觉得羞愧也是事实

——请告诉我支持这一系列的制片人田中友幸先生。

中野

田中先生只是一个劲地为哥斯拉是我做的而骄傲的人。所以在时代的潮流中,被周围的人说“哥斯拉已经不是明星了”的时候,我想最悲伤的也是田中先生。但是,田中先生的想法我也非常理解,但是真正让哥斯拉诞生的不仅仅是制作人田中先生,我很早就认同了圆谷英二的技术,在东宝上层部中唯一的一位,在第一部《哥斯拉》的企划上签了GO字,我想也有当时的董事製作本部长森岩雄先生的功劳

——中野监督和本多猪四郎、福田纯、坂野义光、桥本幸治4位本篇监督一起制作了哥斯拉电影。请对各个监督说几句话

中野

本多真是个好人,总觉得没有那么认真的人。绝对不吵架,不大声喧哗。即使有什么问题也请自己接受。妻子甚至担心“你能那么老实地工作吗?”,本多先生就说“生气的话,辛苦的是我们这边”。本多先生认为电影真正的素材是日常生活,所以经常关注日常生活,但我觉得这样的姿态适合作为特摄电影的本篇监督,在剧中将日常世界化为非日常。在本多先生葬礼时的赠言中,黑泽先生说“本多是个好人”。那一句话让我觉得“啊,这说得真好啊”。

合作最多的是福田先生,担任了擅长时代剧的稻垣(浩)组的首席助监督,是一位很擅长动作戏的监督。所以,看到哥斯拉的脸,对爆炸感到吃惊的态度,对于表现这些人类的反应很好。特别是《哥斯拉对机械哥斯拉》(74年)太好了。福田先生被提拔为与本多先生并列的东宝特摄电影的本篇监督,田中制片人的选择力绝对没有错。

坂野先生是理论派,虽然做了很多果断的事情,但是我在《哥斯拉对黑多拉》中感受到了另一个希望。他出身于东大文学部美术史科,对美术系的造型和音乐非常精通,在哥斯拉电影中第一次起用真锅(理一郎)先生,我认为使用简短效果的音乐的方法很好

桥本君是从助监督时代开始的同期生,性格温和,什么事都能笑着接受,所以我记得即便是在84年版的《哥斯拉》中也非常容易上手。但是,即使告诉对方“因为是特摄,所以要这样拍,所以请多关照我这边的反应”,也会觉得对方一点都没有回应…因为福田先生对大众很好,我敏锐地意识到在本篇方面表达反应的难度

——我也问一下饰演哥斯拉的皮套演员。从助监督时代开始,交往时间最长的是中岛春雄先生吧。

中野

中岛从第一部作品《哥斯拉》中饰演哥斯拉,关于饰演哥斯拉这件事,说是认真,其实是拼命努力的唯一一个。如果是演员的话,自己的脸会映在镜头上,虽然觉得怪兽不是演员的工作,但真正专业化地演绎怪兽的角色让人佩服。

——在“东宝冠军节”中饰演敌人怪兽的萨摩剑八郎,在84年版的《哥斯拉》中担任哥斯拉一角。

中野

有武术和剑道的素养,而且有体力和精神力的人才,萨摩君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是他在《哥斯拉对黑多拉》、《哥斯拉对盖刚》中饰演了敌人怪兽,并接受了中岛先生的指导。我想在安静中做出有力量的动作,他总是充满重量感的演技,很好地回应了我的要求

——至今为止接受过很多采访,如果有至今为止未曾说过的秘藏小故事的话…

中野

嗯,没有什么没说的吧?是啊…84年版《哥斯拉》三原山的拍摄中,实际上从火山口冒出来的烟里使用了氟利昂,但是加热氟利昂的话就会产生氯化氢,吸收了这个就失去了意识。在正式演出之前,我还记得“准备!”的声音,但是之后我没有喊出“开始!”的声音,所以工作人员都会想“怎么了?”。时间的话大概2~3秒左右。等我清醒过来,你会想“我在干什么呢?”。虽然到现在为止都有过这样危险的回忆,但是拍摄现场有很多危险的事情呢。

——请谈谈您对自己离开现场后的《哥斯拉VS碧奥兰蒂》(89年)之后的哥斯拉电影的感想。

中野

川北(纮一)君的时代已经系列化了,我觉得这样不是很好吗。最让人羡慕的是,花了那么多预算,让影像本身变得华丽。我和川北君在哥斯拉演出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哥斯拉吐出的放射热射线的描写吧。我虽然只限于哥斯拉尽可能地发出热线的场面,但是川北君却非常夸张地吐出了,我觉得他对观众的服务精神很旺盛。

——昨天(4月1日),各大媒体发表了日本版哥斯拉的主要工作人员名单,请为明年上映的新日本哥斯拉电影应援。

中野

经历了4年前的东日本大地震的日本,再次让地震国国民认识到了核电站的恐怖,在此基础上,新作将如何处理核辐射、核电站和自然灾害的描写呢。当然主角哥斯拉本身也会设定成什么样的角色呢。我觉得即使是影像表现也要使用最新的软件,如果花费时间和费用的话,和好莱坞相比,可以创造出毫不逊色的影像。在此基础上,第29部哥斯拉电影能够堂堂正正地向世人公开说“就是这个!”,希望大家能制作出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日本特有的作品,带着极大的期待等待着上映的时刻。 

——最后,请对这次采访的主题“我和哥斯拉”说一句话

中野

与哥斯拉的相遇,无疑是形成我制作电影技巧的契机,也是构筑了电影人生的时代的宝贵存在。话虽如此,从62年的《金刚对哥斯拉》到84年版的《哥斯拉》,和哥斯拉能有这么长的交往当然是做梦也没想到的,回想起来,“我和哥斯拉是既是‘相棒’又是‘战友’的深厚关系吧”这样的感觉。

——今天这么长时间,真的非常感谢

※1:指当时制作玛丽莲、梦露等机器人的水野俊一。据说“サイボット”是サイボーグ和ロボット的组合,水野先生的新词


取材&采访构成中村哲(特摄记者)

《我和哥斯拉》特技监督中野昭庆 后篇(个人渣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