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者之眼
“你听过造物者之眼吗?”
这大概是我最近听到的最不着实际的问题了。如果是别人,我肯定会给予否定的答案并且加以嘲讽。但是我眼前的人不同,从他嘴里说的这种问题,我不敢保证这事或者这东西到底存不存在。
“没。”
思考着问题背后的问题,在看着眼前的人,我是如实回答,没带有一丁点别的意思。他叫吴攸,我的同学兼物理系教授刘念的助教。
“怎么会?你不是写科幻小说的?你不是个作家吗?”
他发出这样的疑问着实让我不知所措。我的确写作,科幻文学一直是我的热爱,但是我是个理科生,纯纯的理工男,文笔这一方面也一直都是我的痛处。
“写作就一定需要那个什么什么之眼吗?哪到底是什么?” 创作文学是我挺喜欢的,在我喜欢的领域内碰到不懂的事时,我总是迫切的想要学习。
“让我想想。”吴攸不再说话,陷入了沉思。表情神经兮兮的,面部表情转换的很快,像是在犹豫。仿佛在做一个重要的决定,他不得不思考一下,可以看出,这对他很重要。片刻,他吐出了长长的一口气,“我来给你说什么是造物者之眼......
造物者之眼的出现,你可以想象成一场名为《世界》的剧本被泄露了,在这场“戏剧”中,我们人类既是演员也是观众。我们虽然是演员,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剧本,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命运安排的。但是造物者之眼就像是一份“剧本”,拥有它的人,总是可以看到一些别样的风景:现在?过去?甚至说未来也可以让人一览无余。
为什么没人说出来?也没媒体报道出来?这大概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无稽之谈。拥有造物者之眼的人很少,大多都看明白了许多事,他们有的人在生命最后一刻看清了世界,有的人则是在地狱般的生活中了解了人世,拥有造物者之眼不难,但也绝非容易。大人物,就像中国古代老子、孔子、苏东坡......也像国外泰戈尔、契诃夫,......文学史上的巨人大多都拥有“造物者之眼”,画家也可能拥有,就比如唐伯虎、梵高。古今中外,创作者数不胜数,文学之高难以估测,很多都是看破人世创作而来,他们用文学来表达自己眼中所看到的,他们拥有的便是造物者之眼。
“你的意思是他们能看到未来和过去?怎么可能!?”听到这的我惊呼道,“如果是真的,那这个世界不就可以改变未来?这不可能存在!”
“不,它存在,一直都在,源自于人们的心”吴攸无比郑重的看着我......
拥有造物者之眼的人,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不知道。在拥有的情况下,一定是了解、看透了人世。一切都将是浮云,无心去改变,顺其自然。可能你无法理解,事实体现在各种伟大的文学作品的出现,这便是拥有它的人的一种给予外界的提示,人类能够达到现在的时代,离不开情感、人性、文学。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起源。人类从野兽到人类,不可缺少的便是感情和思考。
听到这,他看了我一眼,眼神中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我感觉我的一生都被他看透了。我有些震惊,张开嘴几次也没说些什么。他语重心长的说:“但是人啊,永远不知足。人心啊...”
吴攸转身离去,留下了我一个人怔在原地。
对于经常看小说的我(当然并非现在网络上的爽文,毫无逻辑。小说也属于文学,只有有真正的深意的小说才能称得上文学),吴攸今天对我说的消息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我也算是半个作者,笔记本里面也是有一些小创意的,文学创作也是真的考验写作水平,但是更多的是对待自身、社会以及世界的看法的表达,我也在努力着......和吴攸不同,我可以以更多的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在文创方面,“造物者之眼”也许就是所谓的文章深意的理解,我想这样解释的话“造物者之眼”应该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也许可以呢?说不准......
下午是物理系教授刘念老师的课,在上课时,他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分子层面,我们有办法能够知晓未来和过去吗?”我看向角落里的吴攸,他在写着笔记。联想着他上午问的问题,我总觉得不简单......
回到寝室,打开笔记本电脑,看着U盘里的文件,都是我天马行空的怪念头呀,只要我有一个新奇的想法就会记录下来。看着屏幕,我陷入了沉思,如果说这个“造物者之眼”看过去是对文章、世界深意的理解,那么未来怎么看?又是有什么为基础的?是想象力吗?这便不为人知了。打开了个文件夹,新建了一个文档,我在里面打出了“造物者之眼”。
别的不说,这个“造物者之眼”我是挺眼红的,不只只是因为我是个写作的,还有我也想看未来呢,毕竟,谁不想看到未来自己是什么样子呢?
PS:阿瑟·克拉克,大刘(刘慈欣),艾萨克·阿西莫夫都是我的喜欢的科幻作家,真的喜欢科幻小说,但是也是一直没有时间写,这篇文章算是虚构的,我也是时不时的蹦出来一个新念头就记下来,但,没时间也没精力,还是一个高中生,以考学为主,写着玩玩,感谢b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