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政治学】男权主义、女权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
❤
女权主义不等于女性主义
将争吵当作维持其"人性"的享乐——生产出差异(共同体秩序的差异)——以此来表现他在共同体当中的归属和认同
再生产出认同——隐形的鄙视——对类动物状态的人群的(性认同、性指向都无法认同)
认为人=性征化
以人的外表(表象)来划分共同体范围,排斥或忽视无审美符号的人群,就算为其呼喊,但是不认为他们是呼喊者本身
以性征化作为党同伐异的方式,以此来争夺话语权
男:性认同不能用来划分
女:性认同可以用来划分
即,一系列公共争论的性话语(小布尔乔亚对政治图景想象的政治话语)
狭隘的人道主义(布尔乔亚的)
人=去性征化(控制性差异)
布尔乔亚:人——有能力将其个体生存和种族生殖绝对分开的人才能叫人。
主动动物化、妖魔化一些个体
拒绝把生殖活动赋予生存的意义,或把生存活动赋予生殖的意义
人应当处理好其鲁莽的、野性的动物性,将动物性变得体面
看不得动物性的表象,并不是让这种现象消失,而是让他不在自己的眼前出现
男权、女权人道主义围绕性差异来构造她们的政治话语门槛以及秩序想象图景,但是她们不去思考
1、为什么会有性差异(发生学机制,爱欲经济学)
2、从来不去探查性差异以下的差异(真的很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
❤
最终都会沦为性差异(男女两级性化)游戏或性差异式的想象,将不善于或无力去生产秩序的人群分化
简易的将现存秩序一分为二,不对称的二元对立(即性征化)
环保、无核、加减税(仅仅是某个偶然的议题,将人群一分为二,如同用性来区分)
男:纯秩序
女:阳、阴(千变万化)
对于人民的背叛
底层人民:没有剩余欲望(力量)去生产对立性话语的人群
因为社会秩序没有铺设到底
去极化、再极化
女性主义:第三代至第四代的女性主义(解放)
女权主义:可以去极化
男权:对差异和符号的理解非常僵死且温驯(太弱小了)
小男权主义(小权主义、奴婢主义)
男性主义的根本特点:精神内在性有坚硬的外在支撑,即金钱,使其话语具备权力(如米格道,雌化了,性认同的女性化"男权主义凝视化的女性化",在抢占男性主义凝视下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