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黎明前的那一夜
《黎明前的那一夜》 卢思浩 191个笔记 ◆ 插图 >> 她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掉进了水里,从此一直没能上岸,浑身上下笼罩着一股沉重的水汽。 >> 外面的人都太着急了,着急赶地铁,着急上班,着急吃饭,着急去爱,着急去恨。 >> 在外面的世界里,我们遇到的人大多对我们的理想不屑一顾。 >> 我由衷地希望你也可以离开这里,在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之后。 >> 空气里已经可以嗅到夏天的气息了。突然间一只白色的鸟儿从树林中飞了出来,越过山坡,越飞越高,消失在泛着金色的天边。 ◆ 第一部分 从梦中醒来 >> 所有他引以为傲的东西,变成了一堆垃圾。 >> 说到底金钱才是最好的补品啊,神仙难救的事情,钱能救。 >> 其实电视根本没什么好看的,可家里必须有些声音,好让自己不那么孤独。 >> 最终他能做的,只是一次又一次地环顾客厅,这个已经被布置得满满当当的地方,此刻看起来却没有任何生机,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刻都让人觉得空虚。 >> 能抽烟的感觉真好啊,他想,怪不得人们怎么也戒不了烟。被烟控制也好,对身体不好也罢,这种上瘾的感觉至少能让人短暂地忘掉烦恼。 >> 所有他引以为傲的东西,变成了一堆垃圾。 >> 长期失眠的人,会做出很多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过激行为。 >> 窗外,视线尽头,一轮明月浮在山峰之上,云朵掠过繁星,天空中的星星多到不可思议,就好像只消用手轻轻一挥,就能抓住数十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 这世界上哪里有没有牢房的地方呢? >> 清晨的阳光倾泻而下,向着窗外看去,绿色尽收眼底,不远处是一座后山。 >> 社交明白吧?就是搭建人脉。人脉就是有价值的人,要我说,只需要结交富人就好了,投其所好,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根本不重要。所有的信息、资源、权力,都集中在我们的手里,风口都是我们控制的,你是头猪都能顺着风飞起来。 >> 要获得别人的帮助,必须展现自己有值得被帮助的价值。 >> 这年头到处是把别人的痛苦当成谈资的人,社交网络上,工作中,吃饭时,四处都是这样的声音,他早已习以为常。 ◆ 第二部分 沉寂,无声 >> 你们眼神里的卑微和虚荣,就像患病的人身上的臭味,根本藏不住。 >> 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所承受的竞争压力也同时剧烈上升。 >> 深陷抑郁情绪的患者,会对一切丧失热情。常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事,对他们来说都会变得无比困难,比如进食和睡眠,因为他们找不到做这些事情的意义,或许对他们来说生活本身已失去了意义,没有意义便意味着没有动力。 >> 毕竟没有任何药物能够代替食物,也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强制一个人进食。这是他身为医生最无奈的时刻——治疗不是万能的,抑郁症患者即使能够短暂地恢复,病情也随时可能复发,甚至急转直下。 >> 她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掉进了水里,从此一直没能上岸,浑身上下笼罩着一股沉重的水汽。 >> 如果心是容器的话,情绪就是容器里的水。容器出现了破裂,水就会漫延开来,即使表面恢复了,也会有细碎的痕迹,能容纳的水会变得更有限。 >> 胡思乱想、自私,这些年来马镜清总能听到这样的论调,人们觉得怀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太过敏感,太过脆弱,一句不经意的话就能伤害到他们,因而对他们敬而远之。那些人从没有想过,一个看起来敏感脆弱的人,在崩溃之前到底受过多少伤害。 >> 如果身边的人都觉得自己有病,那自己到底有没有病又有什么区别呢? >> 三十岁意味着时间已不站在他这边。 >> 这种人自以为在创造一些什么,可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创造出来。不过,这世上多的是这种人不是吗?明明一无是处,却认为自己很有价值。 >> 你们眼神里的卑微和虚荣,就像患病的人身上的臭味,根本藏不住。 >> 只有人们自己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痛苦,无论怎么样设身处地地去想象,最终都无法得到一个相同的结果。 >> 死亡本身当然让人觉得恐惧, >> 然而这会儿让他觉得恐惧的,却是无关死亡的事。在来到康乐家之前,他的毕生追求,行业内所流传的,甚至是所有的社交媒体中所宣扬的,都是龚烨那天所说的:“金钱才是最好的补品啊,神仙难救的事情,钱能救。”因为钱是治疗贫穷的特效药,是唯一的药。 >> 穷是所有痛苦的根源。因为穷,才会被人看不起;因为穷,才会遭到亲人的背叛。只要成功,人们自然就会高看你一眼,说过的话都能变成真理,尊严自然就能得到。有了尊严,就不可能被抛弃,生活便不再苦恼。 >> 那些疑惑的人不再疑惑,那些震惊的人不再震惊,那些惋惜和悲痛的人也不再惋惜和悲痛。 ◆ 第三部分 遗忘的,记起的 >> 每个人都值得被好好对待。 >> 自己之所以会对这件事这么在意,说不定是因为害怕,害怕自己最终也会走向相同的结局。 >> “呃,在我们的行业里,大家都追逐物质。因为我们都相信所有的烦恼都可以靠金钱来解决,收入后面的‘0’越多,就代表着自己越有价值,这种价值与年龄、资历,甚至品行都毫无关系。只要你赚得足够多,人人都会高看你一眼,自然什么烦恼都可以解决。钱是所有的问题的来源,也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 “或许答案比你想象的更简单。对有些人来说,金钱代表了全部,可以排忧解难;对于另外一些人,就不行。” >> “门前快乐的,关上门未必也快乐;人前微笑的,人后或许在痛哭。” >> 成年人的崩溃是一瞬间的,但让他崩溃的原因却是一天天累积起来的,或者说,需要追溯到很久以前。 >> 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你还是不要把宝押在别人身上比较好。 >> 一条道路能通往哪里要到了远方才能看清楚,对于自身的理解也是一样的。只是有一点很清楚,你之前的生活方式里,一定有什么是不正确的。 >> 没什么可寂寞的,光是手机里的东西就足够填满所有时间了,可以购物,可以看视频,谁有时间去寂寞? >> “追求精致生活是没有错的,重点是要追求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追求一种你所喜欢的生活,但买来的那些东西你压根儿就没用过。陷阱恰恰就在这里,软件里展现的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而是恰好比你能够承担的价格只高一点点的商品。是那些你只要踮起脚,透支未来也好,透支身体也罢,就可以触摸到的,好看的、新奇的东西。” >> “这意味着你永远过不上他们给你展示的生活,永远会差一点,因此会产生诸如此类的情绪:失望、空虚、落寞,以及针对你的情况而言,过大的压力和愤怒。” >> 手机最初创造出来的时候,只是为了让人们方便联系,联系的目的是让人们见面。你说得没错,现在手机有了更多的功能,人们也的确离不开手机,但你用手机娱乐以及购物来填满你的生活,而不是与人交往或者做一些别的真正有价值的事,比如学习。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你一样的。 >> 你身边的人就代表了所有人吗?还是说,只要身边的人都这样做了,这件事就对了? >> 朋友是可以互相倾诉自己内心的人,换言之,朋友是你能够坦然展现自己脆弱的人。 >> 我们的集体治疗是让你理解自我,找到你最真实的想法,并重新与人建立联系。 >> 天蓝得像是从海水里捞起来的似的,雪白的云朵静静地悬浮在空中,像是风筝一般静止不动。由于空气清澈,那些云朵低得就像是一伸手就能摸到,视线尽头的山峰上蒙着一层淡淡的蓝色水雾。 >> 最后,他沉浸在了绘画的世界里,那里没有回忆,也没有围墙,有的只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蓝色天空和山峰。 >> 只要有资本的助力,明星这玩意儿谁都可以当,谁当也都一样。 >> 他感觉自己像被吞进了鲸鱼的肚子里,刹那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脑海一片空白。 >> 孩子们的恶意……通常连缘由都没有,这比成年人的恶更可怕。 >> 对我们而言,那个人是不存在于世上的,可对那孩子来说,那个人的声音、神态乃至拥抱时的温度都是真实的。 >> 那孩子其实很敏感,比一般的孩子更能感受到孤独,更加渴望友情,然而没办法表达。他渴望友情,却偏偏注定得不到友情,这让他觉得自卑和痛苦。 >> 人们歌颂特立独行,却又无法忍受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边。 >> 你只是根据常识做出了判断。只是常识并不一定能适用在每个人身上。 >> 我可不能看着这丝同理心消失无踪,它弥足珍贵。 >> 外面的人都太着急了,着急赶地铁,着急上班,着急吃饭,着急去爱,着急去恨。人与人见面永远在谈‘正事’,谈好了就赶紧去谈下一个,就怕自己堵在路上。就算偶尔空闲下来了,也只捧着手机,生怕自己错过网络上的新鲜事。 >> 只要你身处外面的世界,就必须为了生活而忙碌,为了生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没有人在乎你的才能,没有人在乎你的个性,只在乎你能否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 >> 人们用各种话术包装他们的欲望,压榨你的剩余价值。在他们眼里,你并非一个人,而是一个工具,一颗螺丝钉,一颗生锈了就随时被替换的螺丝钉。人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为人所利用。最可怕的是,变成螺丝钉的人并不自知,他们依然活在无望的梦境里,以为只要努力就会取得成就,以为只要迎合就能迎来拥抱。 >> 在康乐家不一样,我们没有身份地位的区别,这里没有冷血的资本家,没有贪得无厌的朋友,没有盼你早死的家人。这里无利可图,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平等地坐在一起,才能不必担心被人利用。小伙子,外面的人都觉得我们病得不轻,事实果真如此吗? >> 在外面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身份地位的区别,他穷尽一生想要爬到高处,并暗自窃喜,以为自己做到了,然而事实上,他压根儿就没有做到什么。他现在明白了,爬到高处的人,只会发现还有人站在更高处俯视着自己,永远有人比你高一头。 >> 城市里的风光都是一样的,无论走到哪里,高楼都排成了一条直线遮挡了一切,所有建筑的排列方方正正,毫无意趣。就连那些所谓的当地特色小街,所谓的城市之间不同的地方,也不过是流水线制造的商品。你会发现同一家商店分布在全国各地,却又都称自己为“当地”的历史传承。“特色”,不过是“商业”的另一种叫法而已。 >> 或许只有在这里,人的影子才不会显得渺小。 >> 我相信,每个人都值得被好好对待。 >> 走出画室时,太阳浮在头顶,天气似乎转暖了,初春的阳光温和地洒在地上。 >> 他的记忆似乎被一双看不见的手给搅拌在了一起,许久前的事跑到了眼前,工作后的事却变得模糊一片。更确切地说,是记忆的质量有了区别,那些他以为很重要的事,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原本沉在水下的,此刻浮出了水面。 ◆ 第四部分 没有真正的“桃花源” >> 只要有人存在,桃花源就不会存在的。 >> 他觉得自己身上正在发生令人欣喜的变化,就像那颗种子似的,很快就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 长出胡子这件事本身并没有多么值得兴奋,让他高兴的是,这意味着他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人。 >> 换言之,他很高兴能够摆脱曾经的自己,这让他真正有了摆脱曾经的回忆的底气。 >> 真正能够成为画家的人凤毛麟角,大多数人只能被迫接受自己的平庸。 >> 你们明明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还觉得自己是最正确的。 >> 你说一切都是为了生活,但你刚才根本就没有提到生活,比如你想要怎么过每一天。 >> “我听别人说,人在难过的时候就会哭,就会流眼泪,但我不太明白眼泪是什么。” >> 让他最终治愈的,是身边人不离不弃的爱。 >> “我不是谢这个,我是想谢谢你把他当成一个正常人看待,我看得出来这孩子现在很开心,他很久没这么开心了。” >> 从薄云的缝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月光,屋内的地板上流动着斑驳的影子,湿润的空气里可以嗅到泥土的气息,还有花儿散发出的芬芳。 >> 他们或许从来没有想过,这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地方,允许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聆听下雨的声音。 >> 他发觉一旦远离熟悉的生活,视野就会变得开阔起来,即使不像以前一样生活,也能够活下去。 >> 在那个已经把他拒之门外的世界里,人们一定还对这些趋之若鹜,四处攀比。 >> 只有跳脱出来,忘了那些数字,忘了那些身份,才能明白原来一直困扰我的,正是这些物质和虚荣。 >>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被抛弃的人,因此成了一个丧失了尊严的人,就像拼图少了一块。这在很长的时间内让我觉得自卑,觉得痛苦,促使我从生活里获取一些别的拼图,用那些来弥补我的自卑,换回我的尊严,换回他人的陪伴和尊重。可事实是无论我怎么努力,在他人看来,都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因为我一直寻找的那块拼图的形状压根儿就是错误的。 >> 就像那位老人说的一样,外面的世界里只有物质。我以为物质能让我找回尊严,找回自信,却不承想反倒是虚荣和攀比占据了我的内心。我没有时间停下来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因而做了那样的噩梦,那个把我关到井底,又把井盖盖上的人,就是无休止的物欲的化身。 >> 环境带来的平静只是一时的,真正能让你平静的东西,只能来源于你的内心。而这种平静,才能够让你应对生活中的事。 >> 我们每个人都向往一段全新的旅途,在旅途中我们的确会觉得轻松,但那只是因为我们逃离了生活。可我们终究要回归生活,就像你我终有一天要离开康乐家,还会遇到物欲,遇到竞争,遇到他人。 >> 在这世界上,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完全远离他人而生活,不是吗?逃离过去不是答案,如何面对未来才是答案。 >> “只要有人存在,桃花源就不会存在的。”姜睿说,“人无法消除自己的欲望,只能学会与那些欲望共存。欲望不仅仅只有物欲一种,追求自由,愿意帮助别人,期待别人发自内心的认可,这不都是欲望的表现吗?生活没有了期待,那还剩什么呢?” >> 看完电影后他久久不能回过神来,当时的感受很难用言语来概括,同时他也深深爱上了电影这种表现形式——它可以让人们直观地看到不同的人生。 >> 身边的大多数人都只看得到眼前迫切的利益,只顾着寻欢作乐,挥霍着父母的钱财,享受着看似来之不易的自由,完全不去思考以后的生活要怎么度过。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只是因为这个专业最容易就业。 >> 自己的梦想不应该由父母来买单。 >> 他就这么开始了追梦的旅途,可就像爬一座山得爬到半山腰才知道这座山峰到底有多高一样,姜睿发觉梦想原来一直在海的另一端。 >> 但现在这年头,理想如果不能变成钱,没有人会愿意接手的,抱歉。 >> 等你能靠其他影视作品赚到钱,再回过头拍你想要的东西。 >> “我不能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已经努力这么久了,我相信再努力一段时间一定会有回报的。” >> “我曾努力活过,现在决定去死。” >> 为什么这个世界会逼死一个如此善良的人呢?难道深爱着这个世界的人,反倒不会被这个世界爱着吗? >> 他滑动鼠标,看着一个个社会新闻,看着一个个比电视剧还魔幻的真实故事,看着人们被欺骗,被侮辱,突然间,他的手开始发抖,胸闷的感觉再次出现了。电脑里的界面兀自刷新着,永远都有新的消息:新的热点,新的娱乐新闻,新的社会事件。 >> 姜睿感受到身边的所有东西又开始飞速运转,他看向时钟,就连秒针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转着,仿佛全世界都在加速,只有他活在自己的时间里。 >> 他看着周围的一切都是天旋地转,觉得自己怎么都无法融入这个世界。他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为何如此魔幻,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会遭遇不幸。 >> “我没有什么宏大的愿望,如果能离开这里的话,我想去海边,开一家花店。” ◆ 第五部分 我与你之间的距离 >> 他从未考虑过:一个人选择离开,是为了让另一个人过得更好。 >> 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学会社交,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学会跟身边的人搞好关系。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母亲同样重要,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时候角色也可以互换,但缺一不可。 >> “我不可能改变他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 社会心理因素才更值得被注意:人们的价值观变得过于单一,能否取得“成功”已经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做到的事。从前安稳地度过一生,过得幸福快乐也是一种活法,可现在的人们认为这样的活法毫无价值。 >> 而他早就没有了改变世界的雄心,他只想自己的世界不被改变。 >> 这或许就是他自己的命运,他注定无法改变洪流。 >> 愧疚有时候对一个人来说也是很沉重的,说不定是最沉重的东西。 >> 一个人选择离开,是为了让另一个人过得更好。 >> 不是所有的离开都意味着抛弃 >> 第一是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一点你做得不错。第二,也就是你接下来必须要做的,是直面你内心深处的空洞和恐惧 >> 有人身处同样的环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患上躁狂症,因为填补空洞的方法不是只有一种。 >> 就好像一个人往往在最开始一无所有的时候最具生命力,可到后来他可能什么都拥有了,眼神里却再也没有当初的神采了。 >> 他的人生是他的,不应该背负着我的痛苦,我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 你是一个成年人,你不应该继续活在家人的阴影里,应该学会接受自己,这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 “谢谢你”这三个字,突然间打动了他的心,竟一时间不知所措。他不是没有在外面的世界里听到过,不过通常情况下那些人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不带任何感情,不过例行公事而已。 >> 在外面的世界里,他从不曾直面别人的脆弱,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壳里。更确切地说,他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落魄,落魄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从来不在意。 >> 现在想想,这都是因为我自以为走出童年,成了大人,就能够开始新的生活,却忘了以前发生的事不可能就此一笔勾销。 >> 张雨昂心里原本有一个即将成形的念头,在这一瞬间就突然不知所终了,就像脑海里一直想做的一件事突然间被打断了,再怎么回想也无济于事,只有不成形的气团回荡在虚无中。 >> 电休克治疗是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对精神分裂患者而言也起效最快。你们所看到的,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副作用罢了。只要处理得当,这种副作用很快就会消失,并不会持续终生。 >> 我是医生,你们不会比我更清楚他的情况。他这次的病情比以往都要严重,脑海里出现了各种幻觉,普通的药物治疗已经不够了,我只是在尽我的责任而已。再者,我这么做也征得了他家人的同意。”医生不紧不慢地说。 >> 生活永远不可能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 即便我们逃离了让我们窒息的生活环境,即使我们认为自己可以重新开始,可以不再烦恼,然而总会发生那么一两件事,让我们觉得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就好像旅途刚开始时我们觉得无比轻松,感觉一切都可以重新归零,然而在这之后的一天夜晚,我们会莫名失去睡眠,然后会发觉,糟糕的事依然存在,除非能找到应对它的方式,否则平静就只是一个假象,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 >> 他知道什么是现实,什么不是,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我不明白,难道我们就没有想过身边可以有个朋友一直陪着自己吗, >> 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大脑如同停留在无风海面的帆船,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什么都无法思考了。 ◆ 第六部分 谢谢你,朋友 >>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也只能靠自己去寻找才有意义。 >> 因为我没有勇气重新开始生活,没有勇气再面对那些打击,没法面对外面的世界,没法面对现实与梦想的落差。 >> 在外面的世界里,我们遇到的人大多对我们的理想不屑一顾。明明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所看到的景色却完全不同。抬头看的人能看到摩天大楼,低头看的人只能看到地上的坑洼和泥泞,站在高处的人能看到远方的风景,站在低处的人连五米外等着自己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有人拼尽全力只为实现心中的抱负,付出所有才靠近梦想一点点,另外一些人却偏偏横在他面前,只轻轻挥一挥手,就能把他打回原地。这仿佛才是世界的常态。 >> 有人忍冻挨饿,有人挥霍钱财,有人头破血流,有人哈哈大笑。剩下的人呢,只会假装不公从来没有发生,只要不幸不降临到自己身上,他们就相信自己永远不会成为那个不幸的人。 >> 他的乐趣,全建立在玩弄他人上,从来不会换位思考。这样的人就算赚了再多钱,在我看来,他的品格依然是最廉价的。 >> 如果想要做到自己想做的,就必然要走过一条艰苦的道路,绝不妥协,咬牙坚持。 >> 这里的生活之所以不自然,是因为在这里,我们没有真正地生活,没有目标地过每一天,本质上只是在打发时间。我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质疑我的选择,从前我置之不理,现在我决定接受它。 >> 当人遭遇挫折和不公的时候,当人在反抗之后落得伤痕累累的时候,人们会倾向于放弃,放弃抵抗,放弃努力,放弃希望,把罪恶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把放弃当成唯一的选择。但事实是选择从来都是两面的,这世上还有人在奋战着,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站在光明的那一侧。那是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然而只有那条道路,才能让人真的感受到自己来这世界走一遭的价值,也只有这么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唯一的光明。 >>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也只能靠自己去寻找才有意义。 >> 他模糊地理解了姜睿的话,他们在这里只是打发时间而已,并不是真正地活着。 >> 他想起老人说,外面的人整天庸庸碌碌,他们没有时间停下来感受生活,不自觉地变成了螺丝钉。这会儿他觉得这里的空气中,竟也弥漫着类似的气息。 >> 流言一旦产生,就会具备自己的生命力。说到底,人们最终只会记得那个最具有戏剧性和冲击力的故事而已,就像何韵诺所遭遇的事情一样。 >>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患上暴食症的,但没有人愿意自己得病,这并不是你能决定的,更何况你已经在竭尽全力治疗了。错的是那些拿你的病大做文章的人,不是你。 >> “你看,我明明知道自己不该这么做,明明知道要好好学习,可就是做不到,我是一个没用的人。” >> 你有你自己的人生,活不成别人期待的样子也没关系。 >> 在这一个瞬间,两个人从对方的脸庞上看到了理解,不仅仅是理解了互相说的话,而且是一种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才能出现的共鸣,是建立在伤痕之上的连接。或许只有同样受伤的人,才能够真的理解他人。 >> “你的这些话,其中的一部分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吧。” >> 张雨昂发觉父亲的眼神也变了,有时那眼神是那么空洞,毫无情绪,有时又只能看到毫无缘由的愤怒,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眼神里,竟也是这些东西。 >> 他发觉只要集中注意力,就能用别的东西来掩盖住思念,就好像手被划伤后,只要小心翼翼不去触碰那个伤口,就不会感受到疼痛。 >> 说不定从那时候开始,从前的那个张雨昂就死了。那往后依然存在的人,只不过跟自己有着相同的名字而已。 >> 如果有天你发现我已不在这个世上,请你不要自责,那是我出于自己的意愿做的决定。请相信我是高兴的,这是我唯一能够以自己的意愿去做的事。如果这世上还有人能理解我,那个人一定是你。我唯一放心不下的人,也是你。 >> 他当时建立康乐家,是希望人们可以摆脱残酷的环境,从而重新建立起内心的堡垒,他只想到了让他们逐渐接受现实,接受自己,却忘了去考虑外界的世界是否会接受他们。 >> 他不知道这堵高墙真正起到的作用,是把可控和不可控、正常和不正常隔绝开来。 >> 人们总是喜欢跟自己相同的人,总是喜欢那些自己可以控制的人,总是喜欢那些能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人。 >> 不可控意味着未知。未知让人恐惧,恐惧带来误解,误解造就了高墙。 >> 越是逃避,问题就越会变得复杂。我也不再害怕了,谣言也好,偏见也好,它们永远都会存在于黑暗的角落,哪怕是在康乐家也一样。 >>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在意那些呢?只是在这里,我们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永远不可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因为这里只有冷漠和机械。 >> 说到底,生活从我们这里拿走的,我们只能从生活中拿回来。想要重新获得爱,就要回到有可能出现爱的生活中去。 >> 我有我自己的人生,活不成别人想要的样子也没关系,不要轻易否定自己。 >> 活不成别人期待的样子也没关系,这可是你说的。 >> 但那其实是一条再常见不过的街道,在北京比比皆是,是他自己把那条道路想象得太过宽广,太过梦幻。 >> 那时的他自然不明白这些,他内心感受到的只有无边的震撼,这让他再次确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只要赚到足够的钱,就一定能有人站在自己身边;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一定能走到终点,就一定能再次拥有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 用钱换来的尊严和认可,通常只能持续一个晚上。 >> 他曾以为金钱是万能的,但其实金钱不能买的东西有很多。 >> 你想要获得什么,就要付出什么,你想要获得真心,也只有付出真心,哪怕真心换来了辜负,哪怕努力换来了嘲讽,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 >> 在梦境中,把他关在井底的人,竟然就是他自己。 >> 一个人的人生不该由任何人来决定,即便那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也应该互相尊重。他们的确给予了我生命,但这不代表我就是他们的附属品。往后的生活是我自己的,不是任何人的,也不是父母的,更不可能是康乐家的。 >> 我无法改变那些痛苦,也无法改变那些痛苦给我造成的影响,我不能假装自己治愈了。 ◆ 终章 梦醒时分 >> 按照你想要的方式,飞向你的天空吧。 >> 如果现在停下脚步,你的余生都会后悔。 >> 最终他居然会通过这种方式逃离这里,说到底,直到最后他也没能打败那堵高墙。 >> 养活自己当然重要,那是基础,但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能靠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活自己最好,但最重要的,其实是生活本身,是我们要怎么度过每一天,不是吗? >> 要学会接受自己,我想这意思是,要敢于辜负别人的期待,打破世界的规则,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定义自己的人生,因为这世上一定存在只有我们才能做到的事情。 >> 走吧,走下去,才有未来可言。 >> 如果非要经历一番心理斗争才能真的鼓起勇气,那好,我就鼓起真正的勇气来面对吧。 >> 如果说之前的工作环境让张雨昂宛若生活在井底,因而做了那个噩梦,那康乐家又何尝不是另一口井?一口只是空间大了一些,墙壁却更加高耸的井。 >> 雨不知不觉停了,乌云也逐渐散去,天色渐渐亮了起来。太阳像是被压抑了许久,报复性地散发出活力来。阳光照耀到山路的前头,下过雨的山路上蒙着一层金色的波光,一旁的树木也被染成了嫩绿色。若隐若现的群山遮在视线尽头,几片白云镶在淡蓝色的天幕上,叠在层层山峦上,透过薄云可以看到倾泻而下的光柱,照射在呈现一片青色的山林中。 >> “按照你想要的方式,飞向你的天空吧。” ◆ 后记 >> 一个创作者创作出的作品,一定来源于日常的观察和累积,换言之,你看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决定讲述什么,那就要写什么。 >> 要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风景,就必须对山峰抱有敬畏,必须脚踏实地,步步摸索。 >> 有困难试着去解决困难,跌倒了就再试着站起来。慢慢地,我们便会发觉困难不会让人慌张,一直停留在原地,才是最让人慌张的。 >> 我们越发频繁地看到有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新闻,看到某些让人悲恸的社会现象,看到人们夜不能寐,看到人们的心理状况越来越严峻。 >> 有太多人没有把身边的人当人看,同理心变得越来越稀缺,我想这就是那个共通的东西。 >> 那什么叫作把身边的人当人看呢?当你看到他的时候,你会尊重他的个性,会照顾他的尊严,会体会到他的喜怒哀乐,你会尽可能地站在他的角度试图去理解他(尽管理解很难)。 >> 然而我们似乎把人的价值与收入、地位直接画上了等号,其他本该重要的,竟变得一点都不重要了。这世界粗暴地给了我们一个模板,仿佛我们不按照那个模板生活,就一文不值似的。 >> 不,不该是这样的。这世界有千千万万的人,自然就该有千千万万种活法,凭什么别人就能够如此确切又居高临下地说你生活的方式不对呢? >> 诚然我们可以选择按照那个模板生活,但我们也应当有选择不那样生活的权利,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并遵从内心的指引生活下去,这成了我这本小说的主旨之一。 >> 而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并不能为真实性和严谨性做保证,在保证情节合理和逻辑通顺的情况下,一切都是为了主旨服务的,一切都是为了描述某种现象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 >> 我想通过这本书告诉每一个你,你没有错,是那些把你“物化”的人有错。你本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你就是你自己,事实上,你也只能成为你自己。 >> 成为自己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 >> 我们是可以度过人生的“至暗时刻”的,只要我们学会接受自己,学会关心他人,发自内心地关怀着对方,感受点点滴滴的善意,坚定地与对方站在一起,在此过程中找到勇敢做自己的力量。因为温情可以打败冷漠,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可以打破世俗的价值判断标准,坚定的自我可以抵御那些流言蜚语。 >> 请别对自己轻言放弃,或许你现在正面对的,就是最黑暗的夜,换句话说,也不会再黑了,往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通往黎明的倒计时。 >> 文字是有力量的,故事是有力量的,那力量就来自文字和故事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