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NERF—关于发射器的原理、历史、简介与杂谈》(013)

2022-10-15 11:17 作者:东爸的NERF  | 我要投稿


【图片 1.1.2-010】通信连接II (CommLink II· Cyber Stryke Gear·1997) 转自外网

  截止2022年9月,发表于1997年所属于网络特工装备系列的通信连接II是唯一带有对讲机的发射器。

  通信连接II采用燧发式载弹,载弹量1发,发射老式MEGA弹,内置一个对讲机,每把发射器都配有2发载弹夹和一个腰带夹。

  每个通信连接II的包装都附带有两把互相镜像的发射器,玩家必须强制购买两把发射器,这也是本发射器的首创。诚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一把发射器无法实现对讲机的功能。当然,这也是其英文名的由来,事实上并没有叫做通信连接或是通信连接I的发射器存在过,无论之前之后,II只因为包装有两把发射器而得来。由于采用京香设计,所以NERF为两把发射器各赋予了一个独立的名称:命令(Command)和侦查(Recon)

  通信连接II的对讲机并不实用,实际使用时对讲机只能在大约30M的范围内有效,并且越远效果越差,同时信号传输路上的任何障碍物都会对信号产生干扰。最终,这使得无线电只是一个有趣的花瓶,只能增加一定的把玩乐趣,在实战中毫无用武之地。

  通信连接II的定价为29.99刀,这在当时是一个饱受诟病的价格,诚然,在现代发射器面前,装载了对讲机的通信连接II只要29.99刀,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低价。

【图片 1.1.2-011】电鳗(Electric Eel·Max Force 2112·1997)转自外网

  发表于1997年所属于最大力量2112系列(Max Force 2112·1997)的电鳗是最早发射夜光弹的发射器。

  电鳗采用弹夹式载弹,载弹量4发,发射夜光老式MEGA弹,拉杆式上膛,内置需要2节5号电池驱动的灯组。

  与最大力量2112系列的其他发射器一样,电鳗以现实生物为原型,诚然,他十分抽象,笔者无法确定其究竟是否以现实中的电鳗为原型。

  电鳗与锯齿波一样采用弹夹式模式载弹,同样采用竖直样式,并且同样采用老式MEGA弹匣,甚至两者内构的步进装置都极为相似。但遗憾的是,没有资料提及两者的弹夹可以通用。诚然,笔者认为不通用的可能性非常小。虽然同为弹夹,但电鳗的弹夹载弹量缩减了1发,并且为了能让灯光能照到软弹,而将配色设计为透明样式。

  电鳗的灯组位于弹夹井两侧,发射器头部鼓起的位置,灯组需要2节5号电池驱动,通过开关控制,常量,玩家扣动扳机时会熄灭。这种设计于后世的萤火虫(Firefly REV-8·N-STRIKE·2005)的功能非常类似,或者说萤火虫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电鳗。

  没有证据显示电鳗所附带的老式MEGA弹可以自主实现夜光发光,从2005年和2006年两代萤火虫的夜光弹需要贴上夜光贴纸才能实现夜光功能的事实来看,电鳗的所谓的夜光MEGA但也需要如此操作才行。

【图片 1.1.2-012】大坏弓 (Big Bad Bow· Hyper Sight·1998)

  1998年NERF发表了三款有趣的直塞式气缸发射器,分别为所属于超限视野系列(Hyper Sight·1998)的大坏弓和增强爆破(Expand-a-Blast·Hyper Sight·1998)以及所属于超级闪击系列(Mega Blitz·1998)的撕裂弦杆(RipChord·Mega Blitz·1998).

  大坏弓采用燧发式载弹,载弹量1发,发射弓箭弹,拉动手柄进行上膛,可额外装载2枚弓箭弹。

  与发射弓箭弹的前辈不同,大坏弓设计有扳机来控制发射,这使得其更现代化,更易把玩,并且射程稳定。大坏弓的原型为现实中复合弓,诚然,与之前所有之后大部分的弓造型发射器一样,其弓臂与弓弦主要作用是装饰,并不参与发射,玩家在改造时会将两者拆除。大坏弓的拉动手柄的设计十分新颖独特,但遗憾的是,后世没有发射器继承了这点。

  与前辈一样的是,大坏弓发射的也是带有箭羽的弓箭弹,诚然,其尺寸与是否兼容均不详,不过其采用同样的发射物包裹发射管行程气密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很好的利用较长的发射管来为弓箭弹增加加速时间,以达到最快的初速度,缓解因为瞬时气压较低所造成的射程较低的问题。

  增强爆破采用燧发式载弹,载弹量1发,发射老式MEGA弹,拉杆式上膛,带有变形设计,瞄具上有5发载弹夹。

  当玩家展开增强爆破折叠状态的前握把时,处于收纳状态的发射管和尾托会自动弹出。当然,增强爆破与后世有着同样功能的发射器一样,在收纳时需要手动。增强爆破的发射管弹出设计使得其发射管亘长无比,几乎可以确定为最长的,这使得发射时的瞬时气压被严重稀释。为了缓解这个问题,设计师设计了笔者目测中最粗的气缸。这种几乎畸形的气缸出现的原因只是因为增强爆破的弹出的发射管太长了,为了收纳与导气,设计师也必须设计几乎同样长的较粗的发射管。增强爆破的这种设计在NERF发射器上十分少见,在此之后,发表于2009年所属于经典系列的双模精神上继承了它的功能,而直至2019年发表于精准系列旗下的斗牛犬(Bulldog·ACCUSTRIKE SERIES·2019)才完美的还原了功能。

  撕裂弦杆是一款奇特的发射器,其没有我们熟知的上膛装置与扳机,取而代之的一条从手柄下发射器尾部各露出一截的皮带,发射器采用弹轮式载弹,载弹量5发,发射老式外置沾粘弹。

  根据资料网站的说法,撕裂弦杆是通过拉动手柄下的皮带上膛,拉动尾部的皮带发射。诚然,笔者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是错的。首先这与一般的发射器上膛击发方式向背,如果以资料网站对撕裂弦杆的描述来设计精牛(Strongarm·强力发射器·N-STRIKE ELITE·2013),就会出现拉动手柄上膛,拉动滑块发射的奇怪场面。其次,从发射器的现有的图片来看,无论哪张图,在未上膛状态下,手柄外露的皮带都要长于尾部外露的,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拉动较短的尾部皮带来上膛。最后从内构来看,撕裂弦杆能通过拉动皮带上膛,是因为皮带上设计有一个向后朝向的直角三角形的突起,斜边朝向发射口,直角边朝向尾部。这使得皮带只有拉动尾部一段使得皮带向后运动才能通过凸起的直角边拉动推杆实现上膛,拉动手柄一端使得皮带向前运动根本无法实现上膛。综合来看,资料网站在介绍本款发射器时出现了错误。

【图片 1.1.2-013】蓝夜巡 (Nite Finder·2003)

  截止2022年9月,已知2003年新时代开始后,最早的直塞式气缸发射器,为当年发表的无系列归属的蓝夜巡与技术目标套装(Tech Target Set·2003)中的淘汰者(Eliminator)。

  老夜巡是一款影响深远的发射器,其采用燧发式载弹模式,载弹量1发,发射外置沾粘弹,拉杆式上膛,集成了一个可调节焦距的由3节7号电池驱动的红灯,下方有一个2发的载弹夹。

  蓝夜巡并没有如同后世夜巡(Nite Finder EX-3·N-STRIKE·2004)一样设计有导轨,并且尾部的logo也与后世的不同,通过这两点可以认为两款外观近似的发射器并非异色关系。

  蓝夜巡的灯组通过主扳机控制,平时处于常闭状态,在扣动扳机后启动,这种原始的设计被经典系列的夜巡所继承,直到精英系列的精英夜巡(FIRESTRIKE·烈焰发射器·N-STRIKE ELITE·2013)才将开关与扳机分离。

  淘汰者与蓝夜巡一样,均为燧发式发射器,载弹量1发,发射老式哨音MEGA弹,同样带有两发载弹夹。

  相对于蓝夜巡,淘汰者的设计更接近上世纪的发射器,其发射物也与上世纪大多数发射器一样为老式MEGA弹,这使得没有一款现代软弹可以装入期内发射。

  淘汰者无法单独购买,无论哪种版本,他都与技术标靶(Tech Target)搭配。

  2007年发表的所属于经典系列的淘汰者虽然外观看起来类似,但发射管做了改进,这使得2007年版的淘汰者可以发射外置哨音弹或是精英弹等现代软弹。

《NERF—关于发射器的原理、历史、简介与杂谈》(01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