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李纨的寡婶为何带女儿进贾府?作者安排她们做照妖镜,对比薛姨妈母女的贪婪厚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李纨的寡婶突然不请自来,她带着两个女儿李纹、李绮来到贾府。此后一段时间里,她成了贾母的座上宾,经常和薛姨妈同时出现在贾母面前陪聊说笑。
李婶为什么突然来京城?她带着两个十五六岁的女儿进贾府有什么目的?她为什么没有提前通知李纨?
其实,李婶来京城的目的就是七个字:攀高枝,为女求配。可是来了之后李婶发现贾府的情况不容乐观。
所以,后来李婶就渐渐地带着女儿疏远了贾府。
作者给李家和薛家设定的背景情况十分类似,但是李家却比薛家讲究太多了,难怪能得到贾母、贾珍等掌权者高看一眼。
一、李纨寡婶带二女进京,目的就是想带女儿见世面、攀高枝,找对象。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贾府突然来了三门亲戚。一门是薛姨妈的侄子侄女薛蝌和宝琴,一门是邢夫人的哥哥和嫂子,带着女儿邢岫烟;还有一门就是李纨的寡婶李婶娘带着两个女儿李纹李绮。
巧合的是他们在路上还遇上王熙凤的哥哥王仁,当然王仁并不来投奔贾家的,人家投奔的是自己的亲叔叔王子腾。注意!这里王仁出现的作用是对读者说明:王家有家长在家,也是可以投奔的。
然后接着说这三家来投奔贾府的亲戚:首先薛蝌、宝琴是来借势的。
其实他们和贾府没血缘关系,薛蝌进京发嫁妹子,就算梅家外任去了,扑了个空,他们可以动身回金陵,因为外任没两三年回不来。可是他们没有走,而是来到了贾府,确切地说他们是奔着薛姨妈来的。
梅家外任不通知薛家,也不迎娶宝琴,摆明了就是不想要这个儿媳妇了,薛蝌兄妹想来借贾府的势力,保住这门婚事。
邢夫人的兄长一家是来投靠打秋风的。他们穷得叮当响,租房子住,饭都快吃不上了。他们和刘姥姥一样,是来打秋风,投靠邢夫人的婆家求收留照顾。
这两家的存在间接写出了李婶的目的,介于薛家和邢家之间,两边都沾点。李婶也是想来攀附贾府权势,给自己的两个女儿找对象的。
否则她大可不必千里迢迢带着两个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儿进京。古代可不比现代交通方便,治安良好,古代人一般没大事是不出远门的,就算出远门也是派男人去。因为女人家在路上多有不便,不安全,万一遇上强盗水匪就全完了。
尤其是李婶娘这种寡妇人家,又有两个美貌年轻的女儿,更加不适合出远门。李纨家族在金陵当地是大乡绅地主家,她父亲李守中曾任国子监祭酒。她叔叔虽然早逝,但应该也做过官。李家往京城里如果有什么急事要事,根本也轮不到李婶娘这个守节寡妇亲自来办马。
可是,李婶娘偏偏就带着俩闺女出门了,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件事肯定和她们娘仨儿切身相关。李家的男人并没有再发迹的,如今在金陵也不过守着祖产过耕读生活。李婶娘一个经年的寡妇人家,也没什么大女主的手段,只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从小读书知礼,眼看到了婚嫁年龄,她们俩的婚事,是关系到李家家族命运的大事。
李家门第清流,又有贾府这门权贵亲戚,李纹李绮姐妹俩在金陵当地其实婚嫁行情很好,只怕知府的儿子也愿意求娶她们。
但是,李婶娘显然是不愿意让她们在当地随便找个乡绅官宦子弟嫁了,因为有往高处走的门路,自然想要去争取更好的生活。如果能像李纨一样嫁给公府豪门,那后代可就直接是贵族了,普通官宦和乡绅怎么能比呢?
所以,李婶娘决定搏一把,带着两个女儿进京城去,见见世面,顺便找对象。那么多公子王孙,随便哪个都比金陵本地的男人强。
反正李纨的叔叔也早过世了,李纨的父亲就算活着也是大伯子,怎么好去管守寡小婶子的事儿?再说了人家李婶娘的兄弟也在京城做官,只要李婶娘说带女儿去兄弟家,李守中还能许人家探亲吗?
李婶娘非常聪明地打听了王仁也要进京,就带着女儿先出发,半路上在码头攀亲戚,傍上了王仁的船照顾她们。这样一来她们就安全多了,因为王仁可能是男爵的儿子,他自己应该也是有一官半职在身的,跟着官场十分安全。
至于邢家和薛家更是意外之喜,路上结伴同行的亲眷越多,安全系数越高。李婶娘母女三人应该一开始没想来贾府,毕竟投奔亲兄弟还是投奔守寡的侄女,肯定是兄弟家更方便的。
但是看见薛宝琴和邢岫烟之后,她们就改变了主意。贾府中的宝玉大家都是知道的,听说还没对象,这么出色的两个姑娘一起去了,李纹李绮不去岂不落后吃亏?
于是就有了这么可笑的一幕,李纨听说她婶子带着妹子来了也笑道:“我们婶子又上京来了不成?他们也不能凑在一处,这可是奇事。”
这句话告诉读者:李婶娘不是第一次来京城,她这一次没有提前通知李纨,李家也没有任何人给李纨写信通知这件事,而李婶娘来投奔李纨也是意料之外的事。
二、李婶娘是个懂事的聪明人,看透贾府乱相后带两个女儿逐渐疏远。
李婶娘来到贾府之后,名义上是带女儿给贾母请安。贾母这种千年的狐狸一看就懂几个意思,她自己也是守寡多年的人,格外体恤李纨年少守节不容易,就想要照顾一下李婶娘。
书中写:贾母王夫人因素喜李纨贤惠,且年轻守节,令人敬伏,今见他寡婶来了,便不肯令她外头去住。那李婶虽十分不肯,无奈贾母执意不从,只得带着李纹李绮在稻香村住下来。
李婶来到贾府之后,很快就看懂了局势。她侄女李纨的婆婆王夫人,常年收留寡妇妹子薛姨妈一家三口住在贾府,已经很多年了。
薛蟠打死人命,被判“假死”的事情金陵无人不知,很明显薛家是在攀附贾府求庇护,在这里躲着的。就连薛蝌和宝琴这种毫无血缘关系的都要来蹭贾府一波照顾。
而贾家和王家还有利益勾连,所以贾母不得不看在王家面子上,收容薛姨妈母子三人。贾母还在打薛宝琴婆家的主意,才逼着王夫人收了宝琴做干女儿,又自己亲自抚养宝琴,是要帮助宝琴促成和梅家婚事的意思。
梅翰林虽然是进士出身的翰林,但并不是什么大官。李婶娘作为官宦千金,自己娘家婆家都是做官的,她应该十分清楚,贾母主动让贾家和梅翰林家交好,意味着贾府已经在走下坡路,否则不需要这样大费周章去交好一个小小的翰林?
更让李婶娘震惊的是:贾宝玉这个已经十六岁的个公子,居然还天天和一群同龄的姐妹混在一起。这里面不仅有他的亲姐妹,堂姐妹,还有两个表姐妹。这在封建家长的眼里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逆天存在。
其实清朝未婚男女亲戚之间的避讳,有的人家并没有那么严格地说一定不能见面。比如贾府里,过年的时候摆宴席吃饭,贾珍贾琏都可以进来,给女席敬酒,贾蓉也可以和女眷们一起坐着斟酒。
但是吧,像贾宝玉这样的天天和姐妹们一起长大,整天混在一起生活的,真的是蝎子的粑粑独一份。
不但李婶娘母女三人震惊了,就连薛宝琴一开始也震惊了。作者专门在芦雪庵宝玉和湘云吃鹿肉,凤姐和平儿也来参加的时候写道:“那边宝钗黛玉平素看惯了,不以为异,宝琴等及李婶深为罕事。”
她们纳罕什么呢?无非就是:荣国府的风俗真奇怪,公子小姐混养,小叔子和嫂子也不避嫌,丫鬟主子一起吃饭?这要不是亲眼所见,说出去都没人信啊!诗礼簪缨之族,就这样吗?
李婶娘很耿直地对李纨表示:“怎么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那样干净清秀,又不少吃的,他两个在那里商议着要吃生肉呢,说的有来有去的。我只不信肉也生吃得的。”
看上去只是在奇怪宝玉和湘云商量吃鹿肉,其实是在讽刺贾府的公子小姐没有规矩。看上去富贵有礼“那样干净清秀,又不少吃的”,居然也不讲规矩,不讲斯文的大吃大嚼?
李家是正经的书香清流门第,李守中就是管教育科举的。“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他教导李纨更是以女德为主,说“女子无才便有德”,不让她多看诗书,只读《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她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
李守中作为家族的大家长,掌管全族子女的教育,李婶娘的两个女儿李纹李绮自然也都是和李纨一般教养长大。虽然她们并没有只看那些《列女传》之类的,但是她们也没有像贾府的姑娘一样,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吟诗作赋上。
这一点在她们作诗的时候就能看出来,李纨亲口表示:“绮儿不大会做,还是让琴妹妹罢。”
书中所有的少女们,真正算得上标准的,典型的封建社会,书香门第的千金小姐其实只有李纨、李纹、李绮三个人而已。其他人不是出身不相符,就是性情和修养不相符。
李婶娘能看得惯贾府的行事作风,能看得惯贾宝玉才是怪事呢!她不仅去提醒李纨,还没有让李纹、李绮姐妹俩过多地和宝玉接触,更没有像薛宝琴一样一起去吃鹿肉,后面天天和宝玉等姐妹们一起玩耍。
李婶娘在元宵夜宴上,又看到了黛玉当众喂宝玉喝酒,贾母和王熙凤赶紧打掩护,上演“掰谎记”,其实就是掰给李婶娘母女三人看的,其他人早都习惯了,根本就不用掰。
连贾府的小厮婆子都知道宝二爷和林姑娘是一对,李婶娘也看明白了。
所以,她配合贾母说:“这正是大家的规矩,连我们家也没这些杂话给孩子们听见。”人家李家的家教严格,男女大防避嫌也十分严谨,是真的没有那些才子佳人的风月故事。
至于随声附和的薛姨妈,也就是附和缓解一下自己的尴尬吧,贾母话里话外说的就是她们薛家母女,什么“金玉良缘”,不就是照着话本子抄的么。
至于那些以为贾母骂林黛玉的纯属误解,贾母是不可能骂自己的,宝黛就是她一手撮合的,紧接着她就把林黛玉搂在怀里了,李婶娘这下就更明白了,让贾宝玉当女婿是不可能的了。
贾母不想让李婶娘误会贾家风气不良,因为贾府是很敬重李家的。这一点从贾家爷们贾珍、贾琏、宝玉敬酒就可以看出来,都是先给李婶敬酒,后给薛姨妈敬酒。
很奇怪吧,这俩人明明都是守节的寡妇,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戚,还有王家势力,李婶不过是个乡绅寡妇,李纨的亲戚而已。她凭什么排在薛姨妈前面?
因为李家是士族,古代人人敬仰的清流门第,薛家是商贾,所以李婶理所应该比薛姨妈地位更高。而且李婶的两个女儿将来都是一定会嫁到官宦人家为妻的,她们的婆家和丈夫很可能也会成为贾府在原籍和朝廷的新助力。
所以不管是贾母,还是贾府的爷们,其实都很重视李婶娘母女三人。贾母虽然表面上对李纹李绮没有薛宝琴那么热情,但实际上她不过是在利用薛宝琴而已,她真正看重的反而是李纹李绮姐妹俩。
只不过李家如今也没有男人在朝为官了,不能给贾府带来政治助益。贾母是不可能同意让李纹、李绮和宝玉联姻的。而且,李家的优势在金陵,而不在京城,综合条件一般。所以贾母也不会帮李纹、李绮在京城介绍对象的。
贾母的这一份心思,李婶娘在贾母主动问薛宝琴年庚八字的时候就知道了。都是一般十五六岁的适龄未婚少女,贾母偏偏问薛家那个有婚约的宝琴,却不过问李纹李绮,也不管邢岫烟。摆明了人家就是不愿意管这几个女孩儿婚事的意思,李婶娘她懂得。
既然贾母指望不上,李纨又是个寡妇,不当家不掌权,还住在奢华大观园中“竹篱茅舍”的稻香村里,可见在家中也不受重视。她的婆婆王夫人也非常冷漠,不疼爱孙子贾兰,也不搭理李纨,都是贾母在招呼李婶母女,王夫人全程“装死”。
在这种情况下,李婶娘那么聪明知礼识趣的人,根本就住不下去了,所以她很快联络了她在京城的兄弟家,让弟弟来贾府把她们母女三人接走。
虽然后面也偶尔还“来住三五日不定”也不过是给贾母请安,亲戚情面上虚掩一下而已。人家李家母女三人,根本不可能在贾府常住。
潜台词就是:你们贾府也不过如此了,你们不愿意帮忙,我们也不求着你,我们家的女儿不愁嫁,京城里找不到回金陵可以随便挑,大家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呗。
李家书香门第,终究是有一份傲骨的。
薛家和李家情况相似,知礼懂事的李婶母女成为薛家人的照妖镜
李婶母女三人来京城,到了贾府走一趟,虽然没有达成目的,却充当了照妖镜的作用,照出了薛家母女的无礼。
薛家和李家的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金陵乡绅,都有兄弟在京城做官,都想来贾府给女儿找对象。
薛姨妈和李婶都是寡妇,李婶甚至比薛姨妈还要弱势,她连个儿子都没有,只有两个女儿,她在京城也没有房产,不住在贾家就要住在自己弟弟家里,她弟弟的官职没有王子腾大,她更没有薛姨妈有钱。
可是真的就奇怪了:人家李婶怎么就这么懂事,这么有眼色,这么有骨气。虽然也是本着想攀高枝来的,但是贾家的乱相人家看不惯就说,贾家不接招不帮忙给女儿找对象,人家抬腿就带着女儿走了。
李婶娘可以说是来给薛家母女上了一课,专门来教他们应该怎样做亲戚的。很明显李婶娘这种才是正常的走亲戚,薛姨妈一家子这样算什么呢?
《红楼梦》中的薛家不仅倚财仗势,而是不懂礼仪。哪有守寡的妹子托儿带女常年住在姐姐姐夫家里的呢?都不避嫌的吗?不怕有人传说难听的风言风语吗?
薛家儿子女儿都已经成年了,儿子为什么不能出去顶门立户,女儿为什么还不找婆家?
还在贾府宣传什么“金玉良缘”,结果贾府上下,除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被爱情降智的小情侣,为此拌嘴几次,再也没有一个人当回事,不觉得很没面子很尴尬吗?
薛姨妈居然还能和王夫人保持亲密的姐妹关系拉家常,哪怕王夫人让她女儿拿衣服给丫鬟做寿衣她也无所谓。薛宝钗年轻不忌讳,王夫人心肠歹毒,薛姨妈也不知道替女儿忌讳一下吗?
没有!薛姨妈甚至都没有在意这件事,更别提记恨王夫人,照样天天巴巴地凑在王夫人贾母前面说笑陪聊,就算被贾母明嘲暗讽也毫不介意。
薛宝钗居然还好意思天天带着金锁在贾府里满处溜达,人人面前应侯,搞人际关系。更是堂而皇之地住进大表姐元春的省亲别墅,蘅芜院的院子,比贾府正经的主子小姐迎春的紫菱洲都要大都要好,好意思吗?
更搞笑的是薛宝钗一个未嫁女还在贾府管家理事,实在不能驳王夫人的面子,随便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呗。可她却卖弄才干,为了笼络人心做人情把探春兴利除弊的风头全抢了。
抄检大观园她看到乱象,被逼搬走,这时候赶紧跟母亲建议搬出贾府,回薛家的宅子住着不好吗?她也不,宁愿顶着做贼的嫌疑,听着探春骂“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她也不走,就和母亲哥哥住在贾府东北小院里。
还是天天来贾府各处应侯,出现的频率和以前一样高,以至于她搬出大观园好久了,贾宝玉都完全不知道。
薛家的儿子薛蟠就更搞笑了,天天从后角门溜出去和贾府的纨绔子弟厮混,去贾府的家塾里找相好,搞得学堂是乌烟瘴气,为了个秦钟闹得天翻地覆,在外面结交世家子弟,吟诗行令都不会,让人家拿着当请丑角戏耍嘲笑;调戏柳湘莲被暴打,贾府无人问,贾府的表兄弟们没人为他出头,连贾蓉这种子侄辈都敢当面嘲笑他。
薛姨妈把儿媳妇都娶进了贾府的东北小院里,婚前忙忙叨叨,人手不够用,贾府好几百的仆人,王夫人贾母愣是不让过来帮忙。夏金桂进门后,作为薛家儿媳连去贾府串门子拜望长辈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去大观园和贾府的妯娌、姊妹们一起玩笑。
为什么呢?因为贾府看不起夏家,看不上薛家结的这一门亲事,认为夏金桂这种出身没资格和贾府的千金们结交。
夏金桂不就是皇商之女吗?薛宝钗和薛宝琴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薛宝钗的母亲出身高贵而已,其实她们在贾府的长辈,贾府的下人们眼里,和夏金桂区别也不太明显,毕竟自己家有权,和舅舅家有权差别很大呀。
夏金桂也是奔着攀附权势的目的嫁进来的,没想到权势根本不理她,除了贾宝玉去拜望过,贾母和王夫人等地面她都不容易见到。
可她的家产还被薛家吞了,薛家也不让她管家理事,做当家奶奶,于是天天在贾府的东北小院闹得鸡飞狗跳,宁荣两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薛姨妈面临这么多的糟心事儿,尴尬事儿,她都没能像李婶娘一样离开贾府,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心理素质真不是一般的强大。
别忘了薛家在京城可是有好几处宅子的,随便搬出去自己住着,清清静静的做个主母奶奶多好呢?就算儿媳妇在家里闹翻了天,也不至于让贾府全员看笑话吧。
但是,薛姨妈就是没有李婶娘那么果断,不为别的,她实在是离不开贾府,否则她的后半生就完了。她管不了无法无天的儿子,离开贾府的庇护,薛蟠惹事,薛家的家底可能都要赔掉。
她也搞不定女儿的婚事,眼高于顶的想要攀附宝玉,金玉良不行,眼看宝钗已经耽误到二十岁了,依然无人求娶,在贾府好歹还能见上南安太妃、北静王妃,各种诰命贵妇,搬回薛家自己的宅子,哪里有这种机会呢?
所以说,薛家的悲哀就在于自身限制太多,却又太贪心。李婶娘母女的出现就像一面照妖镜一样,李婶娘母女的懂礼知情识趣,对照出薛姨妈母子的无礼贪婪厚颜。